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在今年初 CES 大展上,Razer 雖然正式發表旗下旗艦電競筆電 Blade 18(2024),但卻在時隔兩個月後才卸下其神秘的面紗,將以首款搭載 Thunderbolt 5 的電競筆電正式粉末登場,不過若是只有一個 Thunderbolt 5 的更新實在也是略顯誠意不足,Razer 更為全新的 Blade 18(2024)帶來 18 吋 4K 200Hz 螢幕更新率與 QHD+ 300Hz Mini-LED 兩種顯示螢幕規格,同時也換上第 14 代具備超頻功能的 Intel Core i9-14900HX 處理器、最大 TGP 為 175W 的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16GB GDDR6 VRAM 筆電 GPU、最大 64GB DDR5-5600MHz 記憶體、最高 4TB PCIe 4.0 NVMe M.2 SSD 儲存裝置,以及 WiFi 7 與藍牙 5.4 最新的無線連線規格,當然也具備 THX Spatial Audio 音效技術的 6 筆電喇叭單體、三散熱風扇的散熱腔冷卻系統、擁有實體鏡頭遮罩的 5MP 網路攝影機,與 330W 氮化鎵技術的電源供應器,而用以裝入這些硬體規格的 21.99mm 筆電結構,也同樣是我們熟悉的 Razer 風格設計。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
Windows 11 Home
處理器:
第 14 代 Intel Core i9-14900HX 2.4 GHz,加速最高達 5.8GHz, 24 核心 / 32 執行緒 / 36MB 快取記憶體
顯示晶片: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筆電 GPU 12GB GDDR6 TGP 175W、內顯 Intel UHD Graphics
儲存裝置:
2TB SSD (M.2 NVMe PCIe 4.0 x4,最大 4TB)
記憶體:
32GB DDR5-5600MHz(雙通道,最高 64GB
顯示螢幕:
18 吋 Mini-LED QHD+ 16:10 2560 x 1600、G-Sync、300Hz
I/O 埠:
3 個 USB 3.2 Gen 2 Type-A 連接埠
1 個 Thunderbolt 5 (USB4 V2) Type-C,具 Power Delivery 及 NVIDIA GPU 輸出的 Display Port 1.4 功能,支援使用 20V USB-C PD 3.0 充電器,最高 100W。
1 個 USB 3.2 Gen 2 Type-C 連接埠(透過 dGPU 支援 DisplayPort),支援使用 20V USB-C PD 3.0 充電器,最高 100W。
RJ45 - 2.5Gb 乙太網路插孔
HDMI 2.1 輸出
UHS-II SD 讀卡機
3.5mm 耳機/麥克風複合音訊插孔
Kensington 防盜鎖孔
DC IN 電源輸入孔
通訊:
Wi-Fi 7, IEEE 802.11a/b/d/e/g/h/i/k/n/r/u/v/w/ac/ax/be, Intel BE200 / Bluetooth 5.4
電池與電源變壓器:
91.7WHr 可充電鋰離子電池(2 年有限保固) / 330W 氮化鎵電源變壓器
尺寸:
399.9( W ) x 275.4( D ) x 21.9( H ) mm
重量:
3.1Kg
官方售價:
173,990 元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上方是布萊恩本次獨家實測的 Blade 18(2024)的重點規格,至於標準版的規格則為 RTX 4070 搭配 1TB 儲存硬碟的規格配置,其建議售價則為 117,990 元,這邊也提供各位做個參考。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經過一年之後,Razer Blade 18(2024) 同樣採用 T6 CNC 切割單一鋁合金打造筆電機身,表面並經過陽極處理與覆蓋上防指紋塗層,霧黑機身配色搭配螢幕上蓋具燈光效果的鮮綠色 Razer Logo,則延續 Blade 靈刃筆電系列的設計語言,從 Blade 系列筆電上市之初,Razer 就一直保留經典的外觀設計風格,僅有推出銀色款配色的 Mercury Edition 創作者系列,也難怪會被不少消費者稱其為「Windows 筆電界的 Apple」

筆電前端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筆電尾端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右側 I/O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左側 I/O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筆電前後兩側就僅能在前端右側看到指示燈配置,以簡約風格設計為主的 Blade 18(2024),同樣能採單指開啟筆電上蓋的開闔方式,筆電左右兩側則可看到 3 個 USB 3.2 Gen 2 Type-A 連接埠、1 個 Thunderbolt 5 (USB4 V2) Type-C,具 Power Delivery 及 Nvidia GPU 輸出的 Display Port 1.4 功能,支援使用 20V USB-C PD 3.0 充電器,最高 100W、1 個 USB 3.2 Gen 2 Type-C 連接埠(透過 dGPU 支援 DisplayPort),支援使用 20V USB-C PD 3.0 充電器,最高 100W、RJ45 2.5Gb 乙太網路插孔、HDMI 2.1 輸出、UHS-II SD 讀卡機、3.5mm 複合音源插孔,以及特規的三孔電源輸入插孔等 I/O 埠配置。

顯示螢幕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螢幕解析度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視訊鏡頭模組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Blade 18 具備 18 吋 Mini LED 顯示螢幕,為 16:10 螢幕比例,最高解析度 QHD+ 2560 x 1600,並支援 G-Sync、300Hz 螢幕更新率等頂級電競規格,不過可以看到在螢幕更新率部分,在沒有切換 MUX 顯卡直連模式時,雖可以設定為動態更新率模式,但最大更新率僅有 240Hz,如果切換至筆電 GPU 模式,借能夠開啟到最大的 300Hz 螢幕更新率,這邊也跟各位說明一下,這塊顯示螢幕同樣也具備防眩光霧面塗層。在顯示螢幕上方則可以看到與前代相同的 5MP IR 視訊鏡頭與雙陣列式麥克風,能搭配 Windows Hello 進行安全性的人臉辨識登入,同時也具備實體視訊鏡頭遮罩,能大幅增加使用者的隱私安全性。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實際使用 X-rite iDisplay Pro 專業校色儀測試 Blade 18(2024)Mini-LED 顯示器面板色域覆蓋,最終測得 100% sRGB、87.5% Adobe RGB 和 99.8% DCI-P3 的色域覆蓋範圍,DELTA E 則為平均 0.16,在色準與色域覆蓋範圍的表現上相當出色,至於在 DCI-P3 顯示模式下的最大亮度則是 586.83 cd/m2,亮度表現上則不受到霧面塗層的太多影響。

筆電 C 件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觸控板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鍵盤背光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Blade 18 同樣搭載具備單點 RGB Razer Chroma 全區無衝突的筆電全尺寸鍵盤配置,但也維持向 Apple 看齊的無獨立數字按鍵部設計,鍵盤則具備中規中矩的敲擊手感,相較於 MSI 龍魂系列或 ROG 系列的電競筆電來說,敲擊手感則稍微偏軟。此外,電源啓閉按鍵同樣位於鍵盤的右上角處,也並未將按鍵顆粒與一般鍵盤進行不同的樣式的設計,難免也會增加誤觸的風險。鍵盤下方則有比起前代又再加大操作範圍的 XL 玻璃觸控板,其支援 Microsoft 精確式觸控功能與手勢操作,而透過內建的 Razer Synapse 3 應用程式,也可進行鍵盤背光的顏色與燈效調整。

筆電單機重量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電源供應器重量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Blade 18(2024) 隨機同樣附上內建 GaN 氮化鎵晶片的 330W 電源供應器,這與前代也是完全相同的配件,除讓尺寸與重量能得以縮減外,更提供供電時的穩定度與充電速度表現。實際測量 Blade 18 專用變壓器與電源線的重量則為 925g,比起前代稍重 100g,至於筆電本體的重量則為 3.12Kg,也比前代增加約 65g,但說實話其產品定位也與前代相同,主要是拿來替代桌機電腦使用,如果要攜帶性表現較佳的話,Razer 也有 Blade 16 或 Blade 14 可以選擇,但效能表現上也會有不同。

Razer Synapse 3 自訂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效能模式(已插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效能模式(未插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顯示設定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音效設定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電池設定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燈光設定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內建的 Razer Synapse 3 應用程式,也是我們相當熟悉的中控應用程式,可進行自訂鍵盤燈光效果,同時也進行設定檔管理與散熱風扇等設定,使用者可針對插電與未插電的情況下,分別進行效能模式的選擇,效能模式我則是設定在 CPU 強化與 GPU 高效模式,至於散熱模式則是最大風扇速度模式,相比於 MSI、ROG 與 GIGABYTE 來說,Razer 提供的效能模式選擇較少,且也沒有提供進階玩家能夠使用的手動 GPU 超頻或 CPU 模式,還是一直以來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

在 Razer Synapse 3 應用程式中,使用者也可進行顯示相關設定,包含螢幕更新率、外接顯示器與色彩設定檔,同樣支援 MUX 顯卡直連技術,不過在 Razer Synapse 3 中並未具備可直接切換顯卡模式的選項,但有快捷連結可前往 NVIDIA 控制面板中進行設定。最後則有池健康優化器設定選項,能夠調整在持續供電下的最大電池充滿量,藉以延長電池使用壽命;而在燈光設定選單中,則可設定在電池或變壓器供電時的鍵盤背光亮度與關閉時間。

個人化效能模式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超頻設定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Blade 18(2024)同樣擁有可讓使用者進行超頻設定的個人化效能模式,而這次在 CPU 的超頻上也有更多的超頻選項選擇,包含渦輪加速功耗最大值與加速時間範圍,而在 GPU 超頻設定部分,則僅有低、中、高三個選項無法進行更細部的設定,同時使用者也可開啟最大風扇速度模式,藉以強化整體的效能表現。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實機效能測試的部分,首先先來看到處理器、記憶體與硬碟效能部分,比起前代更新的一代的 Intel Core i9 HX 系列處理器,在多核心處理的效能表現上,依舊擁有相當出色的實測分數,且透過效能模式內建的個人化設定,就可以進行 CPU 超頻的設定,這點比起先前什麼都無法控制的情況來說,就不會有一種看得到但吃不到的遺憾感,當然也能讓效能有近一步的強化,但就是要共同承擔一些超頻時所帶來的風險。在主要記憶體與 L3 記憶體的效能測試部分,讀寫與拷貝速度也算是預期之中,可惜在延遲時序上倒是有些差強人意,不過不至於影響到多工處理的流暢度;最後的硬碟讀寫效能部分,Blade 18(2024)採用的是標準的 NVM Express 1.4 傳輸介面,因此在讀寫速度上的表現都有平均 5000~6000 MB/s 的水準,寫入速度表現也不算太差,整體來說是能獲得穩定的資料傳輸速度。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在圖形效能部分,我同樣也是開啟 GPU 強化搭配最大風扇速度模式進行測試,可以看到在 3DMark 應用程式的各個測試模式下,這張可以算是筆電 GPU 天花板的 RTX 4090,在效能表現上都已經遠遠超過一般電競筆電的平均效能水準,甚至已經接近不少頂規桌機的平均效能表現,但在基本構成不同的情況下,說要用來取代電競桌機可能還要持續累積一點技術能量,不過基本上要稱 Blade 18(2024)是一款自己螢幕的行走桌機倒也不是不行,畢竟頂規硬體搭配 QHD+ 解析度的螢幕,就是可以讓整體的效能運算更為出色一些。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最後來看到布萊恩針對目前已經上市的 3A 遊戲大作的效能實測,事實上已經測試過今年好幾款相同頂規處理器與筆電 GPU 的遊戲效能測試後,對於這款同樣身為旗艦規格配置的 Blade 18(2024)也沒有過多的擔心,在支援 DLSS 3 與 DLSS 畫格生成技術的情況下,加上 QHD+ 的解析度,讓即便像是較吃硬體資源的《地平線:西域禁地》或《Cyberpunk 2077》等 3A 遊戲都能在效能全開的情況下,都還是能維持相當流暢且優異的效能表現,因此除非是 NVIDIA 突如其來的發表新一代的筆電 GPU,否則以目前市售的筆電顯示晶片配置來說,NVIDIA GeForce RTX 4090 依舊還是筆電遊戲效能的天花板。

待機時硬體溫度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待機時機身溫度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在系統穩定度與散熱效能測試部分,同樣是在強化效能模式搭配加強散熱風扇模式來進行測試,使用的測試軟體分別為 FurMark 與 CINEBENCH R23。在待機時可以看到 CPU 溫度平均為 51 度,最高溫度則來到 53 度,而 GPU 溫度在待機時則為 35 度,比起前代來說在處理器與 GPU 的溫控上,即使是在超頻模式下也都有所下修。至於筆電機身溫度部分,最高溫則在筆電尾端左側出風孔處,最高溫為 34.5 度,而筆電機身主要鍵盤(WASD)的溫度為 28.4 度,兩側置腕處則分別為 29.2 度與 29.1 度,在最大散熱風扇模式下,也能讓機身溫度保持在 30 度以下,這也是比起前代有著明顯進步之處。

測試時硬體溫度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測試時筆電溫度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散熱風扇噪音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在兩款測試軟體同時運行約 15 分鐘後,可以看到 CPU 溫度在效能測試時最高溫為 89 度,至於 CINEBENCH R23 處理器的效能分數為 14,190 分,與正常測試的 CPU 效能下降約 43% 的效能,而 GPU 溫度最高則來到 73 。另外來看到筆電機身溫度最高的地方則改為筆電尾端右側的散熱出風孔處,最高溫則提升至 54.9 ,與前代的最高溫並沒有太明顯的差距。至於使用者常接觸到的 WASD 按鍵部提升至 30.6 ,左右兩側置腕處則分別為 29.2 與 30.3 。在散熱效能表現上,新一代的 Blade 18(2024)在散熱效能表現上比起前代又有更近一步的強化,在全鋁筆電機身的設計下,機身溫度都能保持在 30 度甚至是較低的溫度表現,確實對實際使用上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最後則是在強力散熱風扇模式下,這款筆電的噪音值則僅來到 67.4dB,與前代幾乎是相同的噪音表現,不過因持續的風扇低頻聲依舊惱人,還是建議各位在超頻模式與最大散熱風扇模式下,還是搭配耳麥來一起使用會減少噪音量感。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透過 PCMark 10 測試軟體的 Modern Office 測試環境下,Blade 18(2024) 獲得的筆電綜合效能分數為 8,733 分,比起前代增加了約 16% 的效能表現,在效能等級排行上,也已經超越 2023 年的電競筆電平均效能,從各使用測試環境下可以看到在常用基本功能、生產力與數位創作內容等都獲得相當高的分數,且在各不同模式都有平均水準以上的表現,算是一款集結生產力、文書工作與遊戲效能的電競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在僅有 Intel 推出全新第 14 代處理器系列的情況下,今年幾乎所有全新推出的電競筆電,都僅能算是小改款的機型,即便導入全新 AI 功能技術的支援,對於效能上的提升確實也是相當有限,而這部分在 Razer Blade 18(2024)上當然也是一個必然會存在的問題,不過 Razer 還是很有誠意的升級 Thunderbolt 5 傳輸埠,這也讓這款旗艦電競成為目前市面上第一款具備 TB5 的筆電,在維持不少前代配置與設計的情況下,更成為主要的賣點之一。在效能表現上不用使用者太過擔心的 Blade 18(2024),說實話在各個效能實測表現上,依舊維持旗艦等級的水準,尤其是在散熱效能部分,更是讓我覺得 Razer 還是有持續不斷的在針對這點持續的強化,這確實會讓人感到品牌對於產品的用心程度。

而全新的 Blade 18(2024)維持經典的靈刃筆電外觀,如果你不追求像是 ROG 電競筆電系列前衛的外觀設計,那以其薄型的機身搭配強大的效能與散熱表現,確實是旗艦電競筆電系列中,一款誠意十足的產品,但我們也都知道其旗艦級的售價也並非是人人都負擔的起,但不可否認的是 Blade 18(2024)還是不少人心目中最頂級的電競筆電存在。

▊福利社

Model綺綺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Razer Blade 18(2024)獨家實測|以旗艦之姿強勢回歸的靈刃筆電
2024-05-03 10:00 發佈
台灣就是盛產大奶妹
難怪對岸要武統!
BIGHANCE

這還胖 ? 瘦不拉基才是營養不良吧

2024-05-06 8:54
獸林功夫吼

我根本不知賣什麼,什麼規格,有什麼特點,然後就看完了~

2024-05-07 2:00
說真的,我完全不知道這篇在介紹什麼,但卻讓人臉紅心跳!
這身材有料
Razer Blade什麼時候才要改外觀

偽裝成加強散熱也好,來點新意吧

每年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永遠只有價格
lee_san

你完全劃錯重點了 [XD]

2024-05-04 10:41
桐

這燈比較亮眼

2024-05-07 3:46
好誇張 太大了吧 手提會很重扭到手腕
看起來挺重的
太讚了
我只看到左右容量2TB~~最大4TB
lee_san

業界新規格~38G~~[XD]

2024-05-04 10:46
firefighter

這筆電容量肯定要讓他滿載負荷的呀!不然太暴殄天物了

2024-05-05 1:52
那麼大肯定很重..

MD辛苦了..
不想長大  >0<

假的

2024-05-03 15:56
eason8858

好奇這MD是誰,有傳送門嗎

2024-05-03 17:06
  • 4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