倖存者偏差(英語:survivorship bias),另譯為「生存者偏差 [1]」,是一種邏輯謬誤,選擇偏差的一種。過度關注「倖存了某些經歷」的人事物,忽略那些沒有倖存的(可能因為無法觀察到),造成錯誤的結論。生存偏見可能導致過度樂觀的信念,因為失敗被忽略,例如當不再存在的公司被排除在財務業績分析之外時。它也可能導致他人誤認一個群體的成功具有一些特殊屬性,而不僅僅是巧合(相關證明了因果關係)。其謬論形式為:倖存過程B的個體A有特性C,因此任何個體倖存過程B需要有特性C。有特性C但無法倖存過程B的個體被忽略不加以討論。邏輯偏差在於只關注篩選結果做出評估,而忽略篩選條件與篩選機制等資訊。用俗語「死人不會說話」來解釋其成因意指當取得資訊之管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因為無從由死者/淘汰者/離場者獲得來源),此資訊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之偏差。這種偏差可以導致各種錯誤結論。***************************************************************在討論股市操作邏輯時,很容易出現上面的生存者偏差,因為去年以來股市大好,昨天還創下17000的歷史高點,好的股票只要賣掉就要用更高價追回來,所以這一年來"停損"可能是錯誤的操作方式。但是如果今年開始走空頭,明年此時假設剩下8000點,就會有人恥笑那些沒"停損"的人。所以停損到底是對??還是錯??真的不是重點。就跟那些賺大錢的人所分享的"成功經驗"一樣,雖然值得我們參考學習,但並不容易重新發生在我們身上,這就是投資股票最難,也是最有趣的地方,找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獲利方法才是最重要,所有別人有關投資的長篇大論都值得參考,但也可能一文不值,這些理論你可以把它視為一個招式,把這些招式組合成勝率最高的拳法,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