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6歲開始,房地產、股票、期貨、選擇權、權證,我全都玩過。常被長輩告誡玩期貨會傾家盪產,還好,目前我還沒發生。
這兩年,自從台股指數破了12000的天花板後,投資專家也有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餐廳裡的年輕人分享著台積電可以怎麼買,買了多少股賺了多少錢,真爽!公園裡,阿公對著朋友們吹噓著他買了一張500的台積電, 漲到520的時候賣掉,等回檔,他要再買進。頓時,人人都成了股神。書局裡,關於如何暴賺的書,都是暢銷書,放在最明顯的位置。打開書翻了一下,原來股票做個幾年,賺個幾百萬就可以出書....。
常被朋友問,要買哪一支股票?要怎麼投資?有時候,我會想個大半個夜甚至想到失眠,只為了想認真回答這些問題,畢竟萬一害人賠了錢,自己也會覺得非常對不起他。所以我會花一些時間解釋股票的基本概念,了解對方的理財性格,然後才給他一些建議。但通常講到最後,只會得到一句話: 太複雜了,難道不能就直接簡單地告訴我買哪一隻股票就好了嗎?..........
想起以前我買賣房子的時候,看過的房子應該至少幾百間吧,看到每個社區的大概成交價格、戶數、格局都會背了。研究股票的時候,從上市櫃第一支股票看到最後一支。看不懂財報就去買會計學、分析財報的書來看。
我相信,理財這件事情有部分是運氣,運氣好短期致富是有可能的,但人生不是短短幾年,現在暴賺也有可能以後會賠個精光。而且大部分的人賺到錢之後,都會再押一波,一波比一波更大,也就是所謂的暴起暴落。
我建議有心要理財的朋友,不要被動地去聽取別人的建議,關掉被別人洗腦的開關。找個安靜的角落,檢視自己有多少資金可以理財?自己的年紀、環境能承受多少風險?未來想要過怎麼樣的生活?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投資輪廓大概是什麼樣子。了解自己的個性,找出適合自己的理財種類與投資方式。我絕對相信只要是正當合法的理財,不論是股票或期貨等,都有機會賺到錢的。
有一些錯誤的投資方式,例如:
做期貨,卻不在螢幕前看盤也不設停損。
做短線做差價套牢又捨不得賣,最後變長線。
做長線卻受不了賠錢,帳面虧損一點就賣掉。
做權證卻沒搞清楚到期日而歸零。
做選擇權卻沒考慮到時間價值而被吃掉獲利。
聽從別人建議買股票,卻沒有弄清楚別人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
等等等.....
最好是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外來的資訊給左右,通常我們得到的資訊都是二手的,甚至是被刻意製造的訊息。別人會賺錢的方式不見得適合自己,每個人的財力,家庭狀況環境都不同,不是一套方法適用所有人。以前的世界,由於資訊傳遞不易,有機會賺資訊落差的財富,現在的世界,資訊取得太容易,反而應該捨棄多餘的資訊,回歸最簡單易懂的投資邏輯,投資是很長的道路,只要清楚自己的投資哲學,做好風險管控,短時間的虧損與獲利不需太在意。
大部分的時候,我身邊的朋友,聽我稍微講一下投資的事就昏昏欲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