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中國分裂或民主就會出兵台灣,更是中國洗腦人民的最大謊言,只要是平民,沒有人想戰爭,人民只想安穩過日子,戰爭向來只有專制帝國為了己私才會發動戰爭,打仗對平民只有壞處沒有人會傻到幹這事。這只是老共洗腦的橋段。
Erichuangtw1980 wrote:
你們傻了,假設中國現...(恕刪)
anddyliu wrote:
看了整段你的發言,若...(恕刪)
中國的改變,不是美援,而是「體制的改變」 ,並且向美國、台灣...等世界各國取經,發展出一套自己的模式。
在國外和兩岸,由相當多的研究可以參考,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提供
如何跟中國打交道?
天下雜誌588期 2015-12-22
文 吳怡靜
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Hank" Paulson)不會說中文,卻是美國最著名的「中國通」之一。
從早年擔任高盛集團主管至今,他去過中國一百多次;在美國財政部長任內,主導了美中經濟與戰略對話。他認識三任中國國家主席,與無數中國高官交手過。「這種接觸的層次,西方人當中,或許除了季辛吉以外,無人能敵,」《金融時報》形容。
也因此,當鮑爾森把幾十年來與中國統治菁英交手的經驗,寫成新書《與中國打交道》(Dealing With China),立刻引起國際媒體爭相報導,臉書創辦人祖克柏更把這本書列入他的年度書單。
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在上個月公司運動會透露,最近正在看這本書,認為可幫助他多了解中國,「這是我們一般人難以理解的角度。」
對美國來說,中國是伙伴還是威脅?中國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為何「美中關係是當今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以下是他接受媒體訪談的重點整理:
我把這本新書獻給我的孫子和孫女,希望他們能夠生活在一個和平、繁榮、環境更健康的世界。我相信,美中兩國如果合作,這樣的世界將更可能實現;如果彼此不合,要落實就會更困難。
美中關係,是當今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綜觀歷史,新崛起的大國必然會跟現存的大國產生衝突,少有例外。曾有人反駁,英國和美國的關係不是很好嗎?我提醒他,別忘了,當年就是英國人一把火燒掉了白宮。(笑聲)
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這種衝突如果發生在冷戰時代,將會帶來災難。但今天的中國跟以往很不一樣,美國想盡辦法,要讓中國加入全球經濟體系,希望它遵守既定的遊戲規則,很多中國人卻認為,美國想要圍堵中國;美國人永遠不可能接納一個政治體制與西方完全不同,既沒有多黨民主制度,也不嚮往西方價值的國家。
今天的中國,在經濟上已經成為美國的強勁對手,在外交上也愈來愈強勢,過去有一種論點,認為中國崛起有利於美國,但這種觀點已開始改變。因此,美國有必要重新調整對中國的政策。
這表示,兩國會在某些方面相互競爭,也會產生歧見,我們應該用堅定、務實的方式來面對歧見,但同時,我們也應在雙方有共同利益的議題上,攜手合作,讓全球經濟成長、氣候變遷、無核化、恐怖主義等問題,更容易解決。所以,關鍵就在於如何推進美中關係。
例如,在這些雙方有共同利益的議題中,「環境」和「經濟」是我努力投入,希望帶來改變的領域。推動美中關係,就是要在共同關心的議題上,做出實際的成果,讓兩國人民看到這種關係的價值。
常有人問我,「你難道不擔心中國人發明了更好的資本主義,他們就要搶走我們的午餐,超前美國?」我都回答,相信我,沒這回事。不要害怕競爭,中國不是威脅,事實上,高估中國實力的風險,比低估中國更大。
唯一威脅到美國在全球經濟主導地位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政治體制。失靈的政治體制,正在妨礙美國經濟重建競爭力。
書裡有一章,提到金融海嘯以及中國官員如何看待這場危機。○八年六月,我們在美國舉行「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中方代表是當時的副總理、主管金融的王岐山,他也是書裡提及的主要人物之一。
我跟他從九○年代就認識,當時我還是投資銀行家,我們一起推動了中國第一個大型IPO(中國移動);他處理中國第一宗金融機構破產案,我也參與其中。
多年來,我一直力促他們開放中國市場,接受歐美金融業者的競爭,這樣才能讓資本市場健全發展。王岐山這批人是改革派,他們雖有意願,卻面臨了保守派強力抗拒。
王岐山:你曾是我們的老師
美國發生金融海嘯,他們的第一個反應都是震驚,因為出事的,都是全世界鼎鼎大名的銀行,花旗、摩根士丹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接著,他們開始陷入極度恐懼,因為中國買了大量的美國債券。開會時,我一如往常,向他們提出開放市場的要求,王岐山卻回答,「漢克,你曾是我們的老師,但現在,你看起來並不怎麼聰明。」
那時還發生另一件事,就在美國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房地美兩大房貸機構的前兩週,我在北京,中國官員告訴我,俄羅斯找上了他們,提議中俄聯手拋售所持有的兩房債券,我聽到這消息,驚訝到說不出話來。幸好中方沒有答應,我們順利接管兩房,避免了一場大災難。
這些事件讓我體會到,美國必須成為榜樣,大家都渴望向最成功的經濟和金融制度學習,你一旦出差錯,在全世界的地位就可能動搖。
眼前的中國,正面對巨大的挑戰,最艱難的任務,就是經濟轉型。
習近平上台時,中國的經濟改革已經停滯了十年,原有的成長模式亟待轉變。要讓一個十兆美元規模的經濟體改頭換面,是一項非常艱鉅的挑戰,而中國人民現在不只關心貪腐問題,還擔心空氣污染、土地產權、食品安全、戶籍制度、收入差距拉大,以及社會福利不足等問題。
所以,習近平最關注的,不是外交政策,也不是國家安全議題,他的優先任務就是經濟改革。他展現了強大的決心,訂出非常大膽的改革計劃。
在他上台前,我就知道他是個強勢的領導人,具有高超的政治手腕,而且非常坦率、不矯揉造作。不過,看到他的改革計劃,我也嚇了一跳,因為我不曾看過世界上有哪個國家領導人像他這樣,傾力推動規模這麼大、範圍這麼廣的改變。
他是中國自鄧小平、甚至毛澤東以來,鞏固權力最迅速、也是自毛澤東以來意識形態最強烈的領導人。他很早就表明,不想追求西方的多黨制民主,也沒有興趣追求西方的價值。
西方人也許很難理解,中國政府一方面開放經濟,鼓勵市場自由競爭,另方面卻又收緊政治、加強管控網路和媒體言論,這樣不是很矛盾?
只有共產黨能讓中國維持穩定
對習近平來說,一點也不矛盾,因為他相信,共產黨是唯一一種既能讓中國維持穩定,又能推動中國經濟改革巨大工程的體制。
但我認為,長期來看,這種矛盾做法會帶來反效果,必定難以為繼,走上失敗。因為在今天的資訊經濟、網路時代,你必須與全世界連結,了解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不論是政治新聞或經濟訊息,都需要知道。(鮑威爾這一個觀點,也是我目前在深思的議題,“如何開放而不走向民粹”)
如果你是公司高管,無法與外界連結的話,要如何打造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美中關係,未來將變得更加複雜。跟中國打交道,美國首先必須了解,今天要對付的是很不一樣的中國,所謂的新常態,不只是經濟上的新常態而已。
習近平不會坐等美國或其他人來宣布中國成為強國,他會以實際行動來證明。中國的外交、軍事和經濟政策都在演變中,美國應該有策略性的回應。
● 鮑爾森在新書中的建議:
作為一個對中國訪問超過一百次、花了近二十五年時間與中國高級官員打交道的人。我想提出以下八條規則,作為建議:
一、幫助那些能幫助我們自己的人
二、創造更透明的環境
三、用一個聲音說話
四、為中國安排更好的座席
五、美國需向中國展示「肌肉」
六、找到更多說「是」的途徑
七、避免意外
八、依據現實情況行事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73411

chiashin wrote:
民主不是唯一的價值!
就我接觸過的大陸人,大多支持鎮壓!
一個理由是基於民族主義,認為如果沒鎮壓,中國可能像蘇聯分裂
一個理由是看到台灣民主化後藍綠衝突對立和薪資不漲;而過去30年,大陸的經濟發展迅速!
民主不是唯一價值,但是中國將"習近平"三個字寫進憲法,為何不願意將"民主"兩個字刪去?為何要留著樣板的人民大會?為何地方底層小官要讓人民直選?"民主"是中共心中的深度矛盾所在,所以只好用 "有特色的社會主義"來模糊帶過,用"堅持中共領導、一黨專政"來設下緊箍咒,這事已不用討論!
中共是菁英政治,政治菁英推舉接班的政治菁英,這會拉高政府效能,中國其實已經是一家公司,中共政治局是董事會,總書記習近平是董事長,李克強是總經理,因為鄧小平規劃的換屆制度,下面的官員,了解有一個目標可以追求,人人爭取績效,很遺憾,如果習近平就此打破成規,以後是否升官全看習一人好惡。換人就會換腦袋,不換人就不會換腦袋,當大家都忙著投其一人所好,即使他忙著打貪,但腐敗仍只會更加普遍,習近平自己其實就是中國的危機所在。如果民主會產生民粹,專制就會融入腐敗。鄧小平的換屆制度其實就是他放進去中國政府的防腐劑。
中共走的就是台灣的路徑,經濟改善,對政治及人民訴求逐步放寬,其實這就是往民主的方向前進! 但是,你的公司老闆會聽你的意見嗎?他們只做他們覺得對的事情!他們覺得對的事情,員工是否覺得是對的,那是不重要的,而高層主管只做老闆覺得對的事情,這就是中國式的菁英政治!包含將誰關起來、包含是否怎樣可以"維穩"、包含怎樣對國家有利、包含怎樣可以維持政權、........。犧牲一些人,那似乎看起來也是沒辦法的,但那個被犧牲的人,每個人都可能是其中之一,而這一切老闆說了算!
民主不是唯一價值,但你被犧牲時,菁英政治是救不了你的! 就像欺上瞞下的"隱匿疫情",誰被犧牲了? 被犧牲的人可以批評老闆,要求老闆負責嗎? 你為何認為"民主"無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