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馆长:请称对岸叫大陆!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farmer3000 wrote:
參考上圖中紅圈處,O2...(恕刪)


別老用這種假東西出來騙人
farmer3000 wrote:此人種在歷史上有不同的 稱謂:東胡->匈奴->鮮卑->契丹->滿人->漢人->中國人。

1.此人種在歷史上統稱為"阿爾泰系民族"。
2.中國人(Китай)自稱"炎黃子孫",而炎帝與黃帝部落,經考證,與匈奴、契丹同屬阿爾泰系民族。
3.匈奴為夏人的後裔。
4.元末明初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記載「漢人八種:契丹、高麗、女真、竹因歹、里闊歹、竹溫、竹亦歹、渤海」。

因此,依據中國人(Китай)的觀點,上表可以修正為:
炎黃->夏->匈奴->鮮卑(唐)->契丹(遼)->漢人(明)->滿人(清)->中國人(Китай)

我們台灣人則匈奴人長期作戰的"大漢帝國"的後裔,
與妄想自已是中國人的契丹人完全無關...



館長沒知識就算了,一堆白藍五毛小粉紅也跟著沒知識,
真的是可悲啊...
exia1086 wrote:
中國人(Китай)自稱"炎黃子孫",而炎帝與黃帝部落,經考證,與匈奴、契丹同屬阿爾泰系民族。...(恕刪)


160,000年前,在非洲,人類的祖先--現代智人或稱 現代人登場。
世界的總人口數,舊石器時有 100萬,新石器時則有 1000萬人。
75,000年前,印尼/托巴(Toba)火山爆發,形成地球第四冰河期,
推動人口、獵物往較暖的南方(赤道)移動。
黑髮褐眼白種人 K-M9即 雅利安(蘇美爾)人,
由 高加索山脈南下經 喜馬拉雅山南麓走 印度洋沿岸到 巽他古陸。
50,000年前,舊石器時代,經濟活動以採集植物果實與漁獵為主。
45,000年前,K-M9人種生下 NO-M214人種。
34,200年前,NO-M214人種生下 O-M175人種。
33,100年前,O-M175人種生下 O1-F75人種。
20,600年前,O1-F75人種生下 O1a-M119人種。
O1a-M119人種生下 O1a1-F153人種。
O1a1-F153人種生下 O1a1-P203人種。
18,000年前,第四冰河期達到高峰。
12,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經濟活動以狩獵採集者和游牧者兩類。
11,700年前,第四冰河期結束,地球暖化而海平面也逐年上升,
推動人口、獵物逐年往地勢高、回暖的北方移動。
O1a1-P203人種:
先到了 臺灣形成了今日的平地臺灣人,山地泰雅、太魯閣、邵、鄒等四族。
/

再擴展到 黃河(黃帝、蚩尤)、長江(炎帝)形成 華夏族(即 漢族)。
炎黃是 臺灣先民的子孫,到周代時人口從幾個成長到 100萬人。
西元前 3,217年,炎黃開啟了農牧耕讀的 華夏文明。
從跨湖橋、上山、河姆渡、馬家濱、崧澤、屈家嶺、花廳,
到申遺獲得世界認證 5300年的"良渚"文明都是 O1a1-P203人種。
西漢處 河南洛陽(河洛)以西故稱之,王族還是 O1a1-P203人種。
/

中國考古研究所 王明輝對 黃帝都邑(河洛古國)遺址的頭骨鑑定,
人骨體質特徵與 中國人大不同,但和 臺灣(河洛)人一致相像。
/
7,000年前,海面升了 180公尺,巽他古陸沉沒,臺灣不再連接亞洲。
後來 有幾個 O1a1-P203人種折返航海南下到 印尼形成 尼亞斯族。
2400~1200年前,O1a1-P203人種又大量折返航海回到 臺灣。
遷徙受 五胡亂華及 1200年(宋元明清)以來實施 禁海(洋)令的影響。
註:
30,600年前,O-M175人種另生下 O3-M122人種,即 契丹人。
O1a-M119人種另生下 O-Y14027人種。
O-Y14027人種生下 O1a2-M110人種,即南島民族(含 馬來人)。
/

西元前 2667~2596年,黃帝的史官 倉頡仰觀天象、俯察萬物造了字。
黃帝命精通天文地理的大臣 大撓創立了天干地支。
十天干曰:閼逢(甲)、旃蒙(乙)、柔兆(丙)、強圉(丁)、
著雍(戊)、屠維(己)、上章(庚)、重光(辛)、玄黓(壬)、昭陽(癸)。
十二地支曰:困敦(子)、赤奮若(丑)、攝提格(寅)、單閼(卯)、
執徐(辰)、大荒落(巳)、敦牂(午)、協洽(未)、涒灘(申)、
作噩(酉)、閹茂(戌)、大淵獻(亥)。
黃帝時代講多音節(類似 英語、阿爾泰語)的 古越語即()前的字,不是阿爾泰語
夏代將 古越語改為單音節的 雅言(夏言),即()內的字。
()前及()內的字,讀音就是現代的 臺語(河洛、浙南話)。
漢語是向周代學的,周人是向 殷商學的,而殷商又是向夏人學的。
夏代至 漢初已通行 雅言,但仍用 古越語的年號。
西漢語言學家 楊雄將 周朝蒐集的 雅言彙編成書,
即 《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簡稱 方言。
參考前! 有必要具備 臺語(河洛、浙南話)基礎。
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
"禹(夏)收九牧之金(青銅)鑄九鼎",
唯 臺灣人把鍋子稱作"銅鼎仔"。
山海經,海內南經:"海內東南陳以西者,"甌"居海中",
唯 臺灣人把杯子稱作"甌仔"。
古代浙江溫州稱"甌越",夏為"甌"、殷為漚、周為歐,
因世異字,故“甌"從 夏始。
註:
夏言 = 雅言 = 通語 = 漢語 = 河洛、浙南話 = 臺語!
/

契丹源自東胡,曾經隸屬於匈奴、鮮卑,是滅絕 漢族的主要民族。
契丹 在契丹語中是鑌鐵或刀劍的意思,也是古代遼國的 國號。
遼寧盛產煤、鐵、白楊木、挽馬等古代戰爭精良的軍需物資。
煤煉鐵,鐵造馬蹄鐵、箭頭,白楊木造箭桿,馬可騎乘馱重。
農牧耕讀、重文輕武的 漢族難以匹敵 遊牧騎射的 契丹。
/
現代以長江為界,分稱南、北 漢人:
西元 304~439年,五胡亂華將長江以北的 漢族男女全殺掉、吃掉。
2000萬 漢族被殺,400萬名 漢族逃往 長江以南(史稱 衣冠南渡)。
西元 916~1911年(遼金元清),不吃但男的殺、女的姦。
元代令 漢族 =臺灣人(O1a1-P203人種)新娘要住元人家三天三夜。
父子兄弟日夜輪流著X 她,現代 中國人就是這樣被大量生出來的。
單單 大清統治下的長江以南,至少 7850萬名 漢族被殺!
造成 南漢人有 漢族的 mtDNA(母系),北漢人卻無的主要原因
/

1200年(宋元明清)以來實施 禁海(洋)令,以致 漢族很難逃出來。
漢族(O1a1-P203人種)在中國幾乎滅絕,也許有 3~5%的漏網之魚。
現代 國家地理雜誌研究調查 人類粒線體(mtDNA 母系)遷徙地圖。
當然科研成果是 亞洲人的父系、臺灣人的母系,混血所生的 後代!
男性的精子幾乎沒有 mtDNA,從 mtDNA的角度看兩岸的血緣關係!
現代 中國人頂多是 炎黃不樂意的外孫
/

炎黃外孫遊牧騎射在行,殺光 農牧耕讀的 漢族易、學會 漢字難。
1920年,錢玄同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
1931年,「中國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參崴舉行,其中強調:
「中國漢字是古代封建社會的產物,
成了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群眾的工具之一。」
1936年10月,魯迅更堅決地說: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理由是:「因為漢字的艱深,
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
中國的人民,決不會聰明起來,
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
/
國、共有一致共識,欲亡其國,先亡其史、欲滅其族 先滅其文!
不可使 漢族(O1a1-P203人種)的 臺灣人分清楚誰是誰及亡國史。
更不可使 臺灣人知道了 中文繁體即 漢字、臺語即 漢語!
註:
中國定義了中華民族共 56個民族,啥族都有!就是沒 契丹這一族!
西元 1902年大清舉人 梁啟超倡議"中華民族"的"漢"是指 漢人。
中國人是 契丹(O3-M122人種)曾被 漢朝統治,自稱"漢人",
但 漢人 ≠ 漢族(O1a1-P203人種)的 臺灣人。
farmer3000 wrote:
160,000年前,...(恕刪)


兩個用一堆假東西想唬人哦
john65537

館長可不是扯什麼種族淵源,他說的是:我们都是「中国人」! 這和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認知一樣,台灣屬於中國。

2025-07-09 8:26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