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仔細來回看了R大一樓原文他說 "台灣山葉說 E01明年開始在各地進行測試, 其中包括台灣..., 是否在台灣會看到E01上市敬請期待"除了說 "E01 會在台灣測試" 以外,實在看不出來哪一句說 E01 是台灣做的?也看不出來 E01 是否會在台灣上市?另外一樓原文"在今天的媒體年終餐會上,YMT 台灣山葉機車宣布明年春季將會有 E01 的概念驗證版本在台進行道路測試,這代表著 YAMAHA 極有可能全球統一化自家產品規格,將電動車走向充電車款優先"下面這段"這代表著 YAMAHA 極有可能全球統一化自家產品規格,將電動車走向充電車款優先"是R大推斷的?還是YMT 台灣山葉機車的稿子上就寫的?還是真是YAMAHA原廠的意思?
Ramsa wrote:其實,連著 Honda(恕刪) 人多嘴雜, 日系四大各有想法, 即便完成換電通訊協定等共通規格標準, 最關鍵的共通電池本身還有電站沒一個生出來, 因最根本的是誰要出面成立日系的二次能源供應公司? 因要有獨立的二次能源公司才有可能接續開發共通電池與共通交換站理論來說應該是日系四大要各自提列資本共同成立一家獨立能源公司, 但在哪成立要以哪個區域作為根據地? 在日本成立這能源公司應是養不活自己, 因日本早就不是機車持有大國, 要在其他國家覺得最好的商轉場所在東南亞只是老問題, 東南亞可是日系四大至少二大日系油車銷量大本營, 油車的保修養護養活一堆區域經銷, 這塊暨成產業鍊大餅太誘人, 要揮刀自宮局部減少油車轉型走換電這條路會起步艱難何況目前看來就算真成立一家日系換電能源公司僅作電池與交換站架設, 若各家日系換電車款推出不熱衷, 銷量緩慢成長, 也可能連帶造成建設遲緩不上不下, 業務推展進一步退二步對這日系換電能源公司來說非好事, 搞到從結果論來看, 只有本田相對積極玩自己的換電系統, 於是空有國際換電聯盟, 共通實體系統毫無建樹只是記得最早日系換電聯盟只會整合包括共通的通訊協定標準, 至於要走哪種電池換電站仍是各家彈性考量, 即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沒有一統江湖可能
小客5509 wrote:人多嘴雜, 日系四大(恕刪) 這篇比較清楚, E01先推歐洲, 日本但用租賃方式, 至於台灣目前僅有"可行性試驗", 是否正式上市台灣還在未定之天-----Yamaha 全新電動機車 E01 日本測試中!台灣將導入進行可行性試驗2022/01/09 11:31文/記者蘇銘翰 圖片來源/翻攝自response早在 2019 年東京車展上,Yamaha 就推出 E01、E02 兩款電動概念機車,其中 E01 擁有 125c.c. 等級的動力表現,近日已經在日本展開測試,根據日媒《response》的說法,E01 量產版將於今年春天登場,並率先以租賃方式進行道路測試。..............全新 E01 電動機車採用前後 13 吋輪框,車身尺碼預期會比國內現行的 125 或 150c.c. 車款都還要大一些,預計會和 Yamaha NMAX 看齊,而台灣市場方面,原廠已傳出將導入進行可行性試驗,至於最終是否會在國內上市,則還需等官方進一步確認。====充電機車台灣困境不用多說, 是所有電動機車銷量5%而已甚至不到, 加上E01那個碩大龍骨, NMAX如何應可類推
小客5509 wrote:這篇比較清楚, E01(恕刪) 綜合更新資訊, e01充電龍骨車上限應會有15匹馬力11kw, 電池續航估70公里[並未載明用何種速度下去跑, 但70公里可能是用中高速下去跑所得里程], 有三種騎乘模式設定: 經濟, 一般, 與動力模式, 有藍芽功能, abs等, 儀表為基本L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