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公司受政府管理,小的路邊攤、雜貨店也是有管理的。宮廟應有廟祝或管理委員會,也應有財產繼承的問題吧,還有每年個人的捐獻都捐給誰了,有些有慈善行為的,會有正面積極的社會引導力量,佛教和道教其力量也是不應該遠輸給基督教的。
宮廟有些就有營業的行為,有些長年都在提供炒米粉、米粉湯,供給信徒們免費吃,說是信徒不用給錢隨意捐,但是信徒給的捐款就常常遠高於米粉湯的價格了,更有些公廟提供的物品五花八門,信徒們的回饋那更是驚人了。可不可以稅捐處去稽查一下嘛,加減徵收一些也可以幫我們這些小老百姓補貼吧。
宮廟管理也是減少社會問題的重要方式,能夠掌握廟方管委會,那麼社會案件就可以掌握一部分了,你們認同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