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金300萬,帳面損益負18萬,也才-6%,已經很強勢了。如果把領到13萬股息填入「收益」的欄位,損益變成負5萬,也就是-1.66%,在這種局勢中,算是很厲害的投資組合了!t100390101 wrote:今天大盤再次大跌363點,破底萬4收在13985,帳上負18萬,今年已除息13萬,
今天大盤收在14464,比7/6收盤價13985,上漲約500點,帳面從負18回升到負13,持股跟大盤的關係大約是大盤100點,損益1萬元,也就表示大盤再漲1300點到15750應可達損益二平。有人說,已知大盤會跌為什麼不先賣出等大盤落底後再補回,這樣不就股利價差一起賺?這句話沒錯,但問題是“已知”跟“落底”,誰能準確抓出時間點呢,就跟常常聽到低買高賣賺價差一樣,你覺得低但大盤不覺得又跌更低,你覺得高但大盤又更高,久了反而變成追高殺低,資產縮水。
九份老街 wrote:沒有人能買賣股票在最高低點,長期投資的確應該像樓主一樣,策略越簡單越好,選擇"績優"且"趨勢向上"的股票,長期持有就好. 我也是經過三次從股市畢業才改變想法,當時也有懷疑在台股歷史高位存股是正確的選擇嗎?後來還是決定存股,設定條件是,如果選定的個股現在的股價小於10年線加三年的股息就可以買進,如果真的跌回10年線,最多三年白工。
t100390101 wrote:我也是經過三次從股市畢業才改變想法,當時也有懷疑在台股歷史高位存股是正確的選擇嗎?後來還是決定存股,設定條件是,如果選定的個股現在的股價小於10年線加三年的股息就可以買進,如果真的跌回10年線,最多三年白工。 原則上 OK,但是個股標的的話,還是要看一下個股與產業事件。不要危害到繼續經營假設的程度。手上已經有持股的東西,通常都會有在看。
選股很重要,如果大盤17500或17300拿300萬買中華電信,投報率還是正數。我是認真的。如果買電子半導體,ic設計,主機板(顯卡),鋼鐵,金融,塑化,還可以僅那樣的負投報率,那樓主是神人了。我是認真的,看樓主指數跌3000點,17300---141xx,丟300萬才賠18萬漲個幾百點,虧損從18萬變13萬。這不是一般人能辦到,真厲害。
今天大盤連三紅點,週線連二紅,指數14550,比四天前漲了600點,但這波以電子搶先上漲,金融沒漲還下跌,帳上損失從負21萬增加至負24萬。這波萬8跌下來帳上賠最多的是今年才投入的80萬,貢獻一半以上,不過我並不難過反而很慶幸,要不是今年底預售屋要交屋留下近百萬的現金要繳申照款,這筆現金也是全部投入股市存股,那賠的數字可能再增加超過15萬,這是不幸中的大幸。這次從萬8殺下來,電子首當其衝跌幅都不小,初跌的幾波下跌都是電子跌金融穩甚至漲,後面才電金同步下跌,在股市回升時當然是跌深籌碼相對穩定的電子率先上漲,這也無可厚非,不過散戶真的是可憐又可悲,在萬8跌下來時很多人在電子被殺的遍體鱗傷最後紛紛棄甲歸田決定轉進已高漲的金融並以存股為目的打算放著領股息,但股市沒有放過這些人,殺完電子殺金融,這些散戶在電子被坑了20-30%,轉進金融又被坑了20-30%,真是情何以堪啊,在這週國安進場的現在,意志不堅的散戶可能又被電子上漲給吸引又轉進電子,會不會又是一次大屠殺呢?當然我認為不會,要是真這樣就太慘了,讓我想到大海裡鯨魚將小魚逼成一團然後再一大口全部吞下肚的場景,真是太殘忍了。
我是有些年紀的退休族(五年前退休,今年60),去年擔心存款坐吃山空,所以將1000萬買了月配息的基金(標榜年投報5%,但可能配到本金)1000萬買了超級牛皮的存股 國眾&博大,結果至今,我的績效竟比基金好~國眾&博大還原權值都還在正報酬,基金則約-15%發現台股真的有些股票跟大盤無關,買了根本不用管,只要時間到,股息下來刷簿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