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期:09/20
2.里程數:205公里。
3.汽車內顯示的室外溫度:33~38C,全程陽光燦爛、無雨。
4.全程開冷氣,冷氣溫度設定在:23C.
5.車載4人。
6.全程本人駕駛,模式在:小花.
7.行駛路線:台27、188縣道、鄉道、台1、屏鵝
8.炎炎夏季,平均油耗顯示:14.8公里/公升,整趟旅程油耗成本約為:400元。(如果能不限速,油耗應該可以更出色吧?)
9.停靠站:竹田車站、海豚灣7-11、易之林海產店、核三廠、車城福安宮、看海美術館、海豚灣7-11、竹田車站
10.隔熱紙效用:原本冰鑽系列的資料沒有列出總隔熱率,一度讓我懷疑這款隔熱紙可能會是智商稅。然而,當天中午在易之林用餐時,車子停在停車場曝曬了一個半小時。等大家回到車上時,竟然紛紛稱讚這隔熱紙真是物有所值,確實讓人感到驚喜。
11.噪音:在整段路程中因為有許多測速照相及區間測速的限制,最高車速僅能達到80公里,因此未感受到高速行駛時的風切聲或胎噪。而在80公里以下的速度行駛時,大家普遍認為它的隔音表現就是一台普通休旅車的水準,沒有特別突出或令人失望的地方。
整段旅程一直在限速50公里和70公里之間來回變動,過程真是叫人感到吃力。想起小時候去墾丁的時候,雖然沿路容易塞車,但那會兒限速的規劃遠沒有現在這麼密集。
之前新聞曾報導過墾丁旅遊日漸沒落的原因,其中一項竟是限速照相。當時看到相關內容,我心裡直想:遵守交通規則真的有這麼困難嗎?那些喜歡超速的「刁民」居然還能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辯解。然而,等我自己真正開上這段路後才發現,原來不知不覺間,我也成了嘴裡說的超速「刁民」,笑死。
官員在制定這些限速規範時,是否親自上路體驗過?真想問問他們,在這樣的限速設計下開完全程,到底是什麼感受。
坦白說,這條公路倒不能說設計存在問題,路面寬敞而且平直。
但是某些區段的限速設置卻令人费解:一下子是50公里,接著突然跳到70公里,再往前又恢复为50公里。
如果沒有任何限速提醒設備,恐怕一路上根本不知道自己会被罰幾張超速罰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