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為了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搞了一場大戲。先是票房破18億的《南京!南京!》電影熱映,接著各種暖場活動,直到9月3日的高調閱兵,宣示自己是抗戰英雄。但你知道嗎?9月3日其實是1945年中華民國定的抗戰勝利紀念日!今天北京在這天大張旗鼓地表演,背後的用意很明顯——兩岸都在爭說自己才是抗戰主力。
那麼,到底誰才是當年保家衛國的真英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場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通過幾場關鍵戰役,看看誰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關鍵戰役:國軍扛起正面戰場
抗日戰爭中,有幾場大戰串起了主線,展現了抗戰的核心脈絡:
- 1932年一二八事變(上海) 日軍挑起事端,中華民國第19路軍孤軍奮戰一個多月,血戰閘北、江灣等地,雖因兵力懸殊撤退,但點燃了全國抗戰的鬥志,打響了抵抗日軍的第一槍。
- 1937年淞滬會戰(上海) 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戰爭全面爆發。蔣介石發表抗戰聲明,國軍第九集團軍在上海與日軍激戰三個半月。羅澱戰場尤為慘烈,國軍與日軍反覆爭奪,戰況慘烈到士兵綁上手榴彈與日軍坦克同歸於盡!最終,國軍因後方空虛撤退,但留下了“800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傳奇,青天白日旗高高飄揚,極大鼓舞了全國士氣。
- 1938年武漢會戰 這是抗戰初期最大規模的戰役,國軍集結百萬兵力,與35萬日軍激戰四個多月。萬家嶺戰役中,國軍圍殲日軍,擊潰其106師團,極大提振了抗戰信心。雖然武漢最終失守,但國軍成功消耗日軍,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幻想。
- 1939-1942年長沙會戰 長沙是華中戰略要地,國軍三次頑強守衛。特別是第三次長沙會戰,司令薛岳用“天爐戰法”誘敵深入,重創日軍,守住長沙,國際社會都為之震驚。
- 1944年衡陽保衛戰 國軍以1.6萬人死守衡陽47天,抗擊10萬日軍猛攻,雖然最終失守,但贏得了國際高度讚譽。
這些正面戰場的血戰,國軍傷亡慘重,犧牲321萬士兵,陣亡206位將領,用血肉之軀頂住了日軍的進攻,守住了民族尊嚴。
中共在幹啥?
相比之下,中共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主要在華北、華中農村和山區打游擊戰,規模小,多為營團級戰鬥,針對鐵路、據點等小目標。抗戰中,中共僅有三次較大戰役:
- 平型關伏擊戰(1937年):林彪率部伏擊,消滅幾百日軍,規模有限,卻被誇大為“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神話”。
- 劉伯承小規模伏擊:受平型關啟發,消滅數百日軍。
- 百團大戰(1940年):彭德懷主導,破壞華北鐵路,牽制日軍,但這行動未經中央批准,毛澤東還批評暴露了實力。
中共的游擊戰雖有牽制作用,但與國軍正面大戰的規模和犧牲相比,根本不在一個量級。抗戰結束時,中共軍隊從不到5萬人擴大到132萬人,民兵260萬,借抗戰壯大了自己。他們甚至有“七分發展、兩分應付、一分抗日”的方針,抗戰只是次要目標。
真相被掩蓋
國軍在正面戰場付出巨大犧牲,卻在中共的宣傳中被淡化,甚至抹去。中共自稱“中流砥柱”,這簡直是個笑話!抗戰勝利是全體中國人的,但流血犧牲的主力是國軍將士。當我們看著《南京!南京!》或9月3日的閱兵,應該記住這段歷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