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2019 年 YAMAHA 首次與 Gogoro Network 合作推出 PBGN 電動車款 EC-05,也同時是第一間推出 PBGN 合作車款的車廠,隨著 2022 年到來,YAMAHA 這次帶來非常震撼的 EMF,不僅是外型標新立異,就連同車輛的實用性首次不再是速可達的主要考量,反而是以外觀主打,在車頭設計使用非常特別的全可動式車頭,搭配無生機體的冷冽機械感設計,營造出全新的車款風格,全新概念的龍骨造型置物箱,兼具實用性與外觀風格,而且如果不喜歡還能拆掉恢復成平腳踏,另外車身操控部分改採用自家設計的輪胎、輪圈與重車級後搖臂,EMF 成為 PBGN 聯盟中少見的小徑性能車款。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雖說 YAMAHA 在 EMF 上將外型特別打造成具有未來感的「Electro Motive Fighter」,YAMAHA 還是在 EMF 上提供了不錯的動力設計,像是使用 Gogoro G2.2 的 7.6kW 水冷馬達組,同時透過輪胎胎徑的變更,藉此讓外型與加速表現相較於 EC-05 都有明顯提升,另外前輪還特別使用輻射固定式對四卡鉗,加強制動力道,本次台灣山葉一樣於發表會當周邀請媒體參加賽道試駕體驗,不過由於這幾天的華南水氣影響,麗寶卡丁車賽車場不僅下雨還起霧,因此部分照片會有霧濛濛的感覺,還請大家見諒。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2022 YAMAHA EMF 規格表

馬達:Gogoro G2.2 鋁合金水冷永磁同步馬達 (S-Version)
功率:7.6kW @ 3,000rpm
最大軸馬力:10.3ps @ 3,000rpm
最大軸扭力:26 Nm @ 0-2,500rpm
電門控制:電子油門
變速系統:MOSFET 水冷馬達控制器 / 模組化齒輪組
傳動方式:428 規格高強度油封鏈條
車台:高剛性輕量化鋼管車架
前避震:33mm 正立潛望鏡式前叉
後避震:雙槍油壓後避震,預載可調
前輪煞車:對向四活塞輻射固定卡鉗,碟盤直徑 200mm
後輪煞車: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碟盤直徑 190mm
前輪尺寸: 100/90-10(56L)
後輪尺寸:130/70-10(59L)
長度x寬度x高度:1,740 x 765 x 1,110 mm
軸距:1,305mm
座高:785mm
裝備重量:114kg (含兩顆電池)

|外觀與功能


左側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右側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車頭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車尾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EMF 外觀造型設計,相信是這幾天電動車車迷朋友的熱門話題,從側面看是看不出太出來有什麼端倪,但是從正面看就顯得特別不一樣,除了方正的車頭樣貌,打破 PBGN 車款大多都採圓潤的外觀設計之外,新設計的上下堆疊式 LED 魚眼大燈組,更有著獨一無二的識別特徵,而且這個車身線條將車頭燈延伸至車尾,車尾燈也是上下堆疊的 LED 燈組,EMF 的外觀真的挑戰認知極限,你覺得他很醜不是你的錯,只是你不是他的主要目標客群而已。


比例側面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比例正面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車輛大小與騎士比例比較,圖中騎士身高為 173cm / 70kg;坐墊高度為 785mm 的 EMF 由於不像是大多 PBGN 坐墊的設計,而是將坐墊小型化,並讓坐墊周圍保有一圈車殼飾蓋,所以乘坐時雙腿不會像大多 PBGN 大腿會被擠得很不舒適,但 785mm 還是讓 173cm 的騎士需要單腳著地。


EMF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車頭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龍頭組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前斜板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大燈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側邊電鍍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方向燈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透明飾蓋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YAMAHA EMF 全名為「Electro Motive Fighter」,在車頭的設計不僅大膽使用方形的造型樣貌,最不一樣的就是整塊斜板採用可動設計,與 YAMAHA 自家在東南亞販售的燃油速可達 QBIX 有幾分相似,但融入無機生命的車頭造型,不僅讓車頭看起來特別冷冽酷炫,新設計的車頭燈具還特別採用上下排列的 LED 魚眼透鏡燈組,其中近燈是上方燈具,遠燈以及定位燈為下方燈具,所以亮起近燈時,看起來是上下兩個燈都亮著,與尾燈造型互相呼應,燈具側邊的電鍍更加深了科技感,車頭方向燈則是隱藏在斜板上肩側,同樣為 LED 款式,並且肩線延伸還有塊透明的飾蓋,挺像是機械人的手臂裝飾。


騎士視角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左把手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倒車鍵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儀錶板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資訊顯示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右把手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騎士視角則是有著裸把造型設定,搭配 YAMAHA 自行開發的開關總成,儘管操作邏輯還是必須依照 Gogoro 的設定,像是方向燈還是沒有中央的取消鍵等,但開關造型也跳脫了那些五顏六色膠囊樣貌,改採為比較銳利的把手開關總成,左把手就是基本的燈型切換、方向燈、喇叭與前端的倒車鍵,儀錶板則是使用橫向設定,也與大多數 PBGN 均採縱向設定的風格大不同,同時取消了不重要的彩色變化圈,改為更直接的燈號與數據顯示,右邊開關則是有著警示燈、車箱開啟/REGEN、里程切換、方格旗以及 SMART 鍵,同時大家也可以注意到 EMF 的把手造型是與 PBGN 風格不太一樣,這次的把手風格明顯與車輛的外觀有搭配得宜。


內裝設計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感應啟動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USB規格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USB埠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由於考量的是外觀風格,而不是實用性,所以內裝設計直接捨去了以往常見的飲料杯架或者置物空間等,僅保留了感應卡的啟動位置,這次 EMF 使用的是 NFC 感應啟動,或者是 App 啟動,當然這也是因為斜板與內裝都會隨著龍頭轉向而轉動所致,如果這邊有置物,其實很容易甩出去,至少將大多數 PBGN 在車箱的 USB 牽至內裝旁邊,採用 5V/2A 規格,很可惜並未有 PD 相關快充規格輸出,面對現在大多手機都已經使用新世代的快充規格,國產廠商還有待加油。


腳踏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龍骨設計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置物箱蓋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置物箱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前端造型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PBGN標誌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腳踏空間是大家最在意 EMF 的一大重點,由於 EMF 非常創新的設計了一組可拆卸式龍骨置物箱,在以往的平腳踏中央多了龍骨設計,雖然無實質的車台強化效果,不過外型上真的讓人印象深刻,而所謂的置物箱功能,是由上方有一組外蓋,按開向後收折就能看到置物空間,平坦且容積還不算小,可以取代內裝的置物架,並且原廠還有推出選配精品,能在這邊安裝置杯架,讓飲料杯不會倒下,不過由於前斜板與內裝的可動設計,所以在腳踏與斜板的銜接處自然不能連在一起,否則斜板就無法轉向,因此腳踏前端造型是不連續於內裝的,而且 EMF 設計是以單人騎乘為主,完全不考量後座舒適性的 FUN RIDING 車款,因此後座也沒有飛旋踏板,只有小面積的腳根踩踏空間,Powered by Gogoro Network 標誌也在這邊與鍛造碳纖維壓花紋路搭配點綴。


踩踏感受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錯誤踩踏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無法轉向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腳踏空間實際踩踏,基本上本以為這是首輛 PBGN 能夠斜踩的新車款,但斜踩的長度實在不夠長,如果以常見的斜踩姿勢踩踏,將會讓腳掌前端陷入轉向機構的移動範圍之中,不僅會造成轉向的危險,同時如果穿著非包覆式鞋款,還有機會受傷,因此 YAMAHA 原廠車主手冊就有提到不可將腳擺放於斜板上端,也因此腳踏頂端刻意突出是有避免車主去踩踏之目的。


移除龍骨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腳踏姿勢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至於可拆卸式龍骨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答案就是將龍骨置物箱內的兩顆 T10 螺絲移除之後,透過選配的車身塑料蓋,就可以將龍骨移除並包覆坐墊下方前端,不選配這塊塑料蓋也不是不行,就是外觀醜了點而已,移除龍骨之後,EMF 的腳踏就成為完全平面的腳踏設計,雙腿腳掌也能微幅的外八擺放。


坐墊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坐墊掀起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車箱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安全帽試擺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反放測試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車身線條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車尾標示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坐墊與車身又是 EMF 的另一大特色,首先 EMF 為了營造出車身的線條,特別將坐墊的尺寸縮小,並搭配全平整式坐墊,座高是 785mm,所以如果是單人騎乘,不論是想要靠前面一點騎乘,或者是想要坐後面一點,沒有中央隆起的平整式坐墊都很有幫助,YAMAHA 稱其為水平基調,打開車箱就會發現,原來坐墊旁邊的車殼是跟著坐墊一起鎖定,打開時會同步上掀,下方為兩顆 PBGN 電池與置物箱,置物箱容量 14 公升,全罩式安全帽完全擺不進去,3/4 帽款也有一點困難,車尾線條延伸之後有著流線的車尾設計,上方還有全車唯一的 EMF 標示。


車尾造型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方向燈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後扶手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後擋水板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EMF 的車尾燈組與坐墊以及車頭燈有著連成一線的水平線條設計,尾燈造型也呼應著大燈的堆疊樣貌,原廠表示這樣的尾燈設計也與 Formula 1 方程式賽車有幾分神似,至於大家在意的後扶手部分,首先 EMF 設計幾乎是以單人騎乘為主,所以後扶手的實用性很低,再來後扶手的正確位置就位於方向燈的上方區域,這是給後座乘客上車使用的,不是給第三人挪動車輛使用,覺得這樣就不能挪動 EMF 來喬車位的網友們,有點公德心,別再挪別人的車好嗎?至於車尾線條很明顯的無法擋水,原廠表示隨車會附上擋水板,銷售車行會個別詢問車主是否需要安裝。


|馬達與底盤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YAMAHA EMF 使用的三電系統依然為 Gogoro 產品,這部分 YAMAHA 今日表示這是由於 Gogoro Network 的規格綁定,所以還是只能使用 Gogoro Design Kit 的內容,也就是 Gogoro 的馬達、Gogoro 的控制器與 Gogoro 的電池,不過在懸吊方面,YAMAHA 不僅不妥協於外觀設計,直接使用少見的 10 吋胎選項之外,還加入輻射固定對四卡鉗,藉此提升前輪制動效果,另外前 33mm 的前叉與重車級搖臂配合雙槍五段可調避震器,也讓 EMF 的操控特性變得非常鮮明。


前輪組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前輪框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前懸吊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EMF 的前輪組為 10 吋規格,雖然 PBGN 的車款也有 10 吋車款,但沒有任何一輛 10 吋車款使用 PBGN 的 7.6kW 馬達組,為什麼使用 10 吋輪徑,是因為 YAMAHA 想要取得外觀的帥氣優先,加上厚胎的設定後,其實外徑與 12 吋薄胎車款差不多,輪框造型為 YAMAHA 獨立開發之七幅輪框組,另外再搭配 33mm 的潛望正立式前叉組,雖然看起來很像是檔車的雙三角台設計,但實際上前叉是單三角台的短前叉款式。


前輪制動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前輪卡鉗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前輪制動系統為 200mm 的固定式碟盤,搭配新式樣的輻射固定式對向四活塞卡鉗,這也是同級距中少見的前輪制動高規配備,不過 EMF 目前僅有 UBS 前後連動煞車單一車型,並無 ABS 防鎖死煞車版本,但這次的 UBS 前後連動煞車手感還不錯,不再會有 Gogoro 自家的 SBS 前後煞車拉桿同時煞車時變成翹翹板互相打架的問題。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前輪輪胎則是使用 MAXXIS 瑪吉斯的 M6029 系列,規格為 100/90-10 56J,胎紋可以參考右側,這條胎幾乎是十五年前大部分強調性能車款的主要配胎,但這次 YAMAHA 選擇這條胎,原因是因為胎紋的樣式看起來比較符合 EMF 的風格,這樣的選胎邏輯說實在小編不太懂,熟悉這條胎的就知道這條胎在雨天表現是很需要騎士的專注度。


後輪組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鏈條傳動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後搖臂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接著是後輪組部分,這次 EMF 後輪組也是 10 吋輪胎,搭配 YAMAHA 重新設計的重車級後搖臂,雖然很可惜搖臂為鋼板焊接,並未使用鋁合金搖臂,但透過結構造型的強化,提供後輪不錯的支撐效果,而 EMF 的傳動系統為鏈條傳動,YAMAHA 表示目前由於 EMF 的馬達軸至後軸的軸距與 Gogoro 皮帶車款不同,所以目前暫時是無法直接換上 Gogoro 的皮帶傳動,且 YAMAHA 表示因為鏈條傳動的動力損耗較皮帶傳動小,使用鏈條是強調動力的正確選擇,倘若消費者購買後反應還是皮帶比較好,YAMAHA 則是會將此意見納入內部討論中。


馬達組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S-Version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動力輸出表現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YAMAHA 表示若要使用 PBGN 的電池,就必須連帶使用 Gogoro 推出的 Gogoro Design Kit,也就是 Gogoro 官方的三電系統,所以馬達目前搭載的規格是 Gogoro Network 的 G2.2 7.6kW S-Version 斜齒水冷永磁同步鋁合金馬達組,最大軸馬力為 10.3ps @ 3,000rpm,最大軸扭力則是 26 Nm @ 0-2,500rpm,YAMAHA 還帶來一份有趣的數據,由於這次的輪徑以及車重調整,EMF 的 0-50km/h 加速數據還勝過同樣也是搭載 7.6kW 馬達的 EC-05 達 19%,僅需 3.5 秒就能完成此加速。


後輪懸吊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雙槍避震器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預載五段可調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後輪懸吊系統則是維持雙槍避震器,搭配五段的預載可調機制,提供騎士能進行初步的避震器設定調整,有趣的是不論是搖臂端下座,或者是避震器上座的位置,都與 EC-05 有明顯差異,更斜的擺放方式有助於提升舒適度。


後輪制動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後輪卡鉗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後輪制動系統為 190mm 的固定式碟盤,搭配單向單活塞浮動式卡鉗,目前僅有 UBS 前後連動煞車版本,但仔細觀察後輪卡鉗座,其實已經可以看到預留給後輪輪速感應器的橢圓形模具孔,所以未來 EMF 推出 ABS 版本的可能性非常大,有興趣的車友可以再等等。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後輪一樣是由 MAXXIS 瑪吉斯推出的 M6029 系列輪胎,但這條完整型號為 M6029-Y 的輪胎,是由 YAMAHA 與 MAXXIS 合作生產,採用新膠料版本的 M6029,不僅如此,M6029 更首次推出胎寬達 130 的 10 吋胎,完整規格為 130/70-10 59J,目前相同於這條胎尺寸的選擇性還非常少,胎紋可以參考右側,與標準的 M6029 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比較寬的後輪代表有著比較平順的傾倒曲線,相信在待會的試駕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

|YAMAHA EMF 賽道試駕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這次發表會後兩天,YAMAHA 就邀請媒體們前往台中麗寶卡丁車賽車場內進行試駕體驗,不過由於這幾天天氣不穩定,因此很難得麗寶試駕有遇到下大雨且起濃霧的情況,雖然沒辦法全動力體驗車輛,但相對來說則是能更細膩的體會出車輛的動力表現與低中速域操控特性,這邊要先說明一下台灣山葉本次用於賽道體驗的 EMF,均有開啟 Gogoro Network 的 SPORT 性能方案。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加速表現方面,7.6kW 加上裝備重量大幅減輕的 EMF,其實與 EC-05 相比的確有更強悍的加速感受,尤其是起步的那一下到大概 60km/h 上下,都能展現出 YAMAHA 這款新車的魅力,如果將電控輔助等例如 SMART 打開,動力輸出相對也比較線性,但也因為場地調整使用區域後的受限因素,我們沒辦法測試尾速表現,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EMF 採用 10 吋前後胎,有著相較於 12 吋甚至 14 吋更靈活的操控回饋感受,所以在官方安排的繞錐體驗中,也能感受到 EMF 的輕巧靈敏,但這並不是沒有穩定感,而是依然能帶給騎士有信心的操控回饋,只是要注意的是內裝可動,雙腳如果放得太前面,有可能在滿舵角時會被內裝敲到膝蓋,這種情況尤其容易發生在迴轉的情況,需要花一點時間習慣。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來到賽道的彎道特性,由於場地比較溼滑,我們沒辦法以全力去體驗賽道,但也感受到幾個有趣的細節,一方面是穩定性的表現,在這種低中速的煞車進彎時,前叉的回饋是很適中,不會過硬但也不會軟到造成車身晃動,搭配雙槍後避震器,車尾支撐力道在出彎時也有很正面的表現。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至於傾角表現,在基本的彎道體驗與繞錐等情況時,其實都能充分感受到 YAMAHA 多年開發設計累積的經驗,傾角是非常夠用的,不過也因為下雨的關係,我們沒有辦法以全傾角去過彎測試,為什麼下雨會變成阻撓呢?這就得提到 EMF 搭配的輪胎了。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EMF 搭配的 MAXXIS M6029 是一條晴天表現非常優異,但雨天的表現則是需要提高注意力的胎款,儘管 YAMAHA 在後輪的調整使用了新的膠料配方,不過前輪在雨天時的安定性還是沒有辦法給足騎士信心,因此我們這次的賽道試駕遺珠之憾大概就是因天公不作美了,倘若未來有機會能在晴朗天氣騎到 EMF,我們還會再回來更新這篇報導。

|結論


很多人說 EMF 的外觀太前衛,又或者是設計不實用,甚至是這種東西怎麼能每天騎乘?其實 YAMAHA 設定 EMF 本來就不是針對實用性或者日常通勤特性為主,反倒目標是讓 EMF 成為真正的娛樂用電動車款,而且這樣大膽地推出,相信台灣本社這邊應該也是繃緊神經,仔細觀察過市場調查,發現電動車真正缺的正是娛樂車款,才敢推出 EMF 這麼新潮又未來感的新世代電動車款,但 YAMAHA 也顧及僅有一台車選擇機會卻想選擇 EMF 的帥氣車主們,所以還是讓 EMF 擁有實用性的可拆龍骨以及後土除等,雖然要花點小錢加購配備才能完成,不過相信能選擇 EMF 的車主們,應該都能花得起這樣的費用,現階段 7.6kW 馬達車款選擇不少,但能有這樣外型設計的車款,大概就只有 YAMAHA 的 EMF 能辦到。

YAMAHA EMF 賽道試駕|加速性能再提升 敏捷操控更有型

|官方 Q&A


Q:EMF 使用十吋寬後胎的原因是?
A:這是為了強調外觀特性,同時這條後胎也由 YAMAHA 開發,兼顧性能與耐磨性,還有外觀特色。

Q:那麼 EMF 是否有升級成 12 吋輪胎的機會?
A:官方並不建議,因為這會與 PBGN 合約有關,且不符合法規。

Q:EMF 的 0-50km/h 加速提升原因是更動了齒比嗎?
A:齒比與 EC-05 為相同齒比,只是靠輪胎的胎輪徑改變達到此目的。

Q:EMF 的預計交車日期是?
A:二月中旬開始出車,另外店家會有試乘車。

Q:請問簡報中提到的 GDK 是什麼?
A:全名為 Gogoro Design Kit,是使用 Gogoro Network 必須妥協的合作,其中包含了三電 ( 馬達、控制器與電池 ) 是必須使用 Gogoro 的產品,才能使用 Gogoro Network 交換式電池。

Q:為什麼可拆式龍骨是標準配備而不是選配呢?
A:這是為了讓車輛能符合企劃概念「FUN RIDING」。

Q:目前原廠選配精品僅五件,這麼注重玩樂的車款,未來是否還會有的配件開發?
A:台灣山葉會去積極了解市場需求,持續做市場調查,如果有需求就會開發。

Q:為什麼 EMF 搭配 G2.2 斜齒馬達,但卻用鏈條而非皮帶傳動?
A:主要是時間點,另外開發時有經過評估,由於產品的映象,所以選擇使用鏈條,且鏈條的驅動力比皮帶好,不會有拉伸問題,倘若消費者有反應鏈條的相關問題,才會進行檢討。

以上文章/報導/試駕分享內所有規格、數據僅供參考,實際規格請以實車為主。

相關報導:
【採訪】未來造型挑戰感官極限!YAMAHA 全新電動速可達「EMF」正式發表!
2022-01-22 1:42 發佈
感覺有點像蛋蛋車
RICK wrote:
2019 年 YAM...(恕刪)

不同的角度相片發表後。我覺得其實還蠻好看的。這定位有點像Gogoro 1.在都市裡很容易穿梭。
我覺得結論說的很好,一開始看也覺得這樣造型會噴水吧,置物箱小到只能放不安全的瓜皮帽,這樣車怎麼會實用誰會買,但看過許多車媒都一再一再強調,台灣山葉已經把構想提出了
就是我這台車目標就不是給日常通勤使用,純粹就是為了造型及在電車市場做出產品區隔,所以拜托不要再有這類的留言出來,阿什麼安全帽放哪?一定噴水啦!後座怎麼載人?
哇靠。經過4天各家車媒傳達到爛掉了,影音、文稿都有再介紹,如果還有這些問題,拜托去配眼鏡,不要再眼殘手殘的再留上述評論,尊重板大辛苦寫的介紹吧…寫那麼辛苦還不把他看完再分享心得。真是…
很有特色的一台車,雖然第一眼很怪,但是慢慢看 看久了,會覺得很有風格
一台騎起來像YAMAHA的電動機車。👍
輪胎特性這件事情就是胎徑小加速快,胎徑大中尾速高,騎乘感差異應該明顯

個人覺得rick 大很客氣的指出

RICK wrote:
前輪輪胎則是使用 MAXXIS 瑪吉斯的 M6029 系列,規格為 100/90-10 56J,胎紋可以參考右側,這條胎幾乎是十五年前大部分強調性能車款的主要配胎,但這次 YAMAHA 選擇這條胎,原因是因為胎紋的樣式看起來比較符合 EMF 的風格,這樣的選胎邏輯說實在小編不太懂,熟悉這條胎的就知道這條胎在雨天表現是很需要騎士的專注度。...(恕刪)


在同業頂級款都配米其林胎的電車市場
竟然配上討論區戲稱奪命胎的6029,雖然小時候通勤也很愛用這條,cp值尚可
但之於電車高扭力特性個人覺得買來就換掉才是正途

龍骨部分個人覺得是宣傳上一大敗筆
大部分人包括我身邊同事
第一眼都以為這台車是固定龍骨
如果本來就喜歡的大概當天就放棄追蹤了
應該把龍骨當作個性配件宣傳,主力放在平坦腳踏板才符合台灣市場習性

而鏈條部分原來是油封,這點就從善如流了
0.0

Q:請問簡報中提到的 GDK 是什麼?
A:全名為 Gogoro Design Kit,是使用 Gogoro Network 必須妥協的合作,其中包含了三電 ( 馬達、控制器與電池 ) 是必須使用 Gogoro 的產品,才能使用 Gogoro Network 交換式電池。


以後沒有 第三方業者開發 馬達、控制器
RICK wrote:
2019 年 YAMAHA...(恕刪)


這車頭的外型+軍綠色好帥啊
雨天試車太強了
若有影片就更棒啦
Y牌也要進攻外勞電動車市場了嗎?會出全電鍍車殼嗎
  • 8
內文搜尋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