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數字不是我說的, 是依照觀光業估計的陸客每人每次來台消費約4萬元, 或者參考觀光局的圖表, 陸客平均每日消費184元美金, 滯留天數七天, 以美金匯率31台幣來計算, 也就是每人消費39928元台幣, 接近4萬元台幣你上面的數字 2695615, 也就是將近270萬, 如果每人4萬, 如果陸客人數歸零, 這不就是少了千億元消費? 你是要打我的臉還是要打觀光局的臉?另外你提到製造業和服務業才是主要收入, 我完全同意,我們看台灣去年對全球貿易順差578.8億美元, 也就是外貿上賺了1.8兆台幣左右, 但是細看內容, 裡面台灣對中國的貿易順差是787.2億美元,大約2.4兆台幣, 這個數字超過去年台灣對全球貿易順差, 也就是如果沒有中國的順差支持, 去年台灣對全球貿易是逆差208.4億美元(6450億台幣)上面的數字你有想過, 如果拉掉ECAF, 早收清單, 所有惠台的措施, 甚至學川普搞差別關稅, 只要拉掉對中國順差的一半, 也就是少掉1.2兆台幣, 台灣的外貿就會從順差1.8兆元台幣,變成順差6000億台幣, 先別說台灣經常帳出現不足, 開始影響國內的財政, 光是因為外貿訂單減少造成台灣國內企業經營困難, , 產生的銀行貸款壞帳, 員工失業潮, 那個困境就令人難以想像了這個月初開始停止自由行, 觀光業的壓力已經開始, 下個月暑假旺季正式結束後, 你就會看到真正的慘況, 至於外貿壓力也快來了, RCEP 最後的談判如果定案了, 台灣有能力跑的企業會大量的跑到東協各國, 沒能力跑的企業會開始承受很大的壓力...別說甚麼企業轉型...因為轉型的最基本作法叫做..."以資本和設備透過自動化的方式取代人力"...另一個說法叫做...大量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