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因為其政治地位的特殊性,其實一直是中國大眾(包括台灣人自己)對世界政治經濟認知的燈下黑。其實除了“好”或“不好”的標籤以外,台灣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案例,它雖然在很多硬性指標上達到了高收入或者發達經濟體的門檻,但是其整個社會形態,從經濟活動到生活方式,是非常第三世界的,它是一個高收入的第三世界
台灣從各個方面來說都像一個東南亞或者拉美國家,唯一的區別是,台灣保住了一些高淨值產業和資本集群,從而避免了去工業化後的衰退。對於大多數後發發達經濟體來說,能做到原始積累和產業升級,都是一種結果而不是原因,都是因為其在發展階段抓住了機遇,做了正確的事,完成了從經濟模式到政治體制的全面現代化改革,對於這些經濟體來說,高效的治理體系,合適的政治制度,全面的基礎建設,自主的科技研發,這都是在發展道路上的必修課,如果做不到的話根本就摸不到發達經濟體的邊,東南亞和拉美很多國家的失敗教訓都被反复討論了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表面上,看台灣的數據,看台灣的文宣,看台灣人的話術,彷彿是什麼高度發達的地方,但其實你越了解它的方方面面,你就越會覺得,這地方不是有什麼缺點,不是有什麼不足,它就是一個第三世界,再普通不過的,佔據這世界大多數的第三世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