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敘事的核心矛盾:
為什麼中共一邊接受了外國帶來的現代科技、制度與資本推動發展,
一邊又不斷灌輸仇外、反美、民族主義情緒?
這並不是偶然,而是一種政治邏輯:
1. 「仇恨教育」背後的本質:不是歷史,是政治工具
在中國的“愛國教育”中,經常提到“列強入侵”、“百年屈辱”、“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這類內容雖然源於歷史事實,但重點不是為了還原歷史,而是:
👉 製造統一的“民族敘事”,從而:
>凝聚民族認同(我們中國人是一體的);
>製造對立情緒(外部敵人想搞亂我們);
>轉移內部矛盾(你生活困難不是政府錯,是美國卡我們脖子);
>讓中共成為「唯一保護你的人」。
簡而言之:
「敵人」必須存在,否則體制難以維繫。
2. 為什麼不能感恩外國帶來的現代化?
因為這會動搖中共的「合法性」。
如果人民意識到:
> “原來我們的科技發展是靠外國援助、技術轉移、外資進來、全球合作…”
那麼接下來就會問:
> “那共產黨有什麼本事?我們變好是因為外國的幫助,不是因為你中共?”
這對中共來說是危險的,因為它是靠「執政合法性 = 我讓你們脫貧、強國」來統治的。
所以必須把功勞說成:
✅ “我們中國人自己努力”
✅ “是黨的英明領袖”
❌ “外國只是想遏制我們”
3. 「民主」問題:為什麼拒絕西式民主,還說自己有「中國式民主」?
因為真正的民主意味著:
>權力可以被監督、質疑、下台;
>人民可以自由組織政黨、媒體、輿論;
>黨權不是「終身製」或絕對領導地位。
這與中共的根本利益衝突,所以它必須創造一個替代品:
> 「中國式民主」(實則是人民不能選領導、但可以發「建議」的假民主)
>強調“西方民主混亂、內鬥、選不出人”
>宣稱“中國制度優越,是穩定、高效、符合國情的民主”
這是典型的話語掠奪:用你熟悉的詞,但灌輸自己的解釋。
4. 「粉紅」現象:為什麼中共願意民間極端民族主義氾濫?
>民間民族主義(粉紅)可以幫助政府攻擊異議;
>政府不需要自己出面打壓,只要「人民群眾自己憤怒」;
>既能製造忠誠感,又能壓制自由派和改革派
換句話說:
煽動民粹,是更隱密、更有效的控制方式。
5. 美國等國家真的給中國改變的機會?
是的。
>1970年代,尼克森訪華打開中美關係;
>1990年代,美國支持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並期望中國隨著經濟開放而走向政治開放;
>但中國利用了這段時期快速發展經濟、提昇科技,但並沒有政治改革,反而:
✅ 更強的輿論控制
✅ 更大的監控系統(如天網、人臉辨識)
✅ 更嚴謹的壓制(律師、記者、宗教、維權人士)
於是西方國家逐漸由“接觸派”轉向“遏制派”,這也是中共開始全力宣傳“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轉折點。
總結:
中共為何宣傳仇外、製造敵人、拒絕民主?核心原因是維持統治的需要。
它知道:
>一旦人民意識到真相,就會質疑它的合法性;
>一旦人民享有自由,會要求改變制度;
>所以它必須操控歷史敘事、仇恨情緒和「偽愛國主義」來維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