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下午與大紐約地區約350位學生進行座談,現場擠得水洩不通,進場前更是大排長龍,柯以「文明」為題發表演說並和學生進行QA問答;不過活動到最後卻發生插曲,一名在紐約就讀的陸生舉手詢問柯文哲「將來有一個機會,能夠讓你做更高一層的台灣地區的領導人…」,但話還沒說完,就引發全場台生不滿,發出「齁」的抗議聲音,柯在台上也反擊,建議這位陸生「你應該說我會當中國領導人怎麼辦」,這樣的回應,讓柯贏得滿堂喝采。
不過該位陸生並未死心,追問柯有一個機會做更高層的台灣地區領導人,如何用文明且務實的方式去處理台灣內政、外交(兩岸關係)?柯坦言,自己最近的政治思維有個改變,主因是他2018年去荷蘭考察,觀看對方的腳踏車系統,他認為也是全世界最好的腳踏車系統,卻發現對方是用40年的時間才建構出來,但台灣卻幻想在兩三年之內去做自行車專用道。
此外,台北市有236個學校,當中有七成校舍要改建,因為多數學校建物當年多數都沒有要求防震係數,照理說學校應當是一個躲避天災人禍的地方,但在921大地震後,才開始要求公家建築要防震係數,也就是說在這之前都沒有要求,如果按照以前的邏輯就是一間學校一間學校改建,但現在他要大家思考併校,並納入社福設施,看看要怎麼布局,希望把改建計畫定下來然後慢慢做,所以他舉這些例子是要告訴大家,永遠不要幻想一天兩天三天,一、兩年去改變這個世界。
柯強調,自己已經發現歐洲國家發展的秘訣,他就是緩慢的進展,但有長期的策略,這才是一個比較文明國家的作法,有些東西如政策可以改變,但有些東西如價值就不要改變。最後他在重申,有時候不要那麼急著,想著一、兩年改變這個社會,就像鄰里交通改善計畫,慢慢去改變這個國家,不知不覺一直去改變,知道什麼是對的就Do The Right Thing。
柯當地晚間和紐約僑胞餐敘結束後,又被媒體問到此事,柯說自己以前開玩笑,每次(對岸)在講一個中國,就回「哇!我本來沒有打算要併吞你,你一直叫我們把你統一,這實在是有點辛苦」,雖然那是在講笑話,但他覺得這就是兩岸之間的隔閡。
柯表示,今天那位陸生一講完(台灣區領導人),所有台灣同學給他噓,有時候我們還是要面對事實,那就是兩岸之間還是有隔閡,你看她一講完在場所有同學給他開汽水;至於自己心情是否也受影響?柯說自己是不會啦!因為對他來講,她(發問的大陸同學)就是那個地方(大陸)來的,當然就會那樣講。(陳思豪/紐約報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P反攻大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