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喪葬費用問題

COVID-19的死亡人數越來越多,喪葬費用爭議層出不窮,我親身遇到的經驗與大家分享,我們是由嘉義某間醫院提供電話,聯絡殯葬業者。
簽合約時殯葬業者只提供總價未給細項價目,即便有提供我們也無法了解行情,也沒心情去了解,所以就簽了合約,喪葬過程就先不討論(對我們來說也是有很多遺憾,想了解的可以另外討論),單就費用的問題,到後面我請殯葬業者提供細項單價,殯葬業者才傳給我,對於我們的疑問殯葬業者也有一套說詞,如為何遺體送到火化場費用就要五萬元,為何接體人員及入殮人員都是同樣二個人要算2次費用(在醫院裝袋入棺),為何接體車含司機就要15000元(由醫院至火化場約10幾公里左右),還有其他費用加一加(不含骨灰罐,火化,撿骨費用),光遺體運送至火化場就要5萬元(會附上報價細項)。殯葬業者給我們的說法:因是高風險工作所以費用會高點,我後來去看了一下新聞這爭議問題已經發生無數次,表示這問題需要重視並提出來討論,對底標準在那裡?殯葬業者的風險及家屬應給的費用平衡點如何計算?政府是否應該介入協調?以下提供報價細項供大家參考。收費是否合理由請大家公評吧!


COVID-19喪葬費用問題

COVID-19喪葬費用問題
2022-06-14 11:47 發佈
重點在這句:
『簽合約時殯葬業者只提供總價未給細項價目,即便有提供我們也無法了解行情,也沒心情去了解,所以就簽了合約』
大部份喪家都是這樣,所以就給業者可乘之機,費用就只能隨便他開。
自由市場政府也不能介入什麼,畢竟事前費用就標明了,只要事後沒有加價,費用照當初估的價錢收,在法律上一點問題都沒有。
waggy wrote:
重點在這句:『簽合約(恕刪)


所以要傳出去讓大家接收到這個資訊。
喪事就是這樣
所以台灣做喪葬業的都可以賺大錢
當然想要踏入這行業,背景要有一點實力
沒有實力是會被人處理掉的
三年後才看到樓主的文章,心有戚戚焉。我的至親也是跟您留言的時間前因新冠疫情往生於專責醫院。當時的確處理往生者的後事問題很多,業者收費也是混亂,我也曾為此打電話給議員陳情,希望重視問題,後來的確是地方政府明文訂了一個四萬到八萬的行情。至於在當時這行情是包含哪些細目,其實樓主說的很好,根本沒有心情和時間去細究!但幸好,當時衛服部有提供十萬的喪葬補助給往生者,只是這錢最後也根本是補貼了部分喪葬費用而已。記得當時各縣市政府還另外有自己的疫情往生補助,雙北都是發十萬,因此加上中央的十萬,能拿到二十萬。但台北市說是經費用罄,這補助的十萬只發到111年05月31日往生者為止,後面往生的市民,只能跟您們說聲抱歉,下次請早!為此,議員還質詢當時的市長,只得到市長聳著肩的回覆:我們也沒想到會死這麼多人,所以經費不夠了,不能發了。一句關心表達對市民往生的遺憾也沒有說出口!

回到您的兩張照片。由於我的至親生前就說過,簡簡單單低調燒燒花葬就好,因此很幸運的,花費只有你的第一張照片所載,沒有第二張照片的火化後補追思儀式等等花費。第一張報價整個流程看似簡單,但真的非常為難殯葬業者,因為每個人都怕被傳染。從病房接體,入殮,火化,都需要穿戴完整的防護衣裝備,這穿脫過程真的很久很累,有的甚至下班還不敢回家,直接睡在公司裡,有的也不能回家,因為要處理的大體真的超量,又因為是高度傳染疾病,因此費用抬高,也算是合情合理。當時,焚化爐二十四小時作業,大家也都口耳相傳24小時內要火化。業者的辛苦,可想而知。他們也建議家屬最好不要來送,因為得穿上防護衣或是隔很遠的距離跪著看著,實無必要。他們全程都要照相,還得再三確認遺體與名字有核實正確,半夜兩點還得細心,真的是非常煎熬的工作。本來至親排好是半夜十二點半火化,但焚化爐要處理的大體實在太多,延到二點半才完成,完成後還得等待冷卻,才能第二次研磨處理成花葬所需的骨灰粉條件。隔天十點,再拿著骨灰到花葬地點與家屬會合,這時就在花葬區簡單的祝禱,完成花葬。塵歸塵,土歸土。收齊費用,案子結束。我光回想和寫,就能感受到業者的辛勞呢。

我們的花費最後是四萬元,圓滿結束。有個費用,大家都忽略,很多人也都很瀟灑說:燒燒就好。台灣目前沒有「裸燒」,因此怎樣都要買個棺木才能火化!如果參加各縣市政府的聯合公祭,的確可以省下這棺木費用,但得配合公祭流程。如果是比照防疫期間的火化流程辦理後事,則棺木的確要自己買,還有大體要放入棺木的過程稱為入殮,就得租用入殮房。而殯葬業者的報價,就含了這些費用。當然,有的棺木很貴,有個棺木裡要放蓮花或庫銀,放可燒的衣服和鞋子,那就得另外跟業者購買了。

我們是首善之都,四萬元,算是遇到有良心和公道的醫院合作業者,真的心裡想到還是很感謝他們當時的服務,雖然我們送至親送得很匆忙,但匆忙之餘能遇到公道的業者,也算是至親的福報和緣分。對了,因為是新冠往生,所以大體放入大體袋中(當時還得兩層)是不會打開來入殮的。所以是連同大體袋放入棺木火化,不用化妝,換衣,清洗大體及瞻仰遺容等等傳統手續,又省下一些費用。我們最後還是選了一套衣服和鞋子,跟著燒而已,業者說這是一種習俗,雖然疫情期間不能幫至親穿上,但表達一個心意,因此內含於四萬內。我們也沒買庫銀,蓮花,業者也象徵性擺了一些,算是他們對往生者的祝福!喔,對了,我們也沒有蓋寫滿經文的往生被單,這也是要花費的。

簡單辦不代表不孝。花費少,也不代表對至親不敬。真的感謝至親的瀟灑示範,少了辦後事的煎熬,反而多了對至親的懷念與感恩!所以回到問題的本質:我們認為「非防疫期間」,處理遺體的代辦費用該是多少?是可以接受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