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93%88%E5%8B%83%E7%A9%BA%E9%97%B4%E6%9C%9B%E8%BF%9C%E9%95%9C30奈米精度天體觀測用超低膨脹材質各種射線用鍍膜只以透鏡研磨而言,因為儀器不準造成透鏡組產生球面像差,也就是拍攝影像變形,原因是圓弧鏡面在鏡組折射過程中,鏡片誤差造成。最後沒有解決而是設計程式修正誤差。準不準的研磨云云,沒什麼決定性。儀器不準是在磨透鏡就發生,所以是透鏡製造誤差,不是組裝誤差。磨鏡子就沒有磨好磨準。
很久以前超高精度拋光,精密度就可以到5nm,指是的形狀精度(peak to valley, PV) ,不過是用機械做的。至於人工可不可以做到,我覺得是可以,如果有檢測設備,有超細粒的研磨布或砂紙,應該就可以,就是花很多時間慢慢磨而已。
狗子2008 wrote:很多航太科技精度要求高但數量只需要一兩個機械製造不出來也不可能成立一個工廠只造一兩個所以只能用手工製作.(恕刪) 在我的理解 只要不是工廠機器大規模製造不論是用人工操作機械再加工精製 或用手工使用器具打磨製作我都認為是手工 或 人工製作況且打磨粗胚當然先用機械當機械到達不了的精度時再用手工所謂手工研磨當然也要用機械、器具研磨不會真有人認為對岸是用手掌研磨或是用指甲尖刻出電路那些年, 我們一起DIY的天文望遠鏡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篇文章作者吳俊輝,任教台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在2011年科學月刊發表他帶小朋友營隊 手工打磨天文望遠鏡文中提到「我們所教導製作的干涉儀利用人人自家可製的簡單光柵和LED 光源,成本大約只有100元不到,效果卻很好,再配合自撰的模擬軟體,即可將拋物面的誤差控制在100奈米以內,如再佐以刀邊測試,則可將誤差下修到2 0 奈米以內。很多人在親自體驗之前,都不敢也不願相信這一切皆是以徒手完成!徒手磨鏡在台灣數十年前即已有人陸續嘗試,並非新鮮事,而我們這裡所不同的是,對於最終階段的品管以及改進的技術,這也是掌控一面鏡片好壞的關鍵。以上的這些步驟其實都不難,但要知道要領;材料也不貴,但要找到合適的。當你徒手完成一片奈米精度的鏡片時,這一切辛苦所換取的便是無法言喻的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