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中國奉陪到底,台灣2季GDP成長8.01%,8月出口584億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成長34.1%出口金額超越南韓, 打擊中國,墨西哥進口汽車關稅要上調50%,美歐將聯手二級關稅, iphone17美國最便宜, 中國已連續5個月製造業PMI疊加衰退, 中國手機電視冰箱微波爐全球出口嚴重衰退,C919傳停產
新加坡飛澳洲雪梨排名第8, 台北飛舊金山排名14, 香港飛雪梨排名27,
排名第一第二的跨洋航線則是紐約飛倫敦與巴黎. 顯現出美國強大的國力.
由於台灣的科技製造發達, 美國矽谷到亞洲矽谷的交通繁忙, 使得台灣航空業有了強大的基礎客運量.
世界最繁忙的國際航線, 則是台北香港(2.8萬個航班), 2024年載客量達到671萬人. 台北東京(1.5萬個航班)排名從世界14上升到第10, 台北大阪排名從世界20上升到 15名(1.2萬個航班). 中國一個都沒有
根據所有機構的統計, 不論是全球最繁忙國際航線, 跨洲航線, 航線座位數量, 航線座位公里數, 中國均無任何一個城市排行在前20名.
watching-guy wrote:
新加坡飛澳洲排名第8, 台北飛舊金山排名14, 香港飛雪梨排名27,
排名第一第二的跨洋航線則是紐約飛倫敦與巴黎. 顯現出美國強大的國力.
由於台灣的科技製造發達, 美國矽谷到亞洲矽谷的交通繁忙, 使得台灣航空業有了強大的基礎客運量.
世界最繁忙的國際航線, 則是台北香港(2.8萬個航班), 2024年載客量達到671萬人. 台北東京(1.5萬個航班)排名從世界14上升到第10, 台北大阪排名從世界20上升到 15名(1.2萬個航班). 中國一個都沒有
所以台灣人愛出國哩,
台北去中國香港 第一
台北北東京第10
台北舊金山第14
台北大阪第15
看來台灣最愛中國香港哩 遠大於去日本跟美國哩



nerdwannabe wrote:
所以台灣人愛出國哩,...(恕刪)
中國讓位, 台灣吃飽, 是台灣人有錢旅遊, 另外就是外國人喜歡到台灣旅遊與轉機.
中國遭遇經濟困境, 外國人紛紛撤離中國後, 台灣撿到大量客人, 台灣的國際航空業規模正在迅速擴大中, 飛機嚴重不足,
而且台灣直飛美國的班次暴增, 每周出發飛往美國航班已達150幾班次, 台北美國的航班, 才是含金量最高的航線.
不只飛舊金山這條黃金航線是大熱門, 還有紐約, 洛杉磯, 西雅圖, 紐約, 芝加哥, 亞特蘭大, 休斯頓, 檀香山, 共美國九個城市, 全都已發展成為黃金航線, 近期還要加入達拉斯與鳳凰城. 達到11個城市
台灣確實有需要擴大機隊, 台灣也正煩惱要如何縮小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AI相關產品真的出口金額太大了, 伺服器出口金額竟然超越中國手機的出口金額.
謝謝川普與拜登對中國持續進行科技封鎖與關稅懲罰. 美國硬起來, 對台灣真的有利啊. 希望川普繼續強硬下去,
我期待美歐近日就開始對中國實施二級關稅. 這將帶給台灣非常美好的未來.
請注意, 通常報復制裁關稅一旦實施之後, 就很在難短時間恢復了, 中國人不要以為, 以後不買俄國石油就可以取消了, 不要幻想太大. 實施之後, 要解除是很困難的. 道理很簡單, 因為關稅是重要財政收入, 各國政府都很愛這個收入, 烏俄戰爭, 那只是一個藉口, 實際上提高關稅是要消除中國傾銷, 復興本土產業.
===============
航空三雄淘金衝刺北美線
「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氛圍發酵,亞洲到北美商機浮現,華航(2610)、長榮航(2618)及星宇航空(2646)下半年北美線大進擊,搶攻東南亞轉機客商機;航空三雄認為,以現在市場變動,未來北美市場轉機客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北美線將成為航空業界含金量最高航線,加碼布局未來營運增添新動能。
根據航空業者統計,航空三雄北美航線載客人數已有65%為轉機旅客,顯示轉機需求龐大,航空三雄更是加碼布局北美線。長榮航10月3日起直飛美國達拉斯,是亞洲唯一德州雙航點業者;華航12月3日再開新航點鳳凰城,是亞洲第一家直飛這個城市業者;星宇航空2026年元月15日開航鳳凰城,將是「來回皆直飛」的亞洲業者。
================
Panchrotal wrote:
只要35%就能標台灣...(恕刪)
台灣8月進口416.6億美元, 從中國進口僅79.2億美元. 佔進口比重僅有19%,
這80億美元佔19%, 若再扣去四成是台灣內部消費成品, 比如說是手機, 電腦, 電視, 鍋具, 家庭清潔用品, 啤酒, 文具, 汽車零件(MG), 內衣褲, 毛巾等等, 扣完後, 拿"中國製零組件"裝配在台灣出口出口商品的用量, 絕對是低於50億美元以下.
台灣8月出口586億美元, 若內含了約50億美元上下的中國製零組件與原物料. 其實比重並不大, 財政部想揪出洗產地的禍害不難, 還蠻容易鎖定幾個大咖.
把洗產地的傢伙抓出來一部分情節嚴重的, 50億美元中國成份可以再下降數億美元. 別讓中國對台灣出口增加太快, 甚至跟美國一起合作, 降低從中國進口, 當然是更好. 也應該長期的做.
==================
財政部海關新聞稿
8 月
自中國大陸與香港進口79.2億美元,年增14.9億美元 (+23.1%),
自南韓進口 62.1 億美元,年增24.4 億美元 (+64.9%),
自東協進口 60.2億美元,年增19.7億美元 (+48.8%),
自日本進口 45.8億美元,年增9.1億美元 (+24.7%),
自歐洲進口 43.3億美元,年增3.9億美元 (+9.8%),
自美國進口 39.7億美元,年增7.0億美元 (+21.3%)。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