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來看, 台灣國家主體性, 目前堅不可摧. 而所謂"兩岸一家親"與"九二共識", 不過是對華外交的策略性模糊, 無關實質統獨.
國家以武力而圈成. 1949後, 中華民國(台灣)確實是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之外的國家. 無論從國防體系、獨立貨幣、司法終審權等等, 都足以印證這個事實. 不管當年蔣氏王朝, 口號如何? 或者現今民主化, 已落實主權在民.
中華民國從來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是東亞現實. 或許可以從國號, 看他是兩個中國; 或許可以從地理, 看他是一中一台. 但無論如何, 台華是兩個國家.
台灣主體性, 當年是民間主張民主化, 對抗蔣氏王朝, 反抗其假藉反攻大陸名義, 長期戒嚴, 壟斷台灣政治資源. 但經由李登輝總統與在野民進黨的共同努力, 台灣民主化已然成型, 國際所稱的"寧靜革命", 已經完成.
"外結強權, 內修政理, 發展經濟, 增強國防." 永遠是小國面臨有敵意的大國, 生存之道. 在西太平洋, 美日同盟與中國國際戰略利益的衝突, 是不可能化解的. 而台灣維持國家實質獨立的目標, 與美日同盟的利益一致.
另一方面, 台灣體制與中國體制, 目前格格不入. 儘管台華交往密切, 但無論是社會差異, 文化差異, 台人理解甚多. 北京對台的政治吸引力, 極為有限. 做生意, 大家都嘴巴甜, 但對統獨的政治取向, 點滴在心頭. 台灣願意與中國統一, 現在(低於8%), 看看再說(12%), 總共約20%.
"九二共識"是不存在的, 她是蘇起在2000年即將卸任陸委會主委前夕, 所發明的名詞, 蘇也自傲為, 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模糊". 但隨著2008, 馬英九高舉"九二共識, 一中各表"當選後, 北京並不認可.
北京要的"九二共識", 一再強調的是"一個中國原則", 也就是"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完全不容改變. 反對"兩個中國", 反對"一中一台", 反對"台灣從祖國分裂"的一切行為, 完全沒有妥協空間.
國民黨的"九二共識, 一中各表", 未來前景如何, 我們不知道. 不過柯P口談的"兩岸一家親", 以其"15新觀點", 似乎是訴諸種族感情, 而政治上更模糊. 從好的來說, 可進可退; 從壞的來說, 運用之妙, 存乎一心, 令人難解, 也不放心.
總而言之, 無論是任何政黨或個人, 參選總統. 都須要在政見與公開辯論中, 呈現對華政策的真實面. 經濟問題好說, 台華政治議題, 以創造性模糊, 爭取某些與北京對談空間, 選民也可以接受.
不過, 就個人觀點, 以台灣民意而言, 這些似乎是對華外交政策的不同. 有資格競選總統的人, 怎會甘心擔當中國的"特首"? 而且國家定位, 也不是一人或一黨, 能夠決定的, 必須通過公投.
或許民國兩黨的對華政策, 或硬或軟, 可供選民抉擇. 但柯P的主張更模糊, "兩岸一家親"與"一個中國"相距甚遠, 而看來北京也願意交往, 未嘗不是一個選項.
R1688 wrote:
您談的是國際外交現...(恕刪)
你根本就不懂什么国际法啊...
主权这东西,就是国际承认,懂不懂??
没有国际承认,没有主权...
比如科索沃....
西方力挺,国际承认....所以科索沃独立了...
可还是后患无穷...只要塞尔维亚不承认,就有战争风险...
台湾也要美国力挺,欧洲力挺,愿意驻军打仗...
科索沃打完仗以后才独立的....没打完仗以前没有科索沃这个国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