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對於沒有意識形態的台灣人來說,還是希望大陸能逐漸改回正體字,畢竟這是五千年的中華文化。
第三,一九四九年之前,國民政府的確因為要減少文盲,所以,想推行較正體字簡化筆畫的簡體字,而在那時,是沒有繁體字這個字眼的,簡體字這個字眼是相對於正體字所發明的,就像俗體字、罕用字的地位一樣。
那時的簡體字還是有規矩的,並不是無視造字六書,自行想像亂簡一通,這去查一下一九四九年以後中國大陸簡化字的頒布歷史,就知道有不少字是改來改去,自己人都覺得簡化得太亂了。
第四,這裡還是應該稱讚一下馬前總統所說的"識正書簡",才是比較符合中國人五千年學習閱讀及書寫中文字的歷史。
White bear wrote:這是因為在簡化過程中有些字直接被捨棄,然後拿筆畫少的同音字來取代。穀這個字就是一個例子,被捨棄不用,拿谷這個字來替代。穀物在大陸就是寫成谷物。有些繁簡轉換的程式不知道這種問題,直接一對一替代的結果就是「萬劫谷」變成「萬劫穀」這種笑話。其他例子還有:
我知道谷不是簡體字,我是想問為什麼"萬劫谷"會變成"萬劫穀"。
「髮」字被捨棄,直接用「發」字取代(簡寫為发)
「幹」和「乾」字被捨棄,直接一起用「干」字取代
「後」字被捨棄,直接用「后」字取代
「麵」字被捨棄,直接用「面」字取代
這種不是筆畫的簡化,而是拿另一個筆畫少的同音字來取代另一個字的簡化方式,是我最反感的部分。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間理髮店的招牌,不知出於何種原因寫的是繁體字,但是那個「髮」字卻寫成「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