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一些常見的高科技產品——兒童手錶、手機、電動車——頻頻出事,簡直成了家裡的「不定時炸彈」。更糟的是,很多爆炸、起火事件毫無預兆。
小米兒童手錶連環出事
7月28日,四川韓先生的小米米兔兒童手錶,沒充電、沒操作,靜靜放桌上就突然冒火花、自燃,燒焦了桌面。孩子平常戴的時間不長,想想如果當時戴在手上,後果不堪設想。
韓先生報給小米客服,對方只說要送檢,還強調產品經過國家認證。網友嘲諷:「國家認證就一定安全嗎?」
之後又有人發現自家小米兒童手錶電池鼓包、外殼裂開;還有人凌晨被手錶充電時爆燃嚇醒。
華為兒童手錶也翻車
6月27日,重慶一名家長聞到焦味,發現女兒的華為兒童手錶充電頭融化、機身燻黃。9月29日,又有人爆料華為電話手錶在沙發充電時起火,把沙發燒出兩個洞。
手機爆炸傷人
不只手錶,手機也「炸」。8月3日,有人家中的小米手機突然爆炸起火,差點燒掉整間屋子。7月26日,河南一名男子的華為Max X6手機用不到10天就爆炸,把他三根手指炸傷、臉炸出傷口,廠商推諉不處理。
電動車自燃與「摳車標」文化
電動車起火更是常態。比亞迪、廣汽愛安等車型都有自燃案例。荒謬的是,有廠商在火還沒滅就急著摳掉車標,防止品牌曝光,甚至連消防員都看傻眼。網友調侃:「新能源車企除了法務部厲害,還有摳標部,速度堪比119。」
杭州還有人爆料,自己車自燃後,廠商人員未經同意就拆走車標與車尾字樣,廠家則否認是自家人。
從兒童手錶、手機,到電動車,中國一些品牌的產品在安全性上問題頻出,事後應對方式卻是推諉、掩蓋,而不是解決根本問題。消費者只能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