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uanlan.zhihu.com/p/1936448383960221153
聊一个最近最热的话题。
就是最高法宣布,任何「不缴社保」协议均无效,9月1日开始实施,被解读为9月份开始,全国范围内要普征社保,引起了大众的讨论。
其实怎么说呢?
就社保这个问题上,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预期的不确定性。
而这个预期的不确定性,会直接摧毁大众对社保的信任。
最直接的不确定性,是社保缴纳年限的变化。
1998年规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最低10年,可以领取退休金。
2011年规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最低15年,可以领取退休金。
2024年规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最低20年,可以领取退休金。
这就是很麻烦的一个点,那就是随着时代变化,职工养老保险缴纳年限一直是在上升,你不知道最后会上涨到什么程度。
当然我知道有人肯定会说,虽然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上涨了,但最后领的钱也涨了啊,但这种说法完全忽略了年限问题。
60岁就能领取社保和80岁才能领取社保,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我还可以给大家一个公式,就是按照现在的通货膨胀水平,你想要让社保回本,理论上要达到你交了多少年,回本也需要多少年。
也就是说如果你按照最新规定20年退休,那你想回本,需要在办理退休后再活20年才行。
按照现在最新规定的63岁退休,也就是你需要活到83岁才能回本。
先不说大家是否能稳定活到83岁,就谁也无法保证现行的规则到未来不做修改,按照过去10年一提升的逻辑,如果未来变成需要缴纳30年,延长到67岁退休,那是不是要到97岁才能回本了?
接下来的不确定性,是账目使用的不确定性。
因为社保这块分为了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你去查自己交的社保,你只能查到个人账户,查不到统筹账户,也就是说你无法知道统筹账户里的钱,到底跑去了哪里。
这笔钱,去哪了,谁用了,亏空盈利了,没有任何记录。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笔钱不好追查,巴拉巴拉巴拉的。
那我也想知道,如何去解释以下这两组数据呢。
一是山东成武县公布2023年发放养老金数据:机关人员平均¥7452/月、企业人员平均¥2326/月、城乡居民平均¥175/月。
另一个是鹰潭市之前发布的2023年发放养老金数据:机关人员平均¥5080/月、企业人员平均¥2369/月、城乡居民平均¥207/月。
是账目不好追查,还是不能追查?
是不能查,还是怕查出点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双轨制”,已经废止了。
但这个东西,2014年才开始进行改革,2024年才完全废止,过去这个期间退休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全都享受到了视同缴纳待遇,没交钱的人比交过钱的退休金和医保报销比例都要高。
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这个钱,就需要所有交社保的人去补。
而之后的不确定性,在于人口的不确定性。
中国目前采用的是“现收现付”的模式。
也就说我们现在交的钱,不是存给我们未来用的,而是给发给现在的退休人员,但问题是,最早的一批老人,是没交过钱,视同缴纳的了。
你要说所有老人都视同缴纳,也就算了,实际上视同缴纳的老人,只是体制内,体制外的老人,统统没有。
于是给到的结果是现在一些年轻人自己缴社保养现在的老人,但自己父母却没有养老金。
但这些年轻人的未来也是不确定的。
因为现在的出生人口大家也是知道,等到这批年轻人变老了,现在这批出生人口基础能够交纳足够的钱去养未来的老人嘛?
也不确定。
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6亿人年轻人去养3亿人老人和3亿年轻人去养6亿老人,待遇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也是问题。
所以最后回到一个点是什么吧。
就是在社保问题上,你会发现所有的解释,都很魔幻。
一边说着社保是为年轻人好,但这个所谓的好,又解释不通,算不明白。
一边说着社保是走全民共享,但有些群体巨高,有些群体巨低,不知道共享到谁身上。
最关键的是这笔账,还挺高的。
你可以把民众当成劳动者,企业当成雇佣者,社保当成劳务中介来理解社保这笔账。
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企业正常给劳动者交社保,比如在上海,约定工资是1万,那么最终分成比例是什么样呢?
企业要承担2700元社保和700元公积金,总共出13400元。
员工承担1050元社保和700元公积金以及97.5元个税,总共到手8152.5元。
到手差了5247.5元,其中3750元是社保。
如果按照约定工资来,你约定工资里的37.5%,都交给了社保,近40%的抽成,都交给了社保,但社保没有对应给一个清晰明了的账目。
换了谁,都会慌。
其实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比起强制社保,倒是可以就社保缴纳比例的合理性、社保收支的透明性、社保资金决策的公开性、社保资金分配的公正性进行一波改革,真正将其利用起来。
而社保的本质,对应的也是公信力。
如果公信力足够强,那么民众会把社保当作福利,而如果公信力不够,那么民众就只能把社保当成税。
税和福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中國要是社保保障夠好,不透明倒不是問題
現在問題是分配不均太嚴重,又不透明
台灣年金改革就是亮出來
讓大家知道會入不敷出,砍年金引起巨大反彈
讓我們看看中國這次改動(連改革都不算),會造成什麼影響
我先講, 中國我不知道是否有類似國民年金以及農保的制度, 我單純以目前就業的社會保險來論.
比例過高:
台灣勞保的組成是勞工自費20%、雇主70%、政府10%.
中國社保的組成是:
中國社保體系為五險一金,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與住房公積金。 財經媒體人徐瑾在微信公眾號「重要的是經濟」中指出,企業如果上述全部繳納,比例約占稅前工資的30%-40%,個人繳費比例約10.5%-22.5%。 企業和個人社保費率合計最低也是40%,最高可以超過60%,比例遠遠超過已開發國家,高福利的德國其比例大約為35%。
中國沒有搞公會, 或者是國民年金, 所以所謂的"靈活就業人口"
他們的社會保障在哪裡?
再者, 中國政府沒有設定天花板, 台灣勞保的天花板就是:
勞工65歲、保險年資40年:A式17198元,B式28396元
台灣的退休金, 是勞工自己的錢, 透過政府的投資手段獲利, 然後給予終生給領的福利.
中國有天花板嗎? 呵呵, 老幹部自己不繳錢, 退休了領現在勞工繳的錢, 還沒天花板, 每個月幾萬人民幣再領...
繳的多的沒的領, 沒有繳的領多多.....
再者, 全民納保好不好, 好, 但是有前提的, 你要看企業受不受的了, 企業, 是以營利為目的的, 在台灣企業開張之前, 要跟政府申請"營利事業登記證", 顧名思義, 要營利!
中國的企業, 坦白說, 不好說, 究竟要不要營利, 或者是虧本賣可以轉換政府補助, 最終公司大批職員一起領國家的補助款, 等同於國家養, 不用營利.... 別反駁, 隨便說說, 京東方就是非常顯明的例子.
低毛利事業單位在中國一大堆, 然後內捲, 左手砍右手, 都在中國國內玩, 這種環境, 突然提高營運成本, 你這是政府在逼企業倒閉呀! 都倒了全都失業, 全都靈活就業, 社保哪裡來? 這不是妥妥的大石壓死螃蟹....
中國政府的蠻幹, 其實....我還滿樂見的, 反正就是弄韭菜就對了.
亮的發白 wrote:
不這樣精英怎麼會進體...(恕刪)
1. 新加坡政府的公務員一樣要繳交公積金, 也就是房屋補助, 以及社會保險.
2. 新加坡政府的公務員收入很高, 為了避免貪汙, 所以貪污的罪責很重, 給得夠多, 你要讓他收賄, 你可要掂量掂量自己, 不能說沒有, 但是可杜絕大多數.
3. 社會福利制度, 中國跟新加坡沒得比, 在新加坡當公務員並不是鐵飯碗, 很看重績效的, 不符合績效, 會被淘汰解聘的.
4. 新加坡的公職人員, 跟政黨沒有關係, 你必須要有傑出的點, 然後國家延攬, 這是事務官, 政務官, 選舉來的, 這個部分跟中國天差地別, 進入體制, 根本上不是同一件事, 要在中國進入體制, 基層你要考, 高層你非紅後代不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