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聊聊身边的事情。生活总有苦有乐,我尽可能试试平衡客观去描述。
先以个人为例,去年年收入25万人民币,税后。老婆年收入5万。娃一个。老母亲住在一起,主要老人家带娃。退休收入不到3万。资产主要是房产。扣除负债,总额大概1000多万。这些年的房地产泡沫也好繁荣也罢,大体上跟上了节奏。不是炒房客,就是用房产固定资产罢了。车就是一辆10万多元的丰田。
因为孩子们在一个院落里玩耍,闲聊间大致也了解到一些邻居家情况,小区住户小一半人家大约在此上下。
那么李总理说得6亿人才1000元对不对呢,也没有错。这要看分布。
我老丈人与老岳母在南京郊区农村,农民,除了村里分配的集体收入,没有固定收入,应该算到总理说得一千元人群。生活水准上,饮食随意,穿用则不大讲究,毕竟也不用人面上走。过两三年,亲戚家营商的上游商家回馈旅游名额,也就同去国内转转。日常没有什么大开销。他们提供的劳务其实没法用金钱换算。小舅子家两小孩都是他们带的。没有多少存款,大概就五六万元。其实老人家最大的财富就是宅基地以及上面的房产。亲山近水有田亩。改造后比别墅实用舒适。我和小舅子确实也一块儿花了近100万改造了其中一部分。算郊区度假房。但是,这个目前没有货币化,要不也是相当的财富。因为地利,离最近的轻轨站就两三公里。
小舅子从事汽车行业,这四五年收入不错,南京城东附近买了两套房子,连同原来房子加起来有300多平方,涨价也不少。对城东不大熟悉,具体价格估算不出来。他们夫妻这几年年收入在50万,当然,收入主要看汽车市场繁荣程度。也看厂家推的车型。
再说一个还没结婚的小伙子,我堂舅的儿子,三本,不算什么好学历,学的软件,工作三年了,期间经历了几个在南京的这些大小软件公司,目前税后15万。房子也买了,买在桥北。因为相对便宜。就是每天挤地铁是个挑战。南京的三号线柳州东路站的拥挤绝不亚于那些传说中的北京上海挤怀孕了的线路。我建议他换房子到九龙湖好了。当初没钱,只能买接近100平方的两室一厅,现在也有300万的市值了。当初没多少钱,还贷款也很有压力,现在看看,也还好了。最近又在溧水区买了一套。打算或者老两口将来搬过来自住,也或者将来换到距离儿子近一点的地方。堂舅年纪65,已经退休,不过因为有过硬的电工技能,工厂也挽留,月收入5000左右。
可以看到,以上的家庭加起来人口有20多个,算得上低收入的和无收入的,老人小孩。按比例,接近一半了。总体上,非要算资产总额的,那么,过去二十年,在大城市哪怕是原来的大城市的郊区,坚持下来是对的。
换个角度,其实大城市是吸取了地方的精华,人、才、财;家乡的房价所以上不去,是因为不论穷富,只要子女出去了,就都跑去大城市买房子去了。
舅舅舅妈因为当年企业改制时候年龄处在尴尬阶段,技能也被时代抛弃,讲实话,经历了一段非常难的时期,那时候孩子要上学,家里还有各样开支,现在终于子女出来了。就在等两年后的退休。如果不算在店里帮忙儿子儿媳开的3000一月的工资——我觉得这是个家庭内的游戏,工资都存起来了,最后还是给儿子儿媳——目前也是一千元以内人群。退休后可以拿到2000多元,比目前要高。表弟夫妇俩爱玩,带着老两口全国乱跑,一辆奔驰到手一年就有10万公里。
疫情期间,舅舅舅妈在武汉最长60多天没出门下楼,表弟夫妇则正好在封城前两天开车自驾游海南,就在三亚宾馆老老实实待了两周后,在三亚开了证明健康后一路开回到南京。当时路上风声鹤唳没有宾馆敢接待武汉身份证的人,差点睡在车上,后来打市长热线才解决。回到南京,社区过来,说,你们辛苦,也知道你们一直在海南,有健康证明,但是,请配合在南京这头两周也还是少接触少出入。如有需要直接电话社区即可。当时气氛确实很紧张的。
现在早回武汉开业了,根据政策,因为营业用房最后业主是公家单位,协商后免了三个月的房租。端午节期间又一家一起往张家界玩儿去了。
再说我叔叔一家。在苏北某人口不到百万的县城。情况和舅舅类似,也是当年企业改制的“代价”。因为政策,改制企业没有轻易裁员谁,但是,工资确实给的太少,就是千元,客观说,那个班上得也非常非常的宽松,因为身体原因,从四十多岁起,叔叔也就没有敢于再怎么去打拼。单位就是个维持一定人际交往的地方。一样的,经过非常难的时期,一样的,退休后会比现在多两倍。也是再等两年就退休了,叔叔退休大概每月能拿3000元,婶婶1500。一样的,孩子终于出来了,在当地一个事业单位,台湾说公营单位那种。结婚了,生孩子了。对象是西南地方外省大学生考来的公务员,小两口税后年收入在15万,看起来不很多,但是,住房是便宜的,买了两套,把现在还在东部外省打工的父母将来的养老房也买好了。
人民群众的资产重重压在房产上确实结构不合理,绑架了银行也绑架了政府,只是,这个阶段恐怕也是历史性的,香港日本先例在前,这里也休想轻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我现在对一些经济学家比较嗤之以鼻,总说房地产的害处,大家都知道,可是并没有能拿出有效的替代方案。凡事有过程,没有谁是神人。大陆的经济指标,不是看股市,是看房地产。疯狂了就是过热,冷静了就是平稳。
等等一定有人會說:大陸人連茶葉蛋都吃不起,買不起豬肉還在吃田鼠
cepaea wrote:
仅聊聊身边的事情。生活总有苦有乐,我尽可能试试平衡客观去描述。
先以个人为例,去年年收入25万人民币,税后。老婆年收入5万。娃一个。老母亲住在一起,主要老人家带娃。退休收入不到3万。资产主要是房产。扣除负债,总额大概1000多万。这些年的房地产泡沫也好繁荣也罢,大体上跟上了节奏。不是炒房客,就是用房产固定资产罢了。车就是一辆10万多元的丰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