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中國奉陪到底,台灣2季GDP成長8.01%,8月出口584億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成長34.1%出口金額超越南韓, 打擊中國,墨西哥進口汽車關稅要上調50%,美歐將聯手二級關稅, iphone17美國最便宜, 中國已連續5個月製造業PMI疊加衰退, 中國手機電視冰箱微波爐全球出口嚴重衰退,C919傳停產
C919預計今年要交機75架, 到八月中旬的資料, 僅交機5架. 這還不算維修中停飛的幾架
中國7月份輸美的電視機, 比去年衰退99%, 2018年中國製造的電視機在美國佔60%, 去年底川普勝選時, 還有8%, 現在幾乎絕跡了, 中國10.5代面板廠的產能利用率, 也從數月前的96%, 跌到現在的79%, 預計還會繼續下跌.
美國蘋果說, 在美國銷售的iphone, 僅25%來自中國廠, 75%來自中國以外的地方
印度突然對中國PVC下毒手, 每噸課徵反傾銷稅140美元, 目前國際報價是800美元, 換算後稅率高達17%.
新疆棉花採收期即將到來, 但是目前中國紡織業全面高庫存低產量, 實體賣衣店瘋狂倒閉, 衣服褲子內衣襪子都難以去化, 無力採購新收成的新疆棉, 中國政府似乎要被迫不分國內外的現金補貼棉花了. 不補貼, 怎麼賣去國外呢?
nerdwannabe wrote:
美國1/3 的經濟已經在衰退, 1/3 正在停滯, 只有剩下1/3還有成長...(恕刪)
哈哈, 你是在秀智商下限嗎?
各國的經濟表現, 向來就都是1/3衰退, 1/3持平, 1/3成長. 哪有通通都在成長的?
若能100%產業通通都成長, 經濟成長率會10%以上, 股市要漲一萬點
美國商品7, 8成商品靠進口, 2,3成本土自產. 川普實施關稅後, 進口這部分衰退或不成長, 極度合理啊. 但是美國生產製造的1/3GDP就已快速成長了
中國出口佔美國進口總量1/3以上, 我樂觀認為, 美國1/3衰退的部分, 就是進口中國商品與大量使用中國零部件的產業出事了.
誰都沒想到, 中國是電視機王國, 現在竟然連一台電視要賣去美國都已經很困難了. 中國七月輸美的電視機, 比去年同月少99%, 這部分絕對是Moody's 所說的1/3的其中一部分. 美國電視銷售量是衰退啊. 但是衰退都落在中國製造的電視機上. 這是相當好的進展,
還有, 中國依賴小包裹進入美國圖免稅, 現在小包裹也不能進來了, 亞馬遜也大量減少出貨中國產品, 這樣的改變, 當然也會影響運輸與物流的生意啊. 當然也會負成長, 這應該也是那衰退1/3的其中一項
雙面浪人 wrote:
台灣的貿易順差
前兩名不是中國大陸就是美國
中國經濟不好難道不會影響台灣經濟?
台灣對美國出口單月成長62%, 美國已經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地. 這部分不用管美國是復甦或衰退, 中國讓位, 台灣吃飽.
至於中國市場, 你不要太天真. 台商離開中國了, 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就是沒有了. 台灣對中國的出口, 七八成都是台商買零部件, 然後做成成品後出口, 中國人根本就不買台灣產品, 除了IC, 運輸與醫藥.
中國是完全不讓台灣商品上架的. 只要稍微一有交易量, 且不願意去中國設廠的, 他就用盡方法阻斷. 生意不讓你做.
舉例來說, 台灣工具機出口第一大市場是中國, 中國因為房地產滯銷與工廠投資停滯而工具機賣不出去了, 他自己製造的工具機都賣不出去倒光光了, 他會把市場讓給台灣賣嗎? 不要天真了,
台灣工具機的出口, 嚴重衰退中. 主因是中國內部衰退與中國對歐洲傾銷. 主因不是美國, 跟美國完全無關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6-09 11:30
工具機作為「工業母機」是製造精密零件的核心設備,全球 90% 市場份額長期被美日歐壟斷,中國 80% 的機床依賴進口,每年花費超 800 億元且多為被淘汰的低端產品。更苛刻的是,日本企業在交易中附加「霸王條款」,禁止中國自主生產、限制應用領域,甚至威脅「遠端鎖死」已售機床,但轉機出現在國產高階 CNC 工具機的突破。
為扭轉困局,中國企業聯合逾 35 個科學研究團隊,歷時 5 年投入數十億人民幣,終於一舉攻克 10 多項核心技術,徹底打破 30 年壟斷。如今,國產工具機不僅精度媲美國際先進水平,更以「反向反超」姿態,讓曾囂張的日企吃盡苦頭。
技術突破是硬實力。以蒂德精機為例,最新研發的五軸聯動高精度數控機床,能在直徑 30 毫米的鋁材上加工出 127 根超精密「髮絲針」,精度達頭髮絲的二十分之一,直接對標國際頂尖水平。
技術自主帶來的,是日本企業訂單的「斷崖式下跌」。根據《日經》數據,中國工具機進口訂單連 9 月下滑,相關日企營收大幅削減,部分企業訂單量較高峰銳減逾千億日元 (約 1112 億人民幣)。
日企負責人直呼「不該得罪中國」,曾經躺賺的「金飯碗」正因中國自主技術的崛起而搖搖欲墜。
更令世界矚目的是,國產工具機已開啟「反向出口」模式。2021 年中國工具機出口量達 2298.63 萬台,較 2020 年成長 20.7%,去年上半年出口量突破 1147.3 萬台,年增率持續擴大。
在日德工具機因政治因素相繼撤出俄羅斯市場後,國產工具機迅速填補空白,市佔率暴增 20 倍,成為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新變數」。
從「被鎖死」到「反向反超」,中國機床的逆襲不僅是單一產業的突破,更撬動整個工業體系的升級。如今,國產高端工具機已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太、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國產航母精密零件、新能源汽車的高性能電機,皆因工具機技術的自主可控而加速突破。
原本賓士新一代CLA的汽油車款, 打算採用吉利汽車的引擎,
現在因為中國芬太尼關稅與奉陪到底關稅, 太高了, 賓士要改買非中國製BMW的引擎
另外, 羅技的執行長說, 2025年底以前, 美國市場銷售的產品, 中國製造比重會壓低到10%以下, GE家電全產品, 包括洗衣機, 冰箱, 冷氣, 烤箱, 微波爐, 洗碗機要在兩年左右全數移回美國本土生產, 鋼材全部使用美國鋼鐵公司製造的.
=================
選擇BMW與美國關稅有關?
2025年發表的全新世代CLA,這是純電/內燃雙車款共存的新車,率先要發表純電動版本,內燃機規格卻仍是語帶保留。
原本,M-Benz已與中國吉利汽車達成引擎供應協議,吉利汽車將為CLA生產代號M252的1.5升48V四缸引擎。
不過,受到2025年4月美國祭出關稅政策影響,採購吉利引擎的M-Benz在美國市場勢必增加稅金、喪失價格競爭力,因此才傳出尋求BMW供應引擎的消息。
=================
羅技執行長:正加速轉移中國生產線
科技公司羅技國際(Logitech International)執行長漢妮克‧法貝爾(Hanneke Faber)周三(7月30日)表示,在美國總統川普(川普)新一輪關稅政策下,公司正加速撤離中國生產線。
羅技旗下鍵盤、滑鼠等產品若在中國生產、銷往美國,將面臨高達30%的關稅。雖然最終稅率仍視雙邊談判結果而定,但公司已著手分散供應鏈風險。
法貝爾指出,羅技目標是在2025年底前,將中國制產品占美國進口比例壓至10%,目前已從2024年的約40%降至「略低於30%」。她在第一季財報發布後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說,「我們正處於穩步推進階段,目前進展良好。」
羅技正將部分產線轉移至馬來西亞、墨西哥、台灣、泰國與越南,並與當地代工廠合作。法貝爾表示,「我們在亞洲與墨西哥推動的生產多元化堪稱典範,幾乎未帶來實質成本上升,這本身就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