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

兩岸統一的優缺點分析

懷托摩 wrote:这楼就是讨论两岸统一的优缺点,我个人觉得,如果统一了,一定有助于解决台湾大众居住环境和交通老大难问题,算是不小的优点,不算离题。

怎么有人就反应那么大呢?什么你这也不懂那也不懂,不是硬抬杠吗?
對---不算離題
不過--如果是一國兩制,台灣政府應該跟香港政府一樣,不敢有所作為。
除非--中央要求台灣這方面要有所改進,我看北京不會
因為一插手,台灣人鐵定有話說,老共說話不算話。

有人一碰到兩岸問題,先天就預設立場了,沒辦法客觀來看待
非常多的有學識有見解的台灣人---都這樣
見怪不怪了
ant1964 wrote:
知道為何要建鐵皮屋,...(恕刪)


鐵皮屋真正主因不是你說的那些啦
就貪小便宜要多點可以住的空間
以前的老一輩大多喜歡住透天
現在新一代大多居住在都會區
年輕一代都大多住電梯大樓了
鐵皮屋現在主要是中南部老房子
中南部新蓋的直接就是三樓半透天了
空間夠當然就少見
而老透天以前是二樓為主
所以都會加蓋鐵皮屋變成三樓來增加居住空間

我是不知道誰跟你說你聽到的原因
但實際主因就是我說的那樣
不信自己來中南部看就知道了
也去看看新蓋的透天
基本會非常少看到有加蓋鐵皮屋的

隔熱那些隨便聽聽就好
懷托摩 wrote:
你就是爱胡搅蛮缠为无...(恕刪)


你就完全外行的狀況外
自以為是地認為中國可以做到你以為的事情
根本連實際狀況都搞不清楚只會用感覺可以做
實際你根本就狀況外
懷托摩 wrote:
我在海南有置产,冬天...(恕刪)


你們就連實際狀況都不知道阿
RR wrote:
老文又冒出來那就參與...(恕刪)


我只會說實際大機率不是你說的那樣簡單
尤其是所謂背靠最大的生產國就可以便宜享受很多中國的產品
就跟我說中國基建技術和產品能帶來的跟實際狀況會有不小落差的

隨便舉例好了
某人說台灣機車空汙問題
實際在台灣看台灣政策是知道政府補助老油機車改電動力度不算小的
但包含台灣產品實在不夠好用等問題
然後1公里改電還是差不多1塊台幣這我也不知道啥爛技術
現實在台灣就是有賣得比較好一點但真的路上電動比例還是低
每年新車電動的比例還是不怎樣

然後說中國就能改善
那就拿香港和澳門來說好了
中國自己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佔據每年新車銷售超過50%了
都是一個中國
香港和澳門一年新車中新能源有幾%呢?
中國這些新能源車在香港跟澳門啥售價?
怎都回歸幾十年的地區會是這個樣子呢?

所以我說不要自己為的用感覺的
實際上處理不是那麼簡單的
ant1964 wrote:
對---不算離題不過...(恕刪)


我就簡單的問你們
香港的交通和居住問題北京解決了嗎?
香港的大眾交通有好用?
香港汽車這麼多且絕大多數都是油車算怎回事

別說香港了
我在深圳工作居住過
我還真的搭過深圳的大眾交通工具
說實在的還真的也沒多方便
居住我住公司提供的住所真的算不錯
但我當地的中國同事我去參觀和吃飯過
就有段差距了
但說實話比香港同事的家那是強
但深圳買和租起碼在我當時還在深圳工作和居住時那是真的貴
然後深圳有城中村你們不會不知道吧
我在外圍繞過
不會不知道那是個問題
深圳不是一國兩制
怎放到現在沒有處理呢?
那肯定不是基建技術問題

再隨邊舉不是一國兩制的中國住房問題
中國在1980~1990甚至有些2000年初有蓋一批蘇聯式的房子
包含從安全的角度來看那批房子都不適合長期居住
中國還有多少人住在那樣甚至更差的房子內你們應該要比我清楚
然後中國的確有一陣子有大量的改建
你們自己回想有多少年已經幾乎很少聽到大量改建了
在中國房地產下跌一堆爛尾樓
怎置換這些老舊危險樓房不是個政策推動的選項之一呢?

我沒有雙標的習慣
客觀說中國政府官員放整個世界那是真的不錯
但實際上很多事情沒你們想的簡單
我也不會說中國不能或不想幫港澳台
但中國自己內部要處理的也一大堆

然後標誌性的東西跟民眾最需要的常常兩回事
對絕大多數的香港人來說居住太差可以說是最痛苦的問題
可中國在這邊花最多錢的基建是港珠澳大橋
就算是蓋港珠澳大橋好了
配套相關的改善讓香港有幾十萬居民改善居住難道真的辦不到?(基建技術上可以辦到的)
可實際上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

我的工作內容大多都是實際處理問題
很多都是得實際接觸比較深入了解才會知道沒那麼簡單
無意去批評某個政府或只用批評的角度去說
各自都有自己的問題
靠自己處理比較實際一點
北京政府要真的處理香港民眾的問題
我會說香港民眾給北京的支持度不會是現在這麼差
但那是真的沒那樣簡單

我不是這方面專業
就包含隨便舉實際例子
有興趣的多想想
還自以為的我就不太想浪費時間了
要說中國政府不行我絕對也可以拿一堆來說
但是偏頗雙標不是我會幹的
再說一次中國政府放世界都真的不錯的
但很多問題只是在中國很少拿出來討論(城中村之類的)
不是中國真的解決那麼多(但有處理不少了那是事實)

有興趣用討論的我歡迎
只會中國好棒棒那我沒興趣浪費時間
economic wrote:鐵皮屋真正主因不是你說的那些啦
就貪小便宜要多點可以住的空間
以前的老一輩大多喜歡住透天
現在新一代大多居住在都會區
年輕一代都大多住電梯大樓了
鐵皮屋現在主要是中南部老房子
中南部新蓋的直接就是三樓半透天了
空間夠當然就少見
而老透天以前是二樓為主
所以都會加蓋鐵皮屋變成三樓來增加居住空間

我是不知道誰跟你說你聽到的原因
但實際主因就是我說的那樣
不信自己來中南部看就知道了
也去看看新蓋的透天
基本會非常少看到有加蓋鐵皮屋的

隔熱那些隨便聽聽就好
貪小便宜,增加居住空間,這個我知道啊--只是不想講出來而已

我是以北部都會區來看,幾乎頂樓都有加蓋的,而且還可以租人使用呢
當然新的大樓頂樓防水做得比較好,也是法定避難空間,幾乎不會加蓋,再來新的加蓋遮雨棚也有高度的限制。

這個問題---其實中央要統一來管理,所有的既有及未來的加蓋鐵皮屋頂,改用統一的顏色
例如---南歐的紅橙色
economic wrote:
你們就連實際狀況都不知道阿


你能不能改掉你说话的毛病啊?
一副训斥人的口吻,有不同理解 就说出你观点不就得了?
ant1964 wrote:
貪小便宜,增加居住空...(恕刪)


既得利益沒那樣好處理
就跟深圳城中村類似邏輯
法規上強硬處理似乎沒問題
但現實就是放這麼多年

台灣鐵皮屋就我說的
當台灣人口沒有一千萬的時候
就自然沒新增老的壞掉了
沒這麼多人會很多不適合住人的地方以後沒人居住
機車也是一樣
沒一千萬人口的時候就會大量消滅掉了
別亂蓋新的基建
那真的效益和財政很不好的
懷托摩 wrote:
你能不能改掉你说话的...(恕刪)


我說得很客氣了
而且我有說這方面我真的不屬於擅長的
我比較有研究還是在基礎經濟學上面的東西
這種偏實際政策的我實際工作經驗上會相對知道怎樣去觀察和了解
但真的不是多專業

香港住房問題我有看過幾篇我覺得不錯的文章
有幾個方案從我不專業的角度覺得政策方向不錯
但實際要落實那是真的幾乎不可能的

你不是這方面專業的
我只會說沒那麼簡單
當然你有興趣要用討論的我歡迎
但你都沒真的深入一點了解
我真的會覺得你先多了解會比較好
實際的世界運作真的不是那樣簡單容易的
真的要解決問題很不好搞
尤其政府人員
那是牽扯到不同利益分配的
真想做好在實際上很容易被人惡搞
官員也是人
先別說主觀上的惡意
就算是想做事也會先想好保護好自己
別善念但把自己弄死了多不划算
  • 7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