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my Dai wrote:
如果是中國網民自辯,那隨他去。
台灣籍學者寫這種文章那就很悲哀了
,國家沒有限制你的自由,可以過去
體驗啊。
在中國歌功頌德黨的偉大是基本功,
被割韭菜也不能公開抱怨甚至反對的
。真的是悲哀,這舔雖是少數,卻是
老鼠屎。
這篇「國家宿命」文章,是中研院士王汎森遭盜名發文章。
中國人正以各種卑鄙無恥下流的方式滲透台灣,分化台灣人的團結,
台灣人不可不慎重!!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4%B8%AD%E7%A0%94%E9%99%A2%E5%A3%AB%E7%8E%8B%E6%B1%8E%E6%A3%AE%E9%81%AD%E7%9B%9C%E5%90%8D%E7%99%BC%E6%96%87%E7%AB%A0-%E9%99%B3%E5%AD%B8%E8%81%96%E7%A4%BA%E8%AD%A6-%E5%AD%B8%E8%A1%93%E7%95%8C%E5%A4%A7%E5%8D%B1%E6%A9%9F-120519954.html
CNEWS匯流新聞網 記者王千豪/台北報導
網路詐騙不勝枚舉,不少名人圖像慘遭盜用,現在就連擔任過中央研究所代理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的王汎森也遭冒名發表文章,甚至還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迴響,令人啼笑皆非,而王汎森在得知後,則透過中研院史語所臉書澄清。對此,長期關心教育議題的前立委陳學聖今(29)天直呼,這是學術界的大危機,政府絕對不能放任不管,否則未來誰還相信學者,誰還信任學術界?
中研院史語所表示,近日LINE中,有人冒用本所王汎森特聘研究員之名義,發表一篇署名為「國家宿命」的文章,該文原係2019年某網站中一位律師的貼文,不知為何植於王汎森名下,經徵得王汎森同意,特此澄清。
身為王汎森建國中學及台灣大學同學的陳學聖也在臉書表示,「國家宿命」一文因為文字淺白流暢,立論用心,點出大陸國家地緣政治和海洋國家的不同,中國不得不對民主、自由有所限縮等,近來在網路廣泛留傳,署名者是王汎森,文章前言還交代了作者背景:雲林北港人、歷史學者、中研院院士。
陳學聖表示,他因對文章好奇,就和王汎森聯繫了一下,才知道寫文章的是假的王汎森,王也正苦惱不已。後經追查,這是2019年一位自稱律師但未署名的人在網路寫的,經過幾年,現竟被冠上王汎森之名,再加上一些前言詮述,又上了網路。由於變成是王汎森的文章,更受到大眾的信任,因此不斷被轉貼,若不是因他和王汎森有私交,絕大多數的人應該都信以為真。
陳學聖提到,他問王汎森有什麽對應方法,王說因是在LINE轉傳,無法查源頭,只能在中研院史語所臉書澄清;陳聽聞後直呼,「天啦!這種冒名、假文章,當事人能回擊澄清的力道竟如次薄弱,若長此以往,假文亂真,奪朱亂紫,誰還相信學者,誰還信任學術界?」他強調,王汎森的無奈,是個嚴重的警訊,政府絕對不能放任不管,這是學術界的大危機。
将具体事件放到具体历史情境下评价比较,那么,更全面平衡些。
目前确实只有共产党的组织力是全国统一不发生分裂的最终保障。这文章已经说清楚了。当然,过分讲求团结的地方,就会有人觉得窒息。这,也是事实。如何平衡,就是施政技能的高低。
口罩三年,大家第一年可以说众志成城,全民团结众志成城的向心力是事实;到了第三年,大家受不了了,各种阴阳怪气呼号质疑,也是事实。民众对于如何防疫是否还需要事实上出现了分裂。不能说要继续防疫的民众就是颟顸。去年底今年初的全国过峰确实是有牺牲的。但是,全国不能拖着不向前走,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于是,“不争论”是最合适的。这种不争论体现出了家长制,有强压的意思,各种舆论的消音。倒不是和统治者共情,而是,就事论事,这种事情,真心争是非对错没意义。都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又不能彻底分隔。
大国,天然就面对更多崩裂的内在压力,攘外必先安内,蒋校长的判断又何尝不是现在海里人的结论?从这个角度,这文章不论是谁写的,起码更有见地。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