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為何捨棄市場上已相對成熟的Gogoro換電系統,吳清源坦言,無法接受所有資訊都被他廠掌握。
布建電動車電池系統到底要花多少錢,吳清源分析,以100萬台的規模,至少需要700億元才足以因應,不然車主換不到電,客訴絕對四起,對三陽而言,如果是幾千萬元的投資,還可以嘗試看看是否可以自立自強,但若砸了好幾億元最後自有規格被取代,這些投資就像「丟到水裡」,不是一家上市公司承受得起。
吳清源指出:「如果車廠過去從來都沒有開過加油站,為何現在要自建電動機車能源系統?」中油既然有足夠的研發能量、充足的資金來源,經銷據點密度也夠,三陽採用中油能源系統就好,車廠該做的就是把車做好,三陽有信心發揮老牌車廠操控性佳、價格具競爭力,切入電動機車市場。
------------------------------
第一:
吳董說所有資訊都被他廠掌握,這本來就是事實,我不知道一堆狗迷是裝傻還是不懂車,用睿能的系統完全免錢,但是電控涵蓋的東西可多了!車上一堆感應器都和電控系統連動,馬達也是和電控系統連動,用了睿能的電控,根本是特規,配套的零配件等,也都要配合電控系統,一台車的核心部分在別人手上掌握,這是要三陽成為睿能的組裝廠,幫睿能打工?
個人完全同意吳董
第二:
睿能的車主換不到滿電的電池早就客訴四起,睿能真的太樂觀目前換電站的普及度,換電系統又不像是UBER,還是蝦皮,或是其他的APP服務,把架構建好就可以複製,獲利,睿能的換電系統是實實在在的資本疊加,一萬台車需要幾座換電站,兩萬台,三萬台只會讓換電站數量需要等比的放大,同一地區原有的換電站也要隨著掛牌數增加而加大投放的電池數量,五萬台虧錢,六萬台虧錢,十萬台就會獲利? 十萬台的量頂多把睿能的overhead分掉罷了,對於減輕繼續疊加的先期電池支出,後續的電池維護成本完全沒有幫助
光陽是笨蛋嗎? 他們沒有精算過經營換電系統的效益嗎? 他們的ionex先天上就具有換電功能,但是暫時只對企業對象服務,代表光陽也不敢貿然投入換電系統,光陽目前還算是家體質不錯,獲利穩健的公司都不敢做,更何況是三陽? 吳董自己也說的好,最後自有規格被取代,我猜他講的就是中油的電池系統,自己在怎麼搞怎麼會比的上國家的力量?
第三:
中油已與SDK合作生產電池,代表以後中油就是家集電池生產,擁有自身的電池銷售通路以及充換電站的公司,18650電池或是21700電池絕對也是中油的產品之一,中油就會像大陸的超威電池直接賣自己的鋰電池,其他的電動機車車廠可以直接使用中油賣的電池,後續就由中油提供充電/換電服務,中油當然也不只面對電動機車,電動汽車的鋰電池也都在他的業務範圍,這是一家大到可怕的公司,到時候睿能的換電站就只能擺在中油充換電站的角落,說不定中油還可以拒絕擺放GOGORO的換電站,以後都成了對手,誰還讓你睿能擺換電站的?
中油逐漸的壯大就會吸引更多的車廠加入,中油的規格就是國家規格,到時候睿能是否處於一個尷尬的位置?
YAMAHA目前暫定由GOGORO開發台灣車種,以後YAMAHA也可以開發中油電池的車種,不只YAMAHA,其他已加盟睿能的,以後會不會西瓜偎大邊跳槽去中油?
個人也在看著ionex的發展,只是目前出的車不太好,路邊的充電站還不知道在哪,等著看好戲
魯拉拉拉 wrote:
至於為何捨棄市場上...(恕刪)
寫的很好,5分奉上。
其實個人還是希望YAMAHA留在GGR體系。
原因是這樣才能最直接刮分GGR的銷量。
並佔用GGR的產線資源。讓戰爭不發生在本土,也不需投入一兵一卒。
萬一風向一轉。反正無投入資源,沒有包袱,YAMAHA不管有無換中油系統都是好事。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