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中國」最早的出處,文物會說話

9月30日,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一場有趣的展覽——《文物里的中國》。

這四個文物里都有「中國」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館藏何尊>>

『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於公氏,有勛於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咸誥。雍州何賜貝卅朋,用作口(周)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中國」最早的出處,文物會說話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中國大寧」神獸鏡>>

漢鎏金「中國大寧」銅鏡,屬於西漢新莽時代(公元9—23),直徑18.6厘米,厚1.3厘米;1952年出土於湖南長沙伍家嶺,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為國寶級文物。
周邊鑄銘文一圈52字:「聖人之作鏡兮,取氣於五行。生於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質清剛。以視玉容兮,辟去不羊(祥)。中國大寧,子孫益昌。黃常(裳)元吉,有紀剛(綱)
「中國」最早的出處,文物會說話


<<武漢博物館館藏「中國人民富」規矩鏡>>

「青蓋作鏡,四夷服,多賀中國人民富,雲雨時節五穀熟」
「中國」最早的出處,文物會說話
「中國」最早的出處,文物會說話


<<新疆博物館館藏「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膊>>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是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聯合考察隊」在尼雅遺址的8號墓中發現。
「中國」最早的出處,文物會說話
「中國」最早的出處,文物會說話
2019-10-17 10:25 發佈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時期的青銅器,其內底鑄銘文12行122字,記載了周成王親政五年時,在新營建的東都成周(今河南洛陽)對其下屬「宗小子」的訓誥,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時決定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即「宅茲中國」,與《尚書》中的《洛誥》、《召誥》、《逸周書·度邑》等文獻記載相互印證,起到了證實補史的作用,為西周歷史的研究和青銅器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同時,中國兩字作為詞組,首次出現在何尊銘文中,意義重大 。何尊銘文是「中國」一詞出土最早的見證,表明了洛陽是古中國的所在地,即天下之中。此外,中國郵政集團的標識「中」字的設計也來源於何尊 。


中文名稱 何尊銘文

出土地點 陝西省寶雞市東北郊賈村

館藏地點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所屬年代 西周早期成王時期

屬 性 考古文物文獻

出土時間 1963年




文物銘文

「唯王初雍,宅於成周。復稟王禮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於公氏,有勛於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咸誥。雍州何賜貝卅朋,用作口(周)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銘文大意 :周成王五年四月,周王開始在成周 (今 河南洛陽 )營建都城,適逢對武王進行豐福之祭,周王於丙戌日在京宮大室中對宗族小子何進行訓誥,內容講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隨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統治天下。武王滅商後則告祭於天說,余入住到天下的中心,由此統治民眾。周王賞賜何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紀念。

文物意義

何尊是西周早期成王時的青銅器,其內底鑄銘文12行122字,記載了成王在其親政五年時,於新建成的東都洛邑對其下屬「宗小子」的訓誥,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時決定遷都於洛邑,即「宅茲中國」,與《尚書》中的《洛誥》、《召誥》等文獻記載可相互證,起到了證實補史的作用,為西周歷史的研究和青銅器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何尊銘文中的「中國」字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銘文中「宅茲中國」,是目前所知「中國」一詞的最早出現。「中國」在這裏的含義,是指西周王朝的成周地區,即天下中心——伊河、洛河流域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 。

何尊銘文與眾多史料相佐:

《史記·周本紀》云:周公贊成周洛邑"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 ;

《尚書大傳》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與何尊銘文中「唯王五祀」、「唯王初雍,宅於成周」相合。

《逸周書·度邑》武王:「自洛汭延於伊汭,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過於三途,北望過於有岳,鄙顧瞻過於河宛,瞻於伊洛。無遠天室,其曰茲曰度邑」。

邑,指洛邑。度邑,即規劃洛邑。《逸周書·度邑》記載了武王滅商後就打算在伊洛地區營建新都,與何尊中的「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相佐。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kb3zjpv.html
LongDickApe wrote:
所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恕刪)

都是
課綱改成這樣
覺青知道周朝是啥嗎
LongDickApe wrote:

LongDickApe 2019-10-17 10:47 3樓
所以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還是

中華民國

??

yngtom29 wrote:

yngtom29 2019-10-17 10:54 4樓
都是


所以中國有兩個?
Ogyenchowang wrote:
所以中國有兩個?...(恕刪)

暫時分治,同屬一個中國。

不要說這些各有立場的東西好嗎 ?

欣賞文物、回歸文化、尊重歷史。
yngtom29 wrote:
暫時分治,同屬一個中...(恕刪)
南北宋,五代十國...
Ogyenchowang wrote:
yngtom29 w...(恕刪)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中國,偶爾有兩個,但時間都不長,如清朝跟明鄭同時存在。
亮的發白 wrote: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中國...(恕刪)

中國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名詞,古人以所居之地為世界的中心而稱之,因而也自稱中國人。
中國這名詞概念大於歷來各朝代名稱,從夏、商、週、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
五代、宋、元、明、清,以至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屬於中國意義範圍內。
newmannew wrote:
中國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恕刪)


中華民國也是中國,中華民國第一位臨時大總統說的,不承認沒關係,放棄中華民國國籍就可以了

中華民國 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元旦

  中華民國締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臨時大總統之任,夙夜戒懼,慮無以副國民之望。夫中國專制政治之毒,至二百餘年來而滋甚,一旦以國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過數旬,光復已十餘行省,自有歷史以來,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國民以為於內無統一之機關,於外無對待之主體,建設之事更不容緩,於是以組織臨時政府之責相屬。自推功讓能之觀念以言,文所不敢任也;自服務盡責之觀念以言,則文所不敢辭也。是用黽勉從國民之後,能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以達革命之宗旨,完國民之志願,端在今日。敢披瀝肝膽,為國民告。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武漢首義,十數行省先後獨立,所謂獨立,對於清廷為脫離,對於各省為聯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動既一,決無歧趨,樞機成於中央,斯經緯周於四至,是曰領土之統一。血鐘一鳴,義旗四起,擁甲帶戈之士,遍於十餘行省。雖編制或不一,號令或不齊,而目的所在,則無不同;由共同之目的,以為共同之行動,整齊畫一,夫豈其難,是曰軍政之統一。國家幅員遼闊,各省自有其風氣所宜。前此清廷強以中央集權之法行之,遂其偽立憲之術;今者各省聯合,互謀自治,此後行政期於中央政府與各省之關係調劑得宜。大綱既挈,條目自舉,是曰內治之統一。滿清時代藉立憲之名,行斂財之實,雜捐苛細,民不聊生;此後國家經費,取給於民,必期合於理財學理,而尤在改良社會經濟組織,使人民知有生之樂,是曰財政之統一。以上數者,為政務之方針,持此進行,庶無大過。若夫革命主義,為吾儕所昌言,萬國所同喻,前此雖屢起屢躓,外人無不鑒其用心。八月以來,義旗飆發,諸友邦對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態,而報紙及輿論,尤每表其同情,鄰誼之篤,良足深謝。臨時政府成立以後,當盡文明國應盡之義務,以期享文明國應享之權利。滿清時代辱國之舉措,與排外之心理,務一洗而去之,與我友邦益增睦誼,持和平主義,將使中國見重於國際社會,且將使世界漸趨於大同。循序以進,不為倖獲。對外方鍼,實在於是。夫民國新建,外交內政,百緒繁生,文自顧何人,而克勝此!然而臨時之政府,革命時代之政府也,十餘年來,從事於革命者,皆以誠摯純潔之精神,戰勝所遇之艱難,即使後此之艱難遠逾於前日,而吾人惟保此革命之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必使中華民國之基礎確定於大地,然後臨時政府之職務始盡,而吾人始可告無罪於國民也。今以與我國民初相見之日,披布腹心,惟我四萬萬之同胞共鑒之。大中華民國元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印。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