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目前經濟狀況
存款80多萬
股票市價總額260萬
年度保險費大約12萬
名下無車無房
年薪70左右
有女朋友也想結婚但
從來沒想過買房
第一
我是很斤斤計較的人
(也反應在我選股上)
台灣房價我跟各國房價比
在套入房價所得比
預期會下跌
或許未來房價所得比到合理範圍時我會買房
但現在完全不會買。
第二
近年目標是股利年領100萬
所以薪資大部分都是買股票
現金存款也不多
也跟女朋友說我不買房只買股
未來領到股利會跟女友一起享用。
持股大概就是
第一金
台新金
台中銀
聯強
神達
大成
中華電
台積電
達欣工
三商
偶爾會做價差像最近的橘子
各位前輩有買房嗎?
是出於什麼想法跟動機呢?
台北現在像樣的大樓至少要2000-3000萬
取中間值2500萬買殖利率6%以上的股票
一年股利有150萬。
Leon偉 wrote:你現在資產3百多,心裡想得卻是台北2、3千萬的房子,會不會太不切實際了一點...
台北現在像樣的大樓至少要2000-3000萬
取中間值2500萬買殖利率6%以上的股票
一年股利有150萬。
還有你犯了一個盲點,住2500萬房子的人,不等於擁有2500萬的資產,要等到繳清房貸後才是,這些人不買房子去買股票的話,資金大概是不到1000萬。
要不要買房子,決定權其實不再你,而是在你老婆,假如你可以爭取到結婚後5年內只租不買,那已經算很厲害了,你們就趁著這段時間好好的加速累積資產,既然要加速,那自然要盡量節省開銷,假如不買房,但卻買車、吃喝玩樂、出國等等,那就沒有加速效果了,加速靠的是利滾利的複利效果,假如你把拿到的利都花掉了,那還滾什麼?不如拿去繳房貸。
網上與社會上許多人都自認為聰明過人,可以預知未來.
如果未來趨勢會依照普羅大眾的預期去發展,
那麼你該想想,為何普羅大眾多數是沉在社會中下層.
我買過兩次房,也賣過兩次房.
很實際的經驗,過去不管你在哪個時間點買房,
在買房當下那個時間點,你都會覺得價格不低,
你絕對不會覺得便宜,永遠不會.
我第一次買房在2004,SARS剛過,房市也很低迷.
喊空的言論滿天飛,我當時依然覺得買貴了.
第二次再2008/10,台股從520上萬點,跌到6000多點,喊空的人更多.
隔年在2009年初,台股進一步跌破4000點.
我買房當下也沒覺得房價便宜.
房價是否見底,是日後房價大幅走升以後才能確知.
在買房當下,任何時間點,你永遠沒可能覺得房價是合理的.
號稱房市空頭總司令的張教授,長年喊空,
然而他自己換屋,購新屋,他為何保留舊屋出租?
說起數據分析,所得與房價比,各國統計數據,張教授可說得頭頭是道.
名下擁屋三戶,他本人受益於房產增值.
然而他的信徒呢?
十多年過去了,如果至今還在等房價落底,那麼真的很可悲.
過去十多年我兩次購屋投資,張教授都是喊空的.
如果我聽信專家,那麼現在我口袋裡的錢會少掉2000萬元以上.
我買房當下並無法預估會不會賺錢,我只問自己扛不扛得起這項投資.
我只想說的一件事:
未來的趨勢會依照普羅大眾(包括專家)推測的方向運行,這種機率很低.
老百姓只能衡量自己的需要,與負擔能力,做出自己能承擔的決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