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約用既有的壽險,只買附約醫療實支實付最小單位,一年保費大約7500元左右,不知cp值如何,謝謝
如果你的財務狀況足夠穩健,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險也能從容應對,那麼這份保險可能就沒有那麼必要,屬於「可有可無」。但現實中,有些風險的成本極高,比如癌症治療,標靶藥物每年的費用可能高達60至360萬元,這樣的開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負擔。如果這筆費用會對你的經濟造成沉重壓力,那麼保險就不只是「選擇」,而是「必要」。它能幫助你在關鍵時刻,讓治療的選擇權不受經濟條件的限制。
在保險規劃上,很多人會考慮「定期險」與「終身險」的選擇。定期險的保費相對較低,但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50歲之後,保費成本會大幅上升,長期下來可能會成為一筆不小的支出。相較之下,終身險雖然能提供長期保障,但需要考慮到物價與醫療費用的上漲。今天看似充足的保額,在未來可能因通膨、醫療技術進步而變得不足,導致保障「縮水」。因此,購買終身險時,除了看重保障期間的長短,也要確保它能跟得上未來的生活成本,真正發揮保障的價值。
買保險的本質,並不是在追求「賺不賺得回來」,而是為了在風險來臨時,讓自己和家人有足夠的底氣去面對,而不必為經濟問題煩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