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國產晶片是14億中國老百姓的共同夢想,晶片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實在是太重要了,我們的生活無處不在地應用著晶片。但是,晶片的技術含金量很高,素有高風險、高回報、高門檻的特徵。國內製造晶片的龍頭企業是中芯國際,人們常常把它和臺積電放到一起比較,前者量產了14nm晶片,後者能量產7nm晶片,其實雙方的差距並沒有那麼大,中芯國際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中芯國際和臺積電都是全球有知名度的晶圓晶片製造廠商,在高階晶片領域,臺積電獨霸天下,佔據全球60%的市場份額,手機晶片、電腦晶片、伺服器晶片甚至挖礦晶片都能做,把晶片代工做到了極致,而中芯國際就像是一個正在備戰高考的優等生,戰戰兢兢地刻苦學習,希望能夠跟大學生一較高下。
如果單程晶片製程上看,臺積電要先進很多,但是如果從市場空間來看,中芯國際無疑更具優勢。臺積電是代工企業,註定了需要靠訂單存活,怎麼拿下國際市場訂單,核心技術就是要“活兒好,讓客戶滿意”,但客戶的需求是挑剔的,臺積電一邊苦練內功,升級工藝水平,一邊四處攬活,不敢閒下來。
中芯國際是背靠14億人口的大市場,需求量非常旺盛,而且得到本土資金、技術、人才的支援,比如ASML公司的7nm光刻機也可以買下來,臺積電的技術骨幹也能挖過來,拿地建廠也能得到地方寬鬆支援,中芯國際在中低端晶片領域完全不愁沒有活幹,這幾年,中芯國際營收增長就是一個例子。
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兩家起點不同,中芯國際成立的時候,國內根本沒有什麼相關配套的產業,起步艱難。而臺積電創立的時候,臺灣半導體產業正加速起飛,臺積電能夠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現在國內產業日趨完善,中芯國際不差錢、不差人、不差裝置、不差供應商,超越臺積電真的只是時間問題。
哇~考試100分 wrote:
發展國產晶片是14...(恕刪)
連自己內部都說了差很多,這一塊至少是10年以上,也不是容易追的
連三星每年支出超過百億美金都不敢說一定追上,規模差更多的不知哪來的勇氣說追上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