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續權, 總是畫了未來的大餅.. 每個國家執政者都是一樣... 反正之後下台, 另一個上台, 會在提出另一份出來...去年有想到今年的疫情這麼嚴重, 供應鏈外移嗎 ? 經濟既然是互動, 所以是建構在多重因素之下, 不知五中全會所談的是GDP 成長是只靠內需循環就會達到 ? 還是外部循環 ? 如果是靠內部循環經濟, 想不懂的是百姓工作收入, 在失業後緊縮消費. 百姓房貸繳不起. 甚是賣房 ,, 產業失調.. 且國內工資起始1萬人民幣..會嚇跑很多外商投資..另外可以支撐Boss 願意支付1萬人民幣的薪水, 是靠什麼高附加價值產業 ? 政府減企業的稅賦 ?如果是取貧富懸殊取平均值,,這就不準了.. 中國一些企業到國外進行IPO,, 美國不是開始嚴加審查, 企業主將資產移到海外.. 昨天新聞不是播報了習近平的獵狐小組.. 專門找一些富商如郭文貴..與中國貪官在海外的親戚.. 總之, 這是美景.. 目的是續權而已..
T15346 wrote:為了續權, 總是畫了(恕刪) 問題是中國每次畫的餅都基本實現了阿你可以去看看中國每次五年計劃的完成度30年前也就是1990年中國人均300美金的時候誰敢信15年後中國人均1700?15年前也就是2005年中國人均1700美金的時候誰敢信15年後中國人均超過了10000美金?當時很多台灣人都認為中國7塊論,離解體不遠了還有接下來的15年不是簡單的Gdp百分比相加因為接下來中國的目標是向世界高端產業進軍,而不只是再做低端的世界工廠。這一塊一直掌握在歐美手上,也是真正賺錢的大頭,而全世界市場只有這麼大,中國每踏足一項的進步,代表的不光是自己的長,還有歐美的消退。是不是吹牛畫大餅,我們爭破嘴皮都沒用不妨15年後看就知道了。依照中國過去的目標和五年計劃的完成度,個人更傾向於相信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https://m.guancha.cn/politics/2020_10_29_5696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