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VESTpresso 0325】金管會調查 | 外資疑似出貨台積電??
資訊爆炸,讓我們用一杯咖啡的時間陪您了解盤前大事。文字長不好吸收,歡迎在YouTube/ 各大Podcast上,讓我們讀給您聽,體驗更完整:
🎶《Podcast最近系統很爛,建議YT聽》: https://open.firstory.me/user/herosinvestment/platforms
💰《抖內點這》:https://pay.firstory.me/user/herosinvestment
▶️《YouTube》: https://youtu.be/miMNKYI71qE
-----------------------------------------------
📉【台股部份】
一、大局情勢: 台股上週五與美股走勢不同調,一度跌破 5 日線,航運及金融股賣壓較重,基本上靠著台積電在撐盤,量能沒有很大,只有 2861 億元。三大法人呈現土洋對作,合計小幅賣超 0.8 億元。觀察三大法人資金變動情形,外資今天小幅買超 7.4 億元;投信週四終止連 36 買紀錄後,今天再度賣超 2.23 億元;自營商同步賣超 5.92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 0.8 億元。
二、指數部份:
加權指數: -22 (0.12%)。收黑色十字線,仍然在測左肩的壓力區。
櫃買指數OTC: -1.29 (0.59%)。收實體黑k,帶上影線,看來是遇到半年線的壓力了。
新台幣: 收在 28.61 (+0.05)元。請大家繼續關注台幣的升貶值,這和資金動向非常相關。
三、族群焦點:
強勢前三名: 電子 (+0.36%); 建材營造 (+0.28%); 觀光 (-0.23%)
弱勢前三名: 航運 (-4.03%); 橡膠 (-0.92%); 貿易百貨 (-0.81%)
成交比重前三名: 電子 53%; 航運業 17%; 化學生技 7%
📊【美股部份】
-----------------------------------------------
一、大局情勢:
華爾街週五 持續關注烏俄局勢,美歐宣布達成液化天然氣協議,美債殖利率持續攀升,美股開盤漲跌不一,盤中時段傳出沙國油庫遭襲消息,油價聞訊止跌反彈,中概股跌跌不休,紐約聯準銀行總裁也發言,支持更激進的升息。尾盤時段,逢低承接買盤湧出,四大指數終場漲跌互見。
二、指數:
道瓊工業指數: +154.09 (0.44%)。收實體紅k帶上影線,在繼續挑戰年線當中。
那斯達克指數:-22.54 (-0.16%),收黑k帶下影線。
費城半導體指數: -7.40 (-0.21%),收黑色倒t線。
布蘭特原油指數: 目前站上119元。
三、族群:
強勢族群: 石油及天然氣 (+2.92%); 藥品製造商 (+2.71%); 煙草製品 (+2.68%)
弱勢族群: 房屋和建築 (-4.730%); 製造業 - 服裝與配飾 (-2.560%); 醫學診斷與研究 (-2.470%)
-----------------------------------------------
️📰【新聞解讀】MCU今年的市場展望
什麼是MCU: MCU就是microcontroller,可以叫它微控制器,一般最大的應用有兩個,一是在消費性電子商品上,而第二大就是汽車電子的應用。那一般MCU可以分為 4 位元、8 位元、16 位元與 32 位元四種等級。隨著應用領域的複雜度,適用不同等級的 MCU,像是在車用領域,簡易的功能系統,如車內空調、車窗,後照鏡等,可使用成本較低的 8 位元 MCU;而煞車、安全氣囊、車身穩定控制,使用的是16位元;而今越朝智慧化邁進的同時,32 位元已躍上主流規格,如多媒體、娛樂、駕駛資訊等較高階的電子化資訊系統皆多採用此規格。所以可以預見的是這個產業是和電動車的未來滿相關的。
過去的表現: 根據 IC Insights 的調查,自 2015 至 2020 年,全球 MCU 產量在 5 年內從 220.58 億顆,飆速成長到 360.65 億顆,還是有著 163.5% 的驚人成長幅度。而從車用電子、物聯網技術到智能家電的逐漸成熟,MCU 的終端需求也得到解放。MCU 本來就有「體積小」的產品優勢,因此適合被應用於 物聯網、智能電子產品上。
今年的展望: 研調報告預估,MCU 今年將持續短缺,且產品單價 強勁態勢可望維持到 2026 年。由於 MCU 主要晶圓製程採用 8 奈米,今年新增產能非常有限,晶圓代工產能仍相當吃緊,加上 5G、車用等市場蓬勃,缺貨狀況一時半刻恐難趨緩。 再者,就是產業界一致看好的車用市場,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的提升,MCU 使用量逐漸提升,預計 2025 年,單車 MCU 平均用量將達到 55 顆,隨後智能汽車滲透率提高也對MCU市場有助益。
-----------------------------------------------
以上文章為無任何推薦及預測趨勢之意,投資請獨立思考,並謹慎操作。任何分析模式都無法達到100%預測。天時、地利、人合 都是要觀測的變數。我們分析的目的是要養成了解盤勢背後的交易行為邏輯的 #投資習慣 。讓我們更能夠從他們的行為、力量推敲出可能的趨勢。因此切勿將任何一種分析做為唯一的進出依據,我們要培養自己 #獨立思考 的 #投資習慣,成為 #心智強大 的專業投資人。
-----------------------------------------------
Reference: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841060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841976?exp=a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8%BB%8A%E7%94%A8%E5%8D%8A%E5%B0%8E%E9%AB%94%E9%97%9C%E9%8D%B5%E5%85%83%E4%BB%B6%EF%BC%9A%E4%BA%86%E8%A7%A3ecu%E3%80%81mcu%E5%8F%8A%E6%84%9F%E6%B8%AC%E5%99%A8%E6%98%AF%E4%BB%80%E9%BA%BC-023209185.html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841058?ex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