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chman88 wrote:香港沒什麼?那怎麼一(恕刪) 香港普通民众过的水深火热,不去找四大家族去找老共?当年特首的公屋计划是谁阻止的?老共在香港要是高压政策,还轮得到占中游行么?1450的脑回路永远是接不上的。
ai_0301 wrote:台韓技術未突破的 90(恕刪) 也是有矽晶片啦只是成本高商用那是不行35系列的也有不要太小看俄羅斯以為都沒有以戰鬥機來說好了那個電子作戰產品很多空間並不大所以小型化很重要的俄羅斯有自己的產品那當然自己能生產俄羅斯真正的問題是不如蘇聯時期那樣都齊全了有些東西就真的做不出來或者技術停留沒錢繼續研發中國則是大概相反1950年代從蘇聯拿到一些技術後兩邊翻臉之後整個孤立靠自己所以很多項目是沒有基礎的得要從頭來加上中國窮了很久也沒資源發展太多的項目集中在少數幾項有成果(例如核彈和導彈)現在有點錢了要補的課很多很多估計補個30年大概是基本數
ai_0301 wrote:宅爸可沒說,習近平說(恕刪) 其實不是這樣每個地區用電有給上限那半年度或季度用到了上限自然剩下的日子得限電了扭曲的生產供給只是短期利益長期不利中國這種規劃的制度不會用短期利益換長期利益的要生產可以去電能太多的地方啊沒發現四川都不限電的嗎
古畑任天堂 wrote:覺得台灣還是好好維持自己 "奇貨可居" 的身價 臺灣就是人人像你一樣自以爲是國師,指點江山,冷氣房裏紙上談兵,才會一條捷運蓋20年,還奇貨可居勒,燒你的媒,發電攢錢買破軍火吧,萊豬都塞到嘴裏了還在奇貨
有網友張口就來, 那就進 "The List" 囉~不管喜不喜歡, 台灣要創造 "奇貨可居, 無可取代" 的道理是不會變的. 自重囉~其實 "奇貨可居" 只是講好聽的, 講給台灣同胞們聽的.刺耳難聽的說法就是永峰教授在某節目說過的: 創造台灣自己 "被利用" 的價值.
老美當然也不傻,冷眼旁觀中國的 power crunch 大數據監控中國 2021 GDP 目標下修Made in China 原物料對電力(大宗是煤,70%)依賴的數據要衝高 GDP,上游原物料(電力)必先增產 ...... 下游百工百業,加工組裝外銷.os : 台商這一波,受傷不輕,電子封裝業在長江三角洲 (上游晶圓製造在台灣)中國產業升級,刻不容緩 中美博弈,精彩可期 !
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 - 美中中國 GDP 達美國 70% (今年前三季逼近 75%)如今,手握大量訂單卻罩門浮現,差距 30% 該如何縮小 ?習近平的選擇題1.軍事擴充,發動戰爭 X2.閉門造船,厲害了 ! 我的黨 X3.國際合作,能源轉型 O4.國際合作,產業升級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