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你太美)蔡徐坤:熬過來,就是變強大的過程 !

這一年,娛樂圈因《偶像練習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進入「偶像元年」,一波偶像藝人迅速收割年輕人的追捧。其中,坐擁千萬粉絲的蔡徐坤,被定義為2018年的流行文化符號。但在互聯網話語權之下,蔡徐坤卻一次次被「流量」裹挾。潘長江的微博被黑粉攻陷,輿論趁機也將矛頭指向同是網路暴力的受害者蔡徐坤,彷彿他是這場鬧劇的始作俑者。即便蔡徐坤回復稱:「網路暴力向來傷人,別讓別有用心的人得逞」,但過分解讀並沒有結束。在與蔡徐坤無關的微博熱搜下,也總能看到營銷號、鍵盤俠帶他的名字一博關注;今年4月5日,蔡徐坤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了首場個人海外公演《ONE》,並首唱了最新原創單曲《Hard To Get》。門票一搶而光,現場氣氛熱烈,卻有不懷好意之人散播關於演出的不實言論。

而紛擾的輿論之下,蔡徐坤卻一直默默專注於音樂作品。一年間,一張團體專輯,七首原創歌曲,17場巡迴見面會,6場海外公演,超過150個音樂舞台的呈現……在所有採訪中,蔡徐坤每一句話都離不開音樂和創作。他只想當一名音樂人,從未偏離路線,且試圖顛覆外界對速食偶像的刻板印象。可惜,在流量談資的時代,鮮少有人願意深入了解。

2019-04-20 0:43 發佈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為了《Wait Wait Wait》在《中國音樂公告牌》打榜的4分鐘舞台表演,蔡徐坤推掉了近一個月的行程來做準備,前期排練了21次,每天都會帶五六件T恤埋頭練舞,「我希望舞台是一個作品,會永遠留下來,不僅僅是一次性的唱跳。」不僅如此,前期的舞颱風格,例如王座的設計和迷幻的燈光,道具擺放在哪裡,如何切換鏡頭,蔡徐坤都會把自己的想法與導演探討;到了後期剪輯,行程緊湊的他仍堅持和工作人員一起泡機房,盯成片,力求每個舞台細節、表情的捕捉,都達到他心目中最好的效果。

節目組工作人員稱,很少見到藝人會對自己的表演如此親力親為,「他真的很認真地在做每一件事,對自己要求也很嚴格,這種態度感染了我們。」

克制,必須存在

極度克制,是與蔡徐坤接觸過的記者們最常用的形容詞。面對採訪,任何質疑性的話題,蔡徐坤總會以理性的方式認真思考並回應,示人以最平和的處事態度。去年8月,他與新京報聊到首張EP時,談及創作滔滔不絕,但卻未顯露出興奮過了頭的模樣。沒有特別激動,也沒有特別平淡,一直保持適中,是蔡徐坤的日常狀態,「有時候是刻意壓抑自己,有時候必須壓抑自己。因為如果沒有謙遜的心,就沒辦法進步。」

但在梁歡掌鏡,蔡徐坤自述的微電影的片頭,卻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偶像,被允許自省嗎?停得下來嗎?」在這部偏藝術性的紀實作品中,梁歡用犀利的筆觸,記錄下流量時代符號的內心拷問。「過度曝光,會不會透支期待?」「如果不是偶像,還有沒有人聽我的音樂?」蔡徐坤曾向梁歡袒露:為什麼許多人攻擊他只有流量,沒有作品?梁歡開導他,「把精力放在音樂上,認真對待每一首歌,而不要想著去向誰證明自己。」


KUN&IKUN。

從17歲進入這個圈子開始 ,他便承受起網路上的惡意言論攻擊,於是在後來的任何場合,他都只願意聊當下的音樂創作,不願談及其他。 「第一次聽到外界不好的言論時,尤其是帶攻擊性言論的時候,是很沉重的打擊,尤其當時年齡還小。」他覺得,「但當你熬過來的時候,你會覺得無論外界什麼樣的聲音,都沒關係,總有支持你的人,你也有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就是變強大的過程。」



发凡凡还有些流量,鸡你太美实在辣眼睛
台湾娱乐圈,在亚洲好歹也号称是仅次于日韩的水准,怎么居然会【清1色】的为了1个跳舞就像只野猴子似的所谓偶像(简直是侮辱了偶像这个词)摇旗呐喊,至今也没见到哪怕1个站在另1边的台湾人。。。

难道你们台湾娱乐圈已经彻底堕落为菜徐坤那样的水准了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