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effuB 特肥吧 wrote:產能過剩有甚麼風險? 劣幣驅逐良幣, 不論好壞廠商, 不降價就會關門, 降價後虧錢賣, 必定會死翹翹, 因此活著的都是偷工減料, 借錢不還, 黑心壓榨勞動力,幹這麼多壞事, 只為了在淘汰過程中生存.供需必須平衡, 壞日子才能結束,供過於求, 發生生產面蕭條. 生產者沒有超額利潤, 也沒有議價能力. 走入黑暗的世界.本來採取減產與裁員可以解決供過於求的問題, 但是中國企業超貸嚴重, 自有資金不足, 若放任倒閉, 等於是殺死銀行,倒也不行, 不倒也不行, 經濟成了殭屍, 沒氣了但還能眨眨眼.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4月19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我們看到近期美國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 發言人對「產能過剩」問題有何進一步評論?林劍: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並不是一個「新概念」。 當年,美國曾把中國向世界出口大量物美價廉產品稱為“產能過剩”,現在又給中國向世界出口新能源產品貼上「產能過剩」標籤。 按照這個邏輯,美國晶元特別是高端晶元有80%用於出口,豬肉和農產品也大量出口,這種情況是否也可稱為“產能過剩”?事實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占生產的比例遠低於德國、日本和韓國等國,談不上“過剩”向海外傾銷。 美方拋出的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看似是經濟概念,背後包藏的是遏制打壓中國產業發展的禍心,旨在為本國謀求更有利競爭地位和市場優勢,是赤裸裸的經濟脅迫和霸道霸凌。當今時代,供給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國家的產能高低是各自比較優勢決定的,必須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理性看待。 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優勢是靠真本事獲得的,是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和充分的市場競爭塑造的。 給別人開藥方治不了自身的病,以“產能過剩”為藉口採取貿易保護措施,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反而會損害全球產供鏈穩定,損害新興產業成長發展,損害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發展的共同努力。 我們敦促美方摒棄霸權思維,秉持開放心態,堅持公平競爭,切實遵守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打造真正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經貿合作環境,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經濟全球化向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發展。生產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