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長征7號載貨火箭發射直播,波瀾不驚
倒是最近幾天的科技消息,有兩則值得關注
1、-273.056℃,我国科研团队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2、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超高强度隔热材料,可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
自动识别风险,全球首套北斗水上智能感知预警系统投入使用
2024-01-17 15:06科技前沿
三个旋翼失效也不坠毁,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破解无人机失控难题
2024-01-17 13:21科技前沿
跟文心一言合作后,自己还做云端大模型吗?荣耀CMO回应
2024-01-17 08:55观网财经-科创
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全球访问数据公布,境外第一是美國
2024-01-17 08:25科技前沿
全球首次!内蒙古发现重稀土新矿物
2024-01-16 08:00
天舟七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将于近日择机发射
2024-01-15 10:49航空航天
-273.056℃,我国科研团队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2024-01-14 08:09科技前沿
主楼主体结构今日封顶 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有哪些独特设计?
2024-01-13 18:00南极探险
我国科学家实现“量子电子商务”
2024-01-13 11:48科技前沿
日本推动钙钛矿电池,能颠覆中国光伏优势?
2024-01-12 18:31能源战略
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超高强度隔热材料,可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
2024-01-12 07:13科技前沿
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首飞成功
2024-01-11 13:59航空航天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世界最大,完工交付
2024-01-11 10:07中国精造
基础研究突破!我国科学家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2024-01-11 07:39科技前沿
中国制造上新!亚洲首套船用风力旋筒助推系统投入应用
2024-01-10 13:51科技前沿
谷歌AI芯片侵权案今日开庭,或赔偿16.7亿美元
2024-01-10 11:53
我国成功发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
2024-01-09 15:28航空航天
中国在极地布放首个生态潜标
2024-01-09 09:55
中国研究团队找到在光子芯片上减慢光速新方法
2024-01-09 09:30科技前沿
我国科研团队发布首个人类肢体发育单细胞时空图谱
2024-01-09 07:06

2024-01-19
本次飛試的VTVL-1試驗箭起飛質量約50.3噸,全箭最大起飛質量可達68噸,為目前國內起飛規模最大的垂直起降試驗箭。它是面向可復用火箭研制的全尺寸工程樣機,採用與朱雀三號一致的不鏽鋼材料體系和全尺寸大推力液氧甲烷發動機,同時應用了高精度垂直回收制導控制、著陸緩沖機構、地面一體化測發控系統等多項朱雀三號可重復使用火箭的關鍵技術,為2025年朱雀三號首飛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朱雀三號是下一代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同時也是中國首款不鏽鋼液體運載火箭,箭體直徑4.5m,整流罩直徑5.2m,全箭總長76.6m,起飛質量約660噸,起飛推力約900噸,動力系統採用自主研制的天鵲系列液氧甲烷發動機。
據了解,朱雀三號一子級設計復用次數不少於20次,
~
後續
2024-01-27
快舟火箭可复用技术试验箭垂直起降试验圆满成功
1月26日15时,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所属火箭公司自主研发的快舟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顺利完成垂直起降试验。
本次试验采用火箭公司自主研发的液氧甲烷发动机,飞行时间22秒,空中悬停9秒,悬停高度精度0.15米,试验箭着陆姿态平稳,着陆位置精确,箭体状态良好,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试验的成功为快舟系列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的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双标很容易被揭穿打脸。至于不要脸天下无敌的鼠辈,怎麽造谣鬼扯,也不会感到愧疚不安,因为那是他的职业。
2024-01-20 11:48:52
由生物岛实验室领衔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于20日在广州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已掌握透射电镜用的场发射电子枪等核心技术,并具备量产透射电镜整机产品的能力,将为我国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半导体工业等前沿科学及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徐涛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飞在2016年启动透射电镜有关研究,并于2020年在生物岛实验室组建起一支体系完整的透射电镜研制工程技术团队。团队成立三年多以来,相关研发工作接连取得重大突破。
研发团队介绍,此次推出的首款场发射透射电镜新品TH-F120,取名源自中华名山“太行”,寓意它将如太行山一样成为中国透射电镜产业的脊梁。该场发射透射电镜利用被加速到120千电子伏特的高能电子与被观测样品中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检测透射电子携带的样品信号转化为显微放大的图像,可以用来观察材料样品中的原子排列结构、细胞组织样品的精细超微结构、病毒和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精细结构,是科学家研究微观世界的重要仪器。
研发团队表示,该电镜拥有自主研制的高亮度场发射电子枪,相比于同级进口产品的热发射电子枪,亮度更高,发射稳定性和相干性更优,匹配自主研制的电磁透镜系统,针对120kV成像平台特别优化电子光学设计,可带来更佳的图像衬度和分辨率。
生物岛实验室是广东省首批省实验室之一。自成立至今,生物岛实验室优化整合力量,加快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和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培养高价值专利,与本地头部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产业转化中心,累计孵化企业12家。

双标很容易被揭穿打脸。至于不要脸天下无敌的鼠辈,怎麽造谣鬼扯,也不会感到愧疚不安,因为那是他的职业。
~
2023-10-23
五年前,美国制裁中兴的消息传来(2018年4月16日),举国哗然。三天后,《科技日报》持续三个月推出系列文章,报道了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技术,包括芯片、操作系统、触觉传感器、真空蒸镀机、医学影像设备元器件等,涉及多个领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此后更在科技界掀起了“卡脖子”技术的攻坚浪潮!
如今五年过去了,那些“卡脖子”技术还卡我们吗?

5年时间35项卡脖子技术解决了22个,接近突破的7个,进度保守了算也超過60%。5年62%,那么剩下的38%乐观估计,再有个3-4年怎么也解决了。
双标很容易被揭穿打脸。至于不要脸天下无敌的鼠辈,怎麽造谣鬼扯,也不会感到愧疚不安,因为那是他的职业。
GuatingChua wrote:
透射电镜,是35項卡脖子關鍵技術之一,如今已被攻克。
被ASML收购的台湾汉微科在电子束(E-Beam)晶圆检测设备市场的全球占有率高达8成以上,虽然电子束检测系统目前的速度过慢,绝大多数应用于研发及工程检测阶段,但由于适合于特定的检测领域,加上随着半导体微缩制程日益复杂及新兴应用迈向3D结构化。
汉微科如此低调,原因之一在于,这家公司核心的技术之一,来自一名大陆的技术天才陈仲玮,公司最关键的零组件制造和研发,都由他一手掌握。
汉微科做的是半导体检测设备,利用近似电子显微镜的原理,以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探测晶圆上纳米大小的瑕疵,如果没有及时探测出瑕疵,一片原本生产后价值上百万元台币的晶圆,制造良率将大幅下降,甚至只能丢进垃圾桶。 目前,三星(Samsung)、台积电等都是汉微科的客户,如果少了这家公司,全球半导体产业在半导体先进制程里,将很难找到能生产电子束检测设备的厂商。
昨天 22:18 来自台湾省
~
2012-12-17
漢微科有能力自行生產電子槍,許金榮坦言,這是當年陳仲瑋靠著老關係在大陸組團隊的成果,再由漢微科併下團隊。直到今年,漢微科的電子槍仍在大陸生產,陳仲瑋則是漢微科北京分公司的董事長;漢微科研發人員主要在美國,美國分公司總經理也是陳仲瑋;台灣負責部分研發和八成的零件製造,可以說,這家公司最重要的關鍵技術和研發,都掌握在陳仲瑋的手裡。
2016-06-16
ASML砸千億收購台灣半導體設備業者漢微科
漢微科1998年創立後整整賠了12年...
2017-08-28
荷商艾司摩爾(ASML)購併漢微科爆發內線交易,許耀仁到北檢出庭時,向檢方辯稱,他是偷聽到妻子講電話,才買股票套利,遭台北地檢署起訴
2017-09-13
股后漢微科併購爆內線交易案 外資圈第一美女獲不起訴
双标很容易被揭穿打脸。至于不要脸天下无敌的鼠辈,怎麽造谣鬼扯,也不会感到愧疚不安,因为那是他的职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