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項目意義重大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二号”成功发射
开启中国小行星与彗星探测新篇章
2025年5月29日 1时3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 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 ,成功将 天问二号探测器 送入地球至小行星 2016 HO3 的转移轨道。这标志着我国首次 小行星采样返回 + 彗星探测任务 正式启动!
🚀 发射任务亮点
- 火箭飞行约 18分钟 后,探测器顺利入轨;
- 太阳翼展开正常,任务初步成功;
- 这是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的第 578次发射 ;
- 长征三号乙是我国高轨发射主力火箭,具备丰富的深空任务经验。
🌍 任务目标概览
🔬 主要科学目标
- 探测并采样 地球准卫星小行星2016 HO3 ;
- 将样品带回地球供实验室分析;
- 二次探测目标:前往 主带彗星311P 展开科学探测。
🎯 工程目标
- 突破弱引力天体采样技术;
- 实现高精度导航控制与深空推进技术;
- 探索小行星起源与演化问题。
🧭 飞行任务全景图:13阶段,跨越地月引力井
天问二号的探测任务复杂,飞行全程划分为 13个阶段 ,涵盖 小行星采样返回 与 彗星探测 两大任务。🪐 小行星任务(共9个阶段)
阶段 |
描述 |
---|---|
✅ 发射段 | 成功完成 |
🚀 小行星转移段 | 约1年,含深空机动 |
小行星接近段 | 接近目标小行星 |
小行星交会段 | 与小行星交会 |
小行星近距探测段 | 悬停、绕飞、选采样区 |
小行星采样段 | 实施采样操作 |
返回等待段 | 准备返回地球 |
返回转移段 | 从太空返回途中 |
再入回收段 | 预计2027年底完成采样回收 |
☄️ 主带彗星探测段(后续)
阶段 |
描述 |
---|---|
主带彗星转移段 | 前往彗星311P路径 |
主带彗星接近段 | 接近目标彗星 |
主带彗星交会段 | 与彗星交会 |
主带彗星近距探测段 | 展开详细探测 |
🛰️ 搭载科学设备(共11台)
这些仪器将用于遥感成像、物质分析、导航定位等多种探测任务:- 中视场彩色相机
- 多光谱相机
- 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
- 热辐射光谱仪
- 探测雷达
- 磁强计
- 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
- 喷发物分析仪
- 窄视场导航敏感器
- 激光一体化导航敏感器
- 旋转衍射高光谱相机
🏛️ 组织与系统构成
天问二号任务由五大系统共同协作完成:- 工程总体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 探测器系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
- 运载火箭系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地面应用系统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牵头
- 发射与回收系统 :配合全流程保障任务成功
🔚 总结:深空探测“问天之路”的又一里程碑
天问二号是中国首次尝试 小行星采样返回 + 深空二次探测组合式任务 ,也是继“嫦娥”、“天问一号”之后,在深空探测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 任务将持续多年 ,最终目标是获取珍贵的样品与数据,推动中国在 行星科学、太阳系起源等领域 走向国际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