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 蔣萬安 傅崑萁 洪秀柱 這些人會不會幫中共拍拍手 中國共產黨好棒棒
以下作者 千百度
在中國現代史上,抗日戰爭是最能凝聚民族記憶和道義感召力的一段歷史。誰是這場民族保衛戰的領導者和中流砥柱,直接關乎政權的合法性。正因如此,中共為了攫取民族救亡的話語權,掩蓋其在抗戰中的真實角色,對這段歷史進行了系統地歪曲與重寫。
自封「中流砥柱」
抗戰中國民政府的貢獻是舉世公認的。無論是22次大型會戰,還是長達八年的正面戰場,基本上都是國軍在承擔。抗戰犧牲的國民黨軍人超過300萬,而中共部隊在正面戰場上的傷亡人數只有十餘萬。然而,中共卻自封是抗戰的「中流砥柱」,強調敵後根據地的「偉大貢獻」,幾乎抹去了國民黨軍隊浴血奮戰的歷史。這種歷史敘事的「錯位」,直接讓幾代人形成了對抗戰歷史真相的集體誤解。
誣陷國民黨「消極抗戰」
在中共關於抗戰的敘事中,國民黨被指「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甚至準備投降。但歷史事實是,國民政府幾乎傾盡全國資源,堅持抗戰到底,遷都重慶後頂住了日軍的全面壓力和慘烈轟炸,打出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如果國民政府真像中共說的那樣「消極」,日本人豈不是自己打敗了自己?
神化「地道戰」「地雷戰」
八路軍、新四軍的游擊戰確實對日軍造成了一定騷擾,但其戰略意義遠不及國軍在正面戰場發揮的作用。所謂「地道戰」「地雷戰」,更多是民間自衛和局部抵抗。尤其是「百團大戰」,在中共話語中被描述成改變抗戰格局的「偉大勝利」,可實際上不但其軍事效果有限,而且引來日軍殘酷掃蕩,導致根據地百姓付出巨大代價,中共卻將這種後果完全隱去。
篡改關鍵事件
在中共的教科書和影視作品裡,盧溝橋事變時最先舉起抗戰大旗的是共產黨,重慶作為抗戰大後方的作用更是鮮有提及。但真實情況卻是:國民政府是唯一對日宣戰的合法政府,並在外交與國際聯盟中贏得盟國支持。重慶作為大後方不僅支撐了中國的軍政體系,還在國際舞台上代表中國堅持到底。
文藝洗腦製造「假記憶」
幾十年來,影視與文學作品成為中共重塑抗戰歷史的關鍵工具。《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等影片把共產黨游擊戰描繪的驚天動地,而國軍在屏幕上常常是貪生怕死、苟且偷生的丑角。顯然,這類作品塑造了一種虛假的歷史記憶。而當虛假的記憶成為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時,抗戰的真相就在公眾視野中隱匿了。這正是中共要達到的目的。
對外推銷「中共抗戰論」
在國際場合,中共竭力推銷自己「領導抗戰」的虛構版本。例如在一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紀念活動中,常見這種中共官方敘事,而國民政府作為當年國際社會唯一承認的中國合法政府,卻被有意邊緣化。這種國際化的「歷史包裝」,使的越來越多外國讀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受了一個被篡改過的中國抗戰故事。
謊言掩蓋不了歷史真相
抗日戰爭的真實歷史是: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負重前行,中共則主要保存實力和擴張根據地來「曲線圖強」。
中共對抗戰歷史真相的歪曲,遵循著兩條清晰的邏輯:一是抬高自己,貶低國民黨;二是把抗戰與建政捆綁,以此塑造其政權合法性的神話。
但謊言無法永遠掩蓋真實的歷史。試想,正如有人追問:如果共產黨真打贏了抗戰,為什麼當年國際社會承認的中國代表是國民政府?如果國民黨真的「消極」,中國抗戰又怎能堅持八年?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