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府藉跟進台灣兇殺案,要求修訂《逃犯條例》,將逃犯移交至未有與香港簽訂司法互助協議的地區,包括中國內地及台灣,引起政商界極大憂慮。有報道指台灣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憂慮,港府的修例建議損害在港的台灣人權益及安全,台灣會考慮向香港發旅遊警示。邱垂正接受本報查詢時承認,假若港府借由個案擴大修訂《逃犯條例》,配合北京全面管治香港,「台灣不排除盡一切可能的方法,去維護國人的安全,讓他們有選擇和提防」,包括發出旅遊警示,並加強宣傳向民眾揭露清楚來港旅遊、投資營商等風險。
邱垂正認為,如修例最終落實,相信亦會引起香港民眾對人身自由、法治和人權的憂慮,令社會人人自危,「連香港人民都有質疑的話,港府如何保證台灣旅客的權益和安全呢?」他指台灣政府對此感到遺憾,強調發警示用意並非為打擊本港旅遊業,但在無法避免的情況下,必須採取措施保護在港的台灣人民,「我們也不想看到香港社會不穩定」,未來會持續關注草案審議情況。
邱重申,司法協助必須符合互惠原則,但過去台灣政府曾三度向香港要求提供證據、引渡涉殺死港女潘曉穎的疑犯到台灣受審,均不獲港府正面回應,台灣卻不斷應港府要求提供案件資訊,「坦白講,台灣真的做到仁至義盡」。他期望,港府先針對個案,負責任地解決問題,讓家屬有彰顯公義的機會;長遠可透過既有平台,根本性從制度解決問題,如參考兩岸簽署的《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我們跟大陸之間司法落差更大,都可以簽了,我們跟香港的標準更接近,為什麼不可以談呢?」但他強調不接受在矮化台灣主權情況下商討。
邱垂正上周在台北接受《明報》專訪時,指港府可從個案合作開始、以國際慣例方式跟進逃犯移交,不一定要如此大幅度修例,將逃犯可被移送的地方,改為包括中國內地,而非限於台灣,反問港府「只是要吃牛奶,為何要養頭牛?」
大律師公會執委石書銘認為,陸委會的警告足以反映港人多年來提出的憂慮,並非杞人憂天,「並唔係某一政治光譜、某一部份人對引渡到大陸嘅建議吹毛求疵、逢中必反,(外界)憂慮係實在」。如今台灣堅決表明不接受港府的修例建議,他反問港府及部份立法會議員,仍會否搬出讓台灣兇殺案彰顯公義此藉口,死撐原建議?
石亦擔心港府強行單方面修例,會影響港台長遠商討長期協交協議的工作,「修例不但達不到效果,仲令台灣以後同香港之間,會唔會有引渡協議,都有影響,建議係咪適得其反呢?」他擔心修例後,若擁有台灣居留權的港人潛逃至台灣,「台灣仲會唔會畀個人你呢?修例意義究竟喺邊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