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私生女與網路獵巫:法律之外,我們還剩什麼公義?】
近日爆出知名律師呂秋遠涉嫌在私生活中言行不一,與律師圈女同業育有一名私生女,卻拒不負責任、甚至在網路上疑似公開女方與其律師事務所資料,引發女律師遭網暴、被老闆開除,連帶牽連無辜同事。整起事件讓人憤慨,也讓人重新審視:在這個動輒打著「專業」、「公益」大旗的年代,我們究竟是在守護法律,還是在縱容法律人以法為刀,行傷人之實?
更諷刺的是,網路輿論風向竟一面倒批判那位生育的女律師,而非讓人質問呂律師的行徑。這不是單純的八卦事件,更是社會對性別權力、家庭責任與誠信價值的全面崩壞。
-
【現實版《毒舌大狀》?名門世家與私生女之死】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由黃子華主演的港片《毒舌大狀》。電影中,香港鍾家為保財產,不惜聯手將名醫的私生女推向死亡,再嫁禍於無辜小三。這種「名門世家+名醫+社會資源+假面正義」的組合,看似是戲劇,卻與現實驚人雷同。
在電影中,那位為女兒討公道的退休名模,不僅孤身撫養聾啞女兒,還無端坐牢兩年,直到毒舌大狀出手翻案。而在現實中,那位女律師雖無冤獄,卻同樣身陷言語暴力、社會懲罰,甚至無法保住工作與名譽。
在男權社會中,不論是電影裡的名模小三,還是現實中的未婚生女律師,只要不是體制內「合法」的角色,似乎就可以被社會輕易拋棄、羞辱,甚至打成公敵。
【呂秋遠事件不是私德問題,而是公共誠信危機】
如果呂律師不是律師,而是普通民眾,或許這件事就止於一場私人感情爭議。但他不只是律師,更是以社會關懷、公民教育、正義代言人自居的公共知識份子。他長年透過網路發聲,論及婚姻、法律、人生選擇,吸引大量女粉粉絲信任。然而,他對待親生女兒與其母親的態度,卻讓人質疑他的言行是否一致。
他是否履行了身為父親的責任?是否顧及對方職場名譽與基本人身安全?他在這場風波中的發言與行動,是否符合他平時所倡導的「尊重每個人選擇」的原則?
公眾人物不是不能犯錯,但當錯誤發生時,是否能真誠承擔,而不是甩鍋、轉移焦點,這才是關鍵。而目前看來,這位曾多次在法庭戰績不佳的律師,似乎更擅長用輿論與聲量壓制反對者,而不是用誠信修補裂痕。
【網路風向為何總是對女性不利?】
令人遺憾的是,這場風暴中真正受害的女律師,卻遭到輿論羞辱。不只她的隱私被公開,她的同事也莫名其妙被波及。她不過是勇敢生下孩子,卻在社會規訓下成了「不檢點」、「破壞他人形象」的箭靶。
這讓人不得不想問:台灣法律真的是「情、理、法」為序嗎?為什麼情感面從來只傾向有權有勢者,而不站在弱勢一方?為何這些女律師、單親媽媽、小三,永遠都要承擔社會對「亂」的恐懼與仇視?而真正違背承諾、迴避責任的男性,卻能以「不想打擾平靜生活」為藉口逃過指責?
【渣男最怕什麼?不是舉證,而是錢】
如果說法庭上難以對呂秋遠這類人定罪,那麼我們至少應該了解他的弱點:金錢。對渣男來說,最怕的是被判賠償、被要求養育費、被證明負有法定義務。因為這不是情緒勒索,而是制度性的制衡。
也許這位女律師在職場上無力對抗體制,但她和孩子的存在,就是對假公益、假正義最殘酷的揭露。
【制度與輿論,還能保護誰?】
事件中,還有另一個值得深思的角色:願意出面協助女律師的男作家。好人,卻因誠實與正直,在法庭上吃虧。這是另一種殘酷現實:善良在法律遊戲中,往往變成累贅。當體制偏袒有權有勢者,當輿論輕易被操控,當你站在弱勢者那一邊時,你也會被拖下水。
【結語:少子化下,我們還能相信什麼家庭價值?】
台灣正處於少子化與高齡化交錯的十字路口。年輕人不婚、不生,不全然是因為經濟壓力,而是因為對家庭制度、性別角色與倫理崩壞的深切不信任。這場事件正是最佳教材:當你看到一個願意生育的女性遭到全社會打壓,一個口口聲聲談理想的律師卻背信棄義,你還會相信婚姻與家庭嗎?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討論個案,而是重新建構一套以誠信、責任與尊重為基礎的新價值。否則,「法律」終將淪為幫強者脫罪的道具,而我們也只能在每次事件後,繼續嘆息:「為什麼好人總是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