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歷史不可遺忘,謹記南京大屠殺

侯景原為東魏將領,叛降南梁後被重用,但因權力與地位問題與朝廷不合。
548 年,梁武帝拒絕侯景的政治訴求,他擔心被削權,於是聯合部下起兵反叛。

長期圍城與饑荒
建康被圍近一年,糧食斷絕,百姓吃樹皮、草根、鞋皮。
發展到「父食子、夫食妻」,人肉成為唯一糧源。
街道、民居、城門口堆滿屍體,腐臭瀰漫。

大規模屠殺
殺害梁朝宗室、官員與名士,包括王侯、將軍、文臣。
百姓若反抗或被懷疑勾結外軍,立刻處死。
殺戮不限男女老少,屍體棄於城外或江中。

酷刑與殘害
剖腹、刖足、割耳、剜眼、焚燒活人。
有的以餓死、凌遲等方式折磨士人與將領。
軍中比賽殺人數量,取人首級示威。

掠奪與破壞
府庫、民宅、寺廟被洗劫一空。
金銀財寶、糧食、婦女全部充作軍資與士兵享用。
宮殿、寺觀被焚毀,古籍、文物大量散佚。

社會秩序崩潰
朝廷被架空,皇帝淪為傀儡。
各地軍閥趁亂割據,建康失去中央控制功能。
大批百姓淪為奴隸、被販賣或被迫隨軍。

饑荒與瘟疫
屍體無法掩埋,引發疫病蔓延。
倖存者多為飢瘦如柴,或精神失常。

這場動亂持續三年多,最終在 552 年侯景兵敗被殺,但南梁國力已崩潰,士族凋零,成為南朝走向滅亡的轉折點。

參考文獻:《梁書》
2025-08-11 19:07 發佈
「湘軍南京大屠殺」,發生於1864年7月,由曾國藩之弟曾國荃率領湘軍攻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後,對城內進行大規模屠殺與焚掠。這場屠城事件是南京歷史上最慘烈的災難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引趙烈文《能靜居日記》記載曾國荃率湘軍攻入南京城後的情景:「湘軍『貪掠奪,頗亂伍。中軍各勇留營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被戳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均被虜),老者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方。』凡此均為曾國荃幕友趙烈文目睹所記,總計死者約二、三十萬人。」太平天國天京城破三十餘年後,譚嗣同在南京仍聽當地人說:「(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入於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

根據《金陵被難記》與《金陵省難紀略》也可以得知南京屠殺慘況,百萬人被殺

嗚呼!粵寇之禍極矣!賊蹤蔓延,幾徧各行省,軍興至十五六載,民人被其害者,奚啻數百萬。而金陵爲賊首巢穴,盤踞最久,蹂躪尤甚。城未破時,城中人民以口計者一百六十餘萬,其後蓋十不及二三焉。噫,何其酷也!張先生子和自賊中跳而免,既乃以所目覩筆之爲書。先生第四子季直與余交最契,今年秋遇於武林,出是書畀余,讀之不禁爲之慨然三太息也。嗚呼!方賊勢盛時,屠殺焚掠之慘,母求死子,妻求死夫,招魂野哭之聲,與夫新婚無家之別,豈冀有一日者,骨肉完聚,左飱右粥,復得爲優游盛世之民乎哉!幸值國家中興,將帥用命,王師龍驤電埽,東南名城,以次底定。余嘗於壬午之歲,薄遊秦淮,莫愁桃葉,歌舞臺榭之盛,雖不逮昔之所聞,而市廛殷振,士女燕衎,蓋距賊之平久矣。嗚呼!人當困苦患難,其意但求苟且旦夕之安而已。迨承平既久,而起居服御之侈,乃過於曩時。人情居安而忘危,大抵然也。讀先生之書,其或知所警惕也夫!賊之至金陵也,先君子時館真州。及真州之陷,先君子倉皇出避,距賊咫尺耳。後在陽羨有《真州紀略》之作,中間述金陵之事,未若先生之詳,然有足與先生之言相證左者。自先君子之歿,而此書亡失,至今以爲憾也。季直獨拳拳於先人之手澤,且將刻以示後,而屬余序之。嗚呼!茲益所以見余不孝之罪,而重其感也與!光緒戊子冬十一月海鹽朱福詵謹序。
中褲褲

說文革並不能抹煞日軍的惡行,也無法抹滅你是中國人的事實。

2025-08-12 19:18
a70569929

文化大革命比南京屠殺嚴重太多了...說南京大屠殺是誇大宣傳仇恨仇日轉移内部壓力...文革對中國是文明喪失的大屠殺....

2025-08-14 6:28
我只知道紅綠都是聯日反抗戰的…

1937八月二十二日中共洛川會議,為了害怕紅軍被國府控制(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而提出不要和日軍正面衝突(賀龍、徐向前、聶榮臻等回憶錄),也就是七二一方針的(七分發展、二分妥協、一分抗日)
1937九月潘漢年被毛派往上海從事間諜行動,後來回延安,再至香港(1939五月)
1937九月毛於延安指示華北八路軍:“整個華北工作,應以游擊戰爭為唯一方向…華北正規戰如失敗,我們不負責任。”
1937十二月南京大屠殺(毛淡化為南京失陷,中共教科書直到1979才正式出現南京大屠殺一詞,1939有海南島大屠殺、1942有浙贛大屠殺、1944黔桂大屠殺)
1938毛派袁殊至上海與日本外務代表岩井英一聯絡,後來與汪精衛也有聯絡
1939九月在袁殊的介紹下,岩井英一與影佐禎昭和潘漢年見面,會談記要(1.日軍與中共部隊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互相和平共處。2.中共負責保護鐵路交通安全,不得破壞。3.中共可到日佔區採購戰略物資。4.日軍對中共開放長江封鎖線。5.中共人員物資可順利在長江兩岸通行。)
1939十一月袁殊於岩井公館成立“興亞建國運動”本部
1940四月十六日中共黎城會議時,楊尚昆“反對頑固勢力的鬥爭要做到有理、有利、有節的政治藝術,即消滅了國民黨,還要國民黨有苦說不出”
1940七月二十四日國府對中共提出四點要求(1.陝甘寧邊區改稱陝北行政區,隸屬行政院、2.劃定十八集團軍與新四軍的作戰地境,以閻錫山為司令官,朱德為副司令官、3.十八集團軍與新四軍於一個月內開往指定地區內、4.十八集團軍編為三軍六個師五個補充團,新四軍編為兩個師),而國府給予中共的軍費也是比照這個兵力並等同國軍來核發,只是中共將其用做宣傳與外圍團體,不足之處再用土改鬥爭、種植鴉片與走私等收入補足(如綏德的“抗敵商店”與延安的“光華商店”都是買賣日貨的據點;走私路線:1.包頭經綏德到延安再轉至隴東與寧夏;2.陝北的黃河渡口轉至陝中與陝南;3.濟南向西轉至豫北晉南;4.蕪湖向西轉至皖南鄂贛一帶;5.蚌埠向西轉至皖北豫西一帶;鴉片來源:1.日佔區的熱河產煙區,經十八集團軍駐守處轉至自由地區銷售,中共收過境稅,每兩鴉片法幣八元;2.在陝甘寧指使農民種植,收成後三成到四成收購,七成到六成繳交中共;鴉片走私路線:1.宜川韓城;2.耀縣柳林),由此可證明中共對外宣稱國府剋扣其軍費之不實
1941四月十三日,日蘇中立條約簽訂,相互承認外蒙與滿洲國,蘇並要求中共與國府合解,但蘇對中的援助就此停止,這也讓日軍能發起太平洋戰爭,同時中共也不再主動抗日,甚至支持日軍偷襲國軍(抗戰初期中共偷襲張蔭梧的河北民軍、1940年攻擊朱懷冰部、1941公然叛變,之前叫“摩擦”、1942於浮山襲擊六十一軍、1942於萊陽襲擊十二師、1943襲擊山東省政府、1944日軍一號作戰時偷襲平漢路以東之國軍等)
1941五月七日晉南會戰開打,日軍進攻國軍山西中條山陣地(軍隊為1937太原會戰後徹下來留在山西的軍隊)中日作戰中,八路軍與日軍一起夾擊國軍
1944八月十六日到十二月八日,桂柳會戰(日軍一號作戰),後三地合稱豫湘桂會戰,中共趁機偷襲平漢路以東之國軍,並將國軍的部署作戰計劃透過日軍特務交給日軍,希望日本的進攻讓中共能向西北擴張地盤,蘇聯也趁機在新疆製造動亂以配合日軍,中共也在此時入侵甘肅
1864年7月,曾國藩和曾國荃率湘軍攻破當時的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市)後屠城,死傷無數。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頭」、「曾屠戶」等詞稱呼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又有一說,「曾剃頭」此一外號來自曾國藩治軍極嚴,小過即斬,號稱「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1864年湘軍攻破天京,對無辜平民展開屠殺與搶掠,當時的南京城被燒毀,平民死傷無數,南京人咸恨湘軍,稱曾國藩為「曾剃頭」、「曾屠戶」,曾國荃被喚為「曾老饕」

曾國藩惡狠狠地說:要使太平軍余部 (行無民之境,猶魚游無水之池。居不耕之鄉,猶鳥居無木之山)
也就是說,就應該把太平軍活動區的老百姓全殺光!

接下來是重點,看看毛澤東對曾國藩評比,真是讚譽不絕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曾國藩是個勤奮、能幹的人,懂得用兵,湘軍能打敗太平天國,這是他的功績。」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附錄《曾國藩自述》「曾國藩一生戒慎恐懼,勤於修身,能苦行,為人處事謹慎,這是他立身之本。」
《論持久戰》(1938年)「歷史上有些人物,不管他們的思想有多保守,但他們的行動卻能拯救國家,曾國藩就是這樣一位人物。」
1939年毛澤東給賀子珍的信中「曾國藩勵精圖治,苦心經營,勤於修身,治軍嚴明,為晚清中興立下汗馬功勞。」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中也曾提及「曾國藩的精神,是克己復禮,勤奮好學,堪為後人楷模。」
不必再謹記,怨恨轉換行動!

即刻上報中南海,准予核彈報復之

以“無差別完全毀滅”為最高目標

島毀人亡,與深仇大恨一起落入無間地獄

往後不再回憶,一切已灰飛煙滅,無仇無恨也
提醒是必須的,南京史上最大的屠殺,中國人不該淡然處之
歷史不可遺忘,讓悲劇不再輪迴
侯景太遠了 近代曾家兄弟的太平天國 天京(南京)攻陷戰

數倍於日本那次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1864年7月19日)才是南京人該記得的日子

譚嗣同《北遊訪學記》:「頃來金陵,見滿地荒寒現象。本地人言:髮匪據城時,並未焚殺,百姓安堵如故。終以為彼叛匪也,故日盼官軍之至,不料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悉入於湘軍,而金陵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

譚嗣同《仁學》:「一經湘軍之所謂克復,借搜緝捕盜為名,無良莠皆膏之於鋒刃,乘勢淫虜焚掠,無所不止,卷東南數省之精髓,悉數入於湘軍,或至逾三四十年,無能恢復其元氣,如金陵其尤凋慘者也。」

郭廷以在其所著《近代中國史綱》亦引趙烈文《能靜居日記》記載曾國荃率湘軍攻入南京城後的情景:「湘軍『貪掠奪,頗亂伍。中軍各勇留營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被戳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均被虜),老者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方。』凡此均為曾國荃幕友趙烈文目睹所記,總計死者約二、三十萬人
歷史不分遠近,都能知古鑑今,
最可怕的是,統治者要教育你對特定歷史不可遺忘,甚至仇恨早已不存在的敵人

甚至還可以禁止你有歷史記憶,中國四十歲以後的人幾個知道64是啥呢,
中國老人,有幾個人敢回憶說64是啥呢
南京照相館上映
再度掀起反日情緒
原本在觀望的日資都縮了
習總是覺得經濟死的不夠快嗎
andye

中國人越窮時,給一點小利就容易控制了...

2025-08-12 11:59
TONY1978 wrote:
南京照相館上映再度掀...(恕刪)


這種智障的問題,AI就可以解決了

從經濟和外交的角度來看,一部像《南京照相館》這樣聚焦南京大屠殺和日軍侵華暴行的電影,確實可能在民間情感層面激起對日憤慨,但它對日本企業投資中國的實際影響未必會很大,原因有幾個層次:

1. 投資決策邏輯不同於民意情緒

日本企業在決定是否投資中國時,主要考量的是市場規模、供應鏈完整性、勞動力成本、政策環境等經濟因素,而不是單一的文化或輿論事件。

即便存在民間反日情緒,只要官方沒有出台限制措施,企業通常仍會根據利潤和風險評估行動。

2. 中日之間已習慣“政治與經濟分開”

過去二十多年,中日之間時常爆發歷史問題相關的爭議(教科書、靖國神社參拜、釣魚島事件等),但雙方貿易和投資在大部分時間內仍持續。

日本投資者會將此類情緒波動視作短期輿論事件,而非長期政策風險。

3. 真正影響投資的通常是政策與地緣風險

如果此類電影之後伴隨的是中國對日更強硬的官方立場、限制合作項目或增加投資審查,才會對日本投資形成實質壓力。

否則,單靠文化作品,頂多影響品牌形象或消費者偏好,不會根本改變跨國資本的佈局。

4. 對消費市場的間接影響

如果電影引發廣泛的反日消費潮(抵制日貨),某些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日本品牌可能短期銷售下滑,這會影響企業的中國市場策略。

但對那些B2B製造業、供應鏈型投資影響有限,因為它們並不依賴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情感選擇。

總結來說,這種電影會在民間激發情緒,但只要中國政府在經濟層面繼續保持對外資開放態度,日本投資者多半會把它當成文化層面的短期現象,不會立刻撤資或大幅減少投資。
真正可能讓投資動搖的,是政策信號、地緣政治升溫,或直接的經貿制裁風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