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年輕世代的五權憲法復興論
在台灣民主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年輕人只知道三權分立、選舉政治,卻未曾真正了解中華民國原本的憲政設計:五權憲法。本文試圖用貼近年輕世代的語言,重新說明五權憲法的價值,並提出其現代意義與重建必要性。
一、為什麼我們需要談五權憲法?
五權憲法是孫中山先生根據中國歷史文化背景與西方制度觀察而創設,包含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目的是讓政府權力更細緻分工、彼此制衡,也避免政客壟斷與派系貪腐。
二、三權憲法的盲點在哪裡?
1. 民主變成選舉遊戲:候選人靠錢、聲量、流量取勝,能力與誠信被忽視。
2. 政黨惡鬥取代公共討論:國會變成口水戰場,失去政策審查功能。
3. 黨總統權力過大:直接民選讓總統像皇帝,卻幾乎不用對國會與人民真正負責。
三、五權憲法能帶來什麼改變?
1. 加入考試權:確保公務員任用靠實力,不是靠政黨人脈。
2. 加入監察權:建立廉政制度,讓權力真正被監督。
3. 恢復國民大會或相等機制:大政方針由全民代表長期規劃,而非四年一換政黨來決定國運。
4. 總統不再一人獨大,應回歸為國家象徵,實際政務應由負責內閣的行政團隊面對國會質詢與問責。
四、這樣的憲政改革對年輕人有什麼好處?
1. 結束民粹亂政:不再是誰會吵、誰敢演,就能當總統。
2. 強化政府能力與問責:政策可以長期規劃,而不是每四年大風吹。
3. 增加制度透明:監察與考試系統能確保體制專業與公平,年輕人不必靠關係才能升遷。
4. 建立中國人自己的現代制度:不是抄美國,也不是學中國,而是回到孫中山原意,建立屬於我們文化的政治體系。
五、結語:讓我們重新理解三民主義與五權憲法
五權憲法不是過時的制度,而是尚未被真正實踐的政治理想。它是屬於中國人的現代憲政設計,比起空洞的民粹或政黨惡鬥,五權憲法提供一條制度穩定、專業治國、世代公平的出路。如果我們不想永遠陷在選舉撕裂與派系對立中,那就該重新思考五權與三民主義的現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