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henoidarthur wrote:
看來006205的高...(恕刪)
之前高溢價就有提醒他一定會收斂, 小弟一直在等006205收斂2.5%以下要加碼, 先設 18.8元
不過它規模一直擴大, 經理費不降是很不合理的,富邦投信有把小弟提的問題反映上去了
對小弟來說標的安全更重要, 不差1%, 因為股利已經蓋過去總開銷費用了
香港純A股ETF 規模大, 但總開銷費用還是很貴, 扣除股利(目前滬深300指數的股利率大約是1.5%~2%之間), 搞不好比006205 總開銷還貴
目前全球可以選的純A 股ETF 真的也不多(尤其是美國),其實把股利算進去比較後差距不大
如果先鋒(Vanguard)未來有推純A 股ETF , 我就會買它的ETF, 香港的ETF 和美國根本無法比
若有的選擇誰會想在香港下單, 純A股也沒比國內006207和006205便宜,
美國不只是總開銷費用, 標的夠多, 就連美國券商手續費也便宜多了
如果很在意費用的人, 那應該要到美國下單, 先鋒(Vanguard)持有以下4檔etf就等於投資全球(股市),近萬元就可以做到了, VWO ETF 裡面已經有包括中國股市
買1股只要8593台幣+電匯 就可以投資全世界, 間接投資好幾千檔股票
(98.41+60.5+60.23+39.5 = 258.64美元) + 美國券商 firstrade 交易一次手續費6.95美元x 4筆 = (假設匯率30, 約8593台幣不含電匯)
ETF論規模, 總開銷費用, 香港完全無法比~
註:
1.VTI ETF(投資美國市場), ETF 市價 98.41美元, ETF規模 41,646.13(百萬美元), 總開銷費用 0.05 %
2.VGK ETF(投資歐洲市場), ETF 市價 60.5美元, ETF規模 15,826.30(百萬美元), 總開銷費用 0.12 %
3.VPL ETF(投資日本、澳洲、香港、新加坡、紐西蘭..), ETF 市價 60.23美元, ETF規模 2,636.97(百萬美元), 總開銷費用 0.12 %
4.VWO ETF(投資全球新興市場,包含中國), ETF 市價 39.5美元, ETF規模 41,090.30(百萬美元), 總開銷費用 0.18 %
006205的溢價要縮應該不容易!
他們說不歡迎套利者,所以觀察這一兩周溢價的變化再說!!!我有去看公開說明書,基金公司是有權利拒絕申購的!
還有他們預計月底規模會上看百億,我想等溢價收斂後將元上證出清轉06205才是,元上證金融地產佔比太高。又一家太陽能公司違約了,我看金融板塊好玩了,所以006206不敢碰。
我看除非陸股大漲,要不然溢價短時間很難收斂
ohiosteven wrote:
006205已經申請...(恕刪)
Sarah Lee wrote:
006205的溢價要縮應該不容易!聽說富邦有在控管額度,我打電話去說要初級市場申購根本買不到!!
他們說不歡迎套利者,所以觀察這一兩周溢價的變化再說!!!...(恕刪)
那就怪了
記得上一次富邦獲批額度時
我打電話去問
他們還叫我幫忙認購
我抱怨有套利者在市場上拋售006205
他們的經理人也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為何這次初級市場申購會採取管制
啟人疑竇...
不得不懷疑當初為何有一些大戶
不顧高溢價 也不忌諱可能新獲得額度的套利...
蒐集籌碼...
應該要好好請富邦解釋一下才對...
若額度發行的單位尚未用盡
為何其它人無認購的權利???
況且透過"套利"機制使得市價貼近淨值
這不是當初ETF的精神之一嗎??
為何富邦會捍衛ETF的市價
他們在意得不是應該是"流通性"嗎??
Sarah Lee wrote:
我有跟富邦的人通電話...(恕刪)
那是因為"當時"不知套利也是ETF當初設計的目的之一
無法套利使得ETF市價貼近淨值的ETF
才是最大的爭議
不知你是否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
就如W大雖持有006205
但耐心等待溢價收斂再繼續買入的道理一樣
而非一般已持有006205也不想006205市值隨淨值收斂(既得利益者)
富邦這套說法不管合不合乎常理
我們試著由"結果論"推測會有以下的結果
將只會有富邦認可的特定人士才能從初級市場認購低於市價6~8%(接近淨值)的006205
一般民眾想買006205 只能被迫於市價購入
那些由初級市場購入低廉的006205難道真不會從市場中套利嗎?
傾向由上證指數回升時"自然"收斂溢價
這另類ETF的護盤方式的確是少見
其實除了流通性因素
006207是目前個人認為最佳的陸股ETF
因為未來的新興權值股
將會率先反映在滬深300之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