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na0610 wrote:
版主你好,先謝謝您將(恕刪)
信貸跟質押我都有辦
信貸:
每月還"本利和",所以你只要每月準時還錢,銀行根本不會理你把這筆錢拿去幹嘛,股票跌到下市也不會管你,所以每月的現金流非常重要,對大部分人而言,就是要有一分穩定的工作,可以支應這筆"額外"的支出。也是我目前主要的槓桿模式。
質押:
顧名思義就是把股票當抵押品給銀行(或券商),所以辦成後,你名下不會出現這些股票(每年股利,會以權益補償名義給你),但也因為有抵押品,相對利息會比信貸低一點,對於財證不是那麼漂亮的人的確是不錯的管道,像聯邦銀金融股有2.1,元大證金在它專案股票內有1.69,而且只繳息對資金運用也必較有效率點。
然後質押最大的缺點就是--維持率。前陣子4千點的殺盤,連樓主也說維持率降了100多%,我也是。如果維持率不是在相對高的水位(250%以上)或有多餘的股票或現金去補,很有可能就掛在那邊了。
2種有好有壞啦,樓主是推薦質押。而我本來也想轉成質押,但經過前波殺盤後,我還是適合信貸,最近才談成一筆信貸而已。我以長期投資為主,股票只進不出,原本的信貸模式,大漲大跌我不是太在乎,照睡照玩。但就是那一波就變成要盯著維持率,就很煩,所以今年的現金股利從還信貸變成全部拿去還質押。
這篇並不是拆樓主台,相反的我非常認同樓主的心得,我的投資心得幾乎和他一模一樣,只差在一個玩質押,一個玩信貸而已。如果你因為這篇文進入質押領域就照樓主的心得,不然就不要開槓桿,多少錢辦多少事。
祝大家投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