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锤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公開批評中國大型連鎖餐廳「西貝」,指出他們餐點不是現場烹調,而是來自工廠的「預製菜」。這消息一出,全中國嘩然,北京六里橋的旗艦店客流量立刻掉了七成。
西貝老闆隨後澄清,甚至宣布全國門店公開後廚,讓客人監督。不過兩天後又暫停開放,最後才道歉並承諾:部分菜品將改為現場製作。事件暫時告一段落。
但我們的重點不在於「西貝」有沒有用預製菜,而是 為什麼中國的預製菜,會讓人聽了就害怕?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三個問題:
- 為什麼中國的預製菜,讓人聞之色變?
- 為什麼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一再爆發,無法平息?
- 還有哪些更駭人的食安危機?
什麼是預製菜?
顧名思義,就是預先製作好的菜品或半成品,等要吃的時候再加熱烹煮。這在世界各地很常見,比如料理包、冷凍披薩。對上班族來說,下班後沒時間煮飯,買個預製菜就能簡單加熱吃,挺方便。
只要合格,預製菜應該要符合嚴格的食品法規:真空密封、高溫殺菌、冷凍保存,還要通過檢驗。像台灣就有嚴格的微生物檢驗規範,才能保障消費者安全。
那為什麼在中國,預製菜卻成了恐怖的代名詞?
因為許多餐廳使用的預製菜,充滿了化學添加劑。
有的蓮藕片,加了防腐劑和漂白劑,炒來炒去都不會變黑,看起來新鮮,其實是「假象」。
有的荷包蛋,是雞蛋加大豆蛋白和添加劑合成,口感像塑膠。
甚至「鍋包肉」也不是豬肉,而是雞肉製成的,客人完全被蒙在鼓裡。
這些東西看似方便,但吃下去,到底是吃料理,還是吃化學品?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擔心:未來的廚師,是在學烹飪技術,還是在學化工技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