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制度為何會出現在歐洲,
有研究指出是因為歐洲地形較崎嶇,
所以不容易形成國家的概念,多以邦盟的形式存在,
一個邦盟裡面會有很多聚落,聚落人口差異不大,
所以每個聚落都有發言的權利,才讓歐洲有了類似民主的制度存在。
美國則是因為歐洲殖民的關係,將他們的政治制度遷移過去並改進。
中國發源的地區黃河一帶則是地勢平坦、適合耕作,
農業的發達,致使中國的人民自古就是依水而居,
治水對於中國人民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
但是治水的工程非常的浩大,必須要有一個權力控制中心來協調,
也因為地勢平坦,盜賊的侵略與攻擊難度會比較低,
必須要有嚴密的軍事組織來維護安全,
所以中國自始至終都會有一個大一統思想存在。
那為什麼台灣人很難接受中國的制度與思想,
其實也是因為地形的關係,
四面環海導致思想較為封閉,所以早期台灣原住民非常排外且兇悍,
島內地形崎嶇,所以聚落非常分散,並且因為多以漁獵採集為主,
所以也不容易像歐洲一樣出現盟邦的制度,
台中地區曾經有短暫出現過一個類似王國的制度,不過並沒有存續下來。
這樣的地形環境真的很不容易孕育出大一統思想,
即使是從中國遷移過來的中國人,在經歷了世代的更迭之後,
大一統思想一樣會消失殆盡。
所以為什麼台灣人去中國久了會讚揚中國共產黨,
中國人在台灣住久了基本上都會變成台獨,
終究要回到地形對於思想的影響。
有興趣可以參考"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
感謝大家回覆,這邊主要是因為時事跟我之前閱讀的書有擦邊到,
所以簡單分享一下讀書心得,當然我們確實也不能以偏概全,
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受到的不只是地形的影響,氣候跟文化還有各式各樣的因素都可能造成差異,
所以不同的地區我想應該是沒辦法適用同樣的制度,而必須因地制宜,
在這邊感謝大家的反饋~
大多時候是全世界排名前幾強國,與中央集權早熟官僚體系有關,
1. 有些地形因素,中央集權的確更容易處理,
最近有部陸劇天下長河講康熙治理黃河,過去有句話以鄰為壑,修好自己家水淹到其他地區無所謂,治水是從大禹時代無解難題,需要大跨度整體統籌規劃管理,
北方外患長期入侵,秦始皇統一6國後開始連接各國長城,到明朝還在修長城,直到近代歐美從海上入侵,長城才失去效用,至少撐了2千年,
2. 民主制度推行是近2百年,還在摸索測試中,真那麼優秀歐洲為何不2千年前就實施,
中國與歐洲最大差別在於早期官僚體系領先全世界,三公六部到科舉制度選拔人才,同時期其他國家大多還在國王貴族統治,
歐洲國家改為君主立憲抱著國王貴族血統不放,缺乏中階官僚體系開始進行選舉制度,逐漸找出合適政治模式制度,
中國近代革命推翻帝制,民國時期也實施歐美政治制度但直接拋棄君主立憲,時勢改變時運不濟不得不到台灣繼續調整測試至今,對岸經過衝突混亂鬥爭,終究走了與歐美不同路線,
就當做制度競賽,所謂民主政治是否最佳最適合人類制度,可能還需要時間證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