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老共處理堰塞湖的效率和能力是民進黨數百倍以上

Tennisgoman wrote:
小酷林 wr...(恕刪)

我很好奇
除了文革走錯路
阿共在大方向的匪是什麼?
Tennisgoman wrote:
獨裁還是有分兩蔣還是...(恕刪)


那之前反蔣是在反啥的?有要用時才挖出來擋,
沒用的時候就砍他銅像,罵他暴君獨裁。
民主制度當然不是絕對完美
但已是人類發展至今最好的制度了
這次堰塞湖災難不全是人禍
中央和地方的作為就算未達100分,也有60分了
所有的責難多是事後諸葛
將心比心
如您是負責這項業務的公務員
能考量的更周全嗎?

中央地方推責是必然的
因為以台灣的政治氛圍
這次傷亡這麽慘重
必然有公務員要下台
要被追究刑責
bulldog2005

60分?考卷誰出的?跟誰比?

2025-09-26 0:00
bulldog2005

公務員?在台灣普通公務員能跟上級只在乎權力鬥爭的人説“人民關天”嗎?

2025-09-27 0:30
暗黑使者 wrote:
資料來源自維基百科的唐家山堰塞湖部分資料

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唐家山大量山體崩塌,兩處相鄰的巨大滑坡體夾雜巨石、泥土衝向湔江河道,形成巨大的堰塞湖。



查了一下
這樓說的大陸(巨大的堰塞湖)
才花蓮這個的 1/4 到 1/5 而已 很小顆 一點都不巨大啊!!
草嶺潭堰塞湖 還是大陸唐家山堰塞湖的兩倍耶!

1.
唐家山堰塞湖
堰塞壩體長803米,寬611米,高82.65至124.4米,方量約2037萬立方米
2.
花蓮縣馬太鞍溪
天然壩高約200公尺、壩寬約2,300公尺、壩長約600公尺,壩體體積約2億m³;滿水庫容約8600到9100萬m³。

3.
921的草嶺潭
新草嶺潭的水位高約為海拔540公尺,所形成的迴水向上游延伸約5公里,滿水位時最深水位58公尺(原湖底新測海拔約500公尺[5]),累積蓄水量約4600萬立方公尺[6]。


況且看對岸的工作照片
我們這裡能接受 機具人員被沖走?

GuatingChua

太好笑,大陸如果不處理,這顆腫瘤會長多大? 台灣已經做了示範

2025-09-26 5:38
bulldog2005

所以啊,一開始老共就直接把腫瘤割掉,不像台灣拖到成災

2025-09-26 9:57
Tennisgoman wrote:
但已是人類發展至今最好的制度了


好在哪?除了可以換政府、讓你罵領導外,
而且這好像也就提供情緒價值,說不上啥實質性好處,
缺點一堆,政策短視,不穩定,行政效率慢,社會分裂.....
好意思說人類發展至今最好的制度?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喔?
dc1132 wrote:
唐家山堰塞湖
堰塞壩體長803米,寬611米,高82.65至124.4米,方量約2037萬立方米


你自己乘一乘都得不出2037萬立方米,
我查到的庫容是3.16 "億"立方公尺就是31600萬立方米。
dc1132

這維基寫的 相同算法算一下花蓮! 也不一樣! 問我我不知道 網路寫的! 方量應該是大陸用語

2025-09-25 21:30
超級小任任

我用幾個AI查到的庫容都沒那麼少。

2025-09-25 22:24
超級小任任 wrote:
dc1132 wrote:
唐家山堰塞湖
堰塞壩體長803米,寬611米,高82.65至124.4米,方量約2037萬立方米


你自己乘一乘都得不出2037萬立方米,
我查到的庫容是3.16 "億"立方公尺就是31600萬立方米。




這個問題 研究了一下 文字記載
我看懂了

5月時地震後是2000萬米

然後6月遇到暴雨後,水量暴增10倍啦!
然後6月做引導,聲稱取到大成功

只是看它紀錄8月又大暴雨
水又回升,但是卻只說壩體穩定
就沒了


不過文後又記載3年後
2013年7月9日,暴雨引發的洪災導致淹沒於唐家山堰塞湖下的北川漩坪鄉露出水面[6]。這是公眾第一次知道有鄉鎮被淹沒於堰塞湖下。

再搜尋土壩三年後其實是因大洪水溢流旁邊崩了

所以最後還是大自然力量自行解決的
dc1132 wrote:
這個問題 研究了一下...(恕刪)


那現在你是否也不得不承認人家還是挺厲害的吧?
而且那邊也是交通極度不便利的地方,
我用AI弄了一個解決的時間線:

唐家山堰塞湖排險工程時間線
2008年5月12日
14:28:汶川大地震發生,北川縣唐家山大滑坡堵塞湔江,形成唐家山堰塞湖。
當晚即判定為最危險的堰塞湖,下游綿陽、江油超過百萬人口受威脅。

5月13日–15日
專家、官兵通過直升機空投與徒步方式進入現場,開始勘查壩體。
由於道路中斷,大型機械無法到達,主要依靠人工測量與炸藥準備。

5月16日–20日
工兵部隊開始用炸藥和手工方式嘗試開挖泄流渠。
同時開始修築臨時進山便道,方便後續運送挖掘機與裝載機。

5月21日–30日
陸續有挖掘機、推土機被直升機吊運或從便道艱難運進。
在堰塞體頂部開始挖掘人工泄流渠(約475米長,10米寬,9米深)。
上游來水不斷增多,湖水水位快速上升,形勢非常危險。

6月1日–6日
排險工程進入最後關鍵階段,泄流渠初具規模。
湖水逼近壩頂,部分下游居民(超過20萬人)緊急轉移。
解放軍在現場隨時待命,準備應對可能的潰壩。

6月7日
10:30:湖水正式漫入泄流渠,開始泄洪。
14:00:泄流量達 3000 m³/s,後續最大流量接近 7000 m³/s。
壩體在洪水沖刷下保持穩定,沒有潰決。

6月8日–10日
湖水水位逐步下降,危險基本解除。

6月10日凌晨:湖水達到最大蓄水量 3.2 億立方米,隨後水位逐漸回落。

6月11日
下午 16:00,官方解除唐家山堰塞湖的黃色警報,下游居民逐步返回。

後續處理
2009–2012 年:進行壩體加固與專門泄洪通道修建,長期監測。
2010 年以後:唐家山堰塞湖逐漸轉為相對安全的水體,後來還納入北川地震遺址旅遊區。
超級小任任 wrote:
那現在你是否也不得不承認人家還是挺厲害的吧?
而且那邊也是交通極度不便利的地方,


您仔細看到8月大暴雨那段,水位回升

就知道6月其實白做工耶!

我還挺愛研究工程的
dc1132 wrote:
您仔細看到8月大暴雨那段,水位回升
就知道6月其實白做工耶!
我還挺愛研究工程的


你說白工就白工喔
還有那個八月不是同一年的八月,
別看文只看一半好嗎?研究工程是這種態度啊?
我真懷疑你們這群可以選出甚麼好東西來。

唐家山堰塞湖在成功泄洪(2008年6月7日)之後,並沒有再發生像「潰壩洪水」那樣的重大災難。
但它後續仍存在一些隱患與局部事件:

主要後續情況
1. 堰塞湖本體安全
2009–2012 年,官方持續對壩體進行加固,修建專門泄洪通道,避免因暴雨或上游洪水而再度形成危險。
湖泊逐漸趨於穩定,沒有出現壩體坍塌或大規模潰決。

2. 強降雨影響
2010 年 8 月:四川出現持續強降雨,唐家山堰塞湖水位由約 712 米迅速升至 716 米,最大泄洪量達 2000 m³/s,一度引起下游警戒,但壩體保持穩定。
2013 年 7 月:洪水使湖水水位上升,曾經被湖水淹沒的北川漩坪鄉部分地區短暫露出水面,說明湖泊水量仍隨降雨變化。

3. 長期隱患
雖然堰塞湖未再出現大規模險情,但由於湖區地質仍然鬆散,遇到強降雨或地震時,局部山體滑坡仍然可能發生。
湖泊經過多年泥沙淤積,實際庫容比最初縮小許多,不再具備「大洪水」威脅。

4. 發展與利用
唐家山堰塞湖被納入 北川地震遺址博物館與災後旅遊區,目前更具教育與紀念價值。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