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看某些人在狂推一國兩制

但從沒想過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人民
過的如何

鳥籠屋


廁所屋
廚房就是廁所!香港「劏房」悲歌 住戶:聞著臭味煮飯
blob:https://www.hk01.com/f59290ad-2958-47ed-9141-865f16122b6b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台灣想要過的跟香港一樣的生活嗎??

這些香港人真的活得不容易



香港政府只顧著在大型基建花錢,建個公屋給我們住也沒有點做。

五毛紅毛過來炒樓,香港人就要閉嘴
月薪沒過港幣50000就不要想住私樓。

幫這些香港人,把這影片宣揚出去

Btw 完結的部分很長XD
2019-04-04 17:36 發佈
lordkon wrote:
看國民黨某些人在狂推一國兩制

但從沒想過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人民
過的如何...(恕刪)
那個國民黨在推一國兩制?你最好給我拿出証據,不然我告你毀謗國民黨。
old_hsiao wrote:
那個國民黨在推一國...(恕刪)


金門縣副縣長吳成典表示,金門跟對岸的廈門可以打造「雙子城」,甚至「一國兩制」也可以在金門做


他到底是新黨的還是國民黨

吳成典,新黨金門縣政治人物,曾任金門縣副縣長、立法委員、國大代表,2009年金門縣長選舉落敗後擔任新黨副秘書長。原籍金門縣烈嶼鄉上庫村,其堂弟為偶像團體飛輪海成員吳尊。 維基百科
出生: 1957 年 5 月 10 日(61歲),烈嶼鄉
政黨: 中國國民黨
哈 這也能怪老共
你見上海北京深圳廣州住鴿子籠的
怪老共不如先去謝謝那些李嘉誠
老共能治理香港
那些港獨份子早就被先修裡了還能這麼囂張
轉載

作者:粗人一個 时间:2018-11-18 20:28:53
  97時,時任特首董建華推出租置計劃,住在公營房屋的市民能以超低價並不用補上地價的購買自己正在租住的公屋。然後逐步逐步把每一個公屋屋村都列入這計劃。
  但當時的反對聲音很大,因為炒樓的業主,資產大打折扣,更什至高桿杠的人出現負資產。
  最終,董特首計劃剎停了,也下台了。
  房價回升上來。

  一直到03年,有沙士事件,香港的樓價再度暴跌。經濟處於非常低迷,九龍灣淘大花園當時最便宜二十多萬總價就能買了,四五十平方米(現在6百萬左右)。
  當時,銀行都手持著一大堆銀主盤待便宜出售,失業率出現26%,同一個就業職位少計6-7個人在爭奪。
  當時即使你有錢你也不敢去買房,因為隨時失業,失業了基本也好難找到工作,工作保不了你連生活都成問題。

  03年時任特首曾蔭權,任內停建所有公營房屋,停止覓地發展,並引入開放自由行暢旺經濟消費。
  此時美國大開水喉,QE不斷印發美金鈔票,令息口長期維持超低利率,刺激了本地消費買房,減少供房壓力。樓市逐步逐步回升。

  一直十幾年過去了,除了08年樓價有過短暫回落後,根本香港單位與土地都長期供應不足,覓地建樓困難,收地成本高昂。
  政府也一直害怕重滔97/03步伐,樓價低,失業率就會成反比的高。因此也一直奉行高地價政策並一直有心托市。

  時到今天,樓價只能有一點調整期,卻好難大幅回落。
  因一旦大幅回落,就會相扣著整個經濟就業。
  但卻跟市民的一般購買力完全脫節。

  換句話說,死局!

  註:小弟是香港窮人房奴一名。
樓主應該是沒看過英國時期的香港電影<<籠民>>

勸樓主
籠民問題真的不適合拿來反擊一國兩制

.....因為英國時代就有了

趁現在還沒有中國網友拿當年籠民們的居住環境來打臉
趕快換個話題或換張更誇張的圖比較好

小樓昨夜一又東風 wrote:
轉載
作者:粗人一個...(恕刪)

政府賣地賺稅收也很爽
https://www.oneday.com.hk/en_US/residential/hong-kong-to-rent/

About Renting Apartments, Flats And Houses In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is able to keep its income and corporate taxes so low since a large chunk of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s revenues come from these lucrative land sales to big-time property developers...
香港人說,香港房價必須這麼貴!
原創: 紫竹張先生 紫竹張先生 7月8日

大家都知道,要輪瘋狂的樓市,北京上海只能算第二名,第一名當之無愧的屬於香港地區,房屋單價為世界第一,各項地產價格數據完勝東京、紐約、北京等城市,高到什麼程度呢,一個車位能賣600萬元,車位比車貴,房子比人貴。整個香港的房屋均價目前是22-30萬一平米,注意是全港均價而不是最貴的豪宅區。

為什麼香港樓市這麼貴,有人給出了三大理由,那就是地少、人多、經濟發達,但是我們仔細推理可以發現,這三條理由全部站不住腳。
香港的土地一點都不少
有人說香港彈丸之地,承載了如此之多的人口,房價必然上漲。地少人多會導致房價上漲這個邏輯支撐了日本的上一輪房價大泡沫,已經被證實為偽命題,而人口密度比香港還大的新加坡,多年來房價始終平穩,更是徹底的證明這個論斷是錯誤的。更有利的證據是,香港的土地一點都不少,只是都沒開發而已。
根據目前的數據來看,整個香港的土地,目前有接近80%尚未開發,這些土地如果不用於商業和工業,全部造成住宅,每提供1%的土地,可以解決100萬人的置業問題。至於有些人拿香港多山,丘陵地區開發困難說事,認為這些土地不能開發為住宅。我想說的是這話簡直太業餘了,中國目前的土木技術,上能平山下能填海,香港如此之高的房價,就算是喜馬拉雅山,開發商都能給你挖平了。
目前的現狀是,香港一方面房價暴漲,一方面仍有大量的儲備土地和閒置土地,全香港1100餘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僅郊野公園就有400多平方公里,而與此同時,香港人均居住面積16平米,大量香港人居住在鴿子籠裡,住房痛苦指數全球第一。

為什麼香港寧願房價這麼高也不增加土地供應,下文會有仔細分析

香港人多也不是房價上漲的理由
很多人說,香港人多啊,且人口持續湧入,所以房價必然上漲。但是其實,100年來,香港的人口始終的爆髮式增長的,但是歷史上香港的房價從來沒有成為人民的沉重負擔,香港的房價實際上是最近一二十年開始暴漲的,但是與此同時,最近十年香港的人口增速卻是是歷史上最慢的,所以人口持續增長是導致香港房價上漲的論斷站不住腳。

我們可以看到,香港自開港以來,人口從0開始始終持續增長,建國以來增長速度維持恆定,基本就是20年翻一倍的速度,這個人口流入速度是很恐怖的,這和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分不開的。但是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知道香港的人口流入是一種常態,而不是突然發生的意外,那麼為什麼以前的房子沒人喊貴,現在的房子人人喊貴,這就有問題了。

香港經濟好更不是房價暴漲的理由
至於第三個理由,香港是金融中心,經濟好收入高,所以房價上漲是正常的,這就更不對了。香港是很富裕,但是也沒那麼富裕,人均收入超過香港但是房價不如香港的城市,全球到處都是,東京、紐約、倫敦、巴黎,哪個比香港窮?但是他們的房價遠遠不如香港。
甚至,這些城市的房價只是香港的零頭,真的只是零頭,2018年香港均價是20多萬一平米,把最前面那個2抹掉,就是東京、紐約、倫敦、巴黎的房價均價。
所以,房價高要求人均收入高,這樣才符合基本面,但是人均收入高卻不一定房價高,這是有多國數據作為鐵證的。

香港房價的歷史
既然這些都不是香港房價高的原因,那麼香港房價高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這就要看看香港的房價歷史了。
香港房價高最大的問題是港府手中有地但是卻不賣,擴大土地供應壓制房價,非不能也,實不為也,而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源,居然在於香港人民自己。
首先,我們從上面的香港人口歷史走勢圖可以看到,100年來,香港的人口始終是在持續增長的,而香港的經濟在百年來也始終在持續高速增長,所以香港一直是一塊夢想的淘金之地,在這種人口持續湧入、經濟始終高速增長的城市生活,你做什麼都賺錢,香港人也一直有炒房的傳統。
而香港樓市泡沫的巔峰,出現在1997年,這次泡沫峰頂的衝擊點始於1995年。
這一年,離香港回歸只有2年,關於回歸後香港的發展是港人最喜歡討論的話題,大陸13億的人口讓香港的房地產炒作有了無限的想像力和故事可以洗腦。
「大陸一定會接盤」,這是95年響徹香港炒房界的口號,理由很簡單,香港那麼富,大陸那麼窮,香港回歸之後,大陸的有錢人一定會源源不斷的進入香港當接盤俠,其理由和邏輯,和今天中國人認為富起來的農民工一定會當大城市的接盤俠差不多。
當時的香港,不買房的是傻子,在最瘋狂的時候,剛買房一個月就暴漲15%是常見的事情,買到就是賺到,越等越後悔,當時香港的種種亂象,和今天的中國差不多。
在97年的香港,所有港人無心工作,每天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哪裡又開新樓盤了,因為買房人太多,整個香港的房子供不應求,所以不得不實行搖號制度。在這種排隊搖號的制度下,買到就是賺到,很多人搖到房子之後轉手一賣就是幾十萬的差價,等於幾年的工資,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人肯安心工作,一有新盤放出,馬上就是全港排隊搖號。
香港人把這種盛況,稱之為炒樓花。
這一切,在1997年都成為了泡沫幻影,在97年,香港的樓市發生了二件大事,那就是亞洲金融風暴和特首董建華上任。
1997年,金融風暴席捲亞洲,香港也遭到了索羅斯的攻擊,雖然在大陸的鼎力支持下勉強擊退了國際炒家,但是香港也元氣大傷,港股和樓市同時暴跌,香港樓市直接腰斬,這一次的暴跌是香港樓市的漫漫熊途的起始點。
但是僅僅一次金融攻擊只能打斷樓市上漲的趨勢,而不能終結,08年金融危機的規模和傷害比97年金融風暴要大的多,也沒改變中國房價的上漲即是明證,真正逆轉香港房價的人,是香港特首董建華。
1997年,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宣誓就職,在當時的香港,高房價引發的民憤鋪天蓋地,報紙媒體都在聲討香港的高房價摧毀了香港人的夢想,壓制了香港的經濟。沒房的人在罵政府,想有房子住;有小房子的人也在罵政府,想買大房子;有大房子的人也在罵政府,想買更多的房子。所有人都在說自己置業難,買不起房,恩,和今天的中國人差不多。
於是,作為首任特首,董先生想一舉解決這個港人置業難問題,他提出了八萬五公屋計畫,想要讓全港人都安居樂業,在這個雄心勃勃的計畫中,董特首提出:
1、每年興建的公營和私營房屋單位不少於八萬五千個
2、十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
3、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縮 短至三年
十年內,讓全香港人都買得起房,都有自己的住宅,香港人安居樂業,再也不用發愁住房問題,這是不是個好政策,好政策啊,全港人都拍手叫好,稱之為大善政。那麼董特首是不是打嘴炮光說不干呢?不是的,董特首說到做到,上任當年就大興土木建設公屋,每年八萬五的建設計畫一點折扣都不打,第一年開建的房屋甚至高達十萬套,新官上任三把火,董特首這是憋著勁要做一個大政績。
從2000年開始,董特首的廉價公屋建成開始入市,這一下可不得了,巨量的供應瞬間摧毀了市場,1999年剛大幅反彈20%的香港樓價應聲跳水,在巨大供求預期之下,香港房價一路走跌,在2004年跌至谷底,六年間跌了七成。
從1997年底開始,香港的剛需們抗了大概五六年,到了2003年初左右,扛不住了,陸陸續續的開始有人因為房屋被銀行沒收拍賣而自殺,在當時的香港,負資產者有10萬戶之多,95-97年買入房產的人悉數被套,不僅自己拿來當首付的一輩子的積蓄沒了,還倒欠銀行幾百萬元,一個月2萬的月供讓很多家庭不堪重負,勉強抗了幾年之後幾乎耗盡了所有的力量,當因為種種意外被公司辭退的時候,房屋被沒收拍賣,然後銀行通知你還欠幾百萬,以後一輩子都在還債的陰影中,自己還沒有工作,自殺就成為不少人唯一的選擇。
這個時候香港人才突然發現,他們要的不是便宜的房子,而是只允許自己購買的便宜房子,他們實質上要的是投機暴富,要的是洗劫別人的財富來達到自己富別人窮的目的。持有大量的房子的人不希望房價下跌,持有一個房子的人也不希望房價下跌,甚至只持有四五十平米蝸居的貧民,也不希望房價下跌,因為房價下跌切切實實的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只有那些徹底的無房者,才會支持房價下跌,但是連工作一輩子連一個超小戶型的房子都沒有的人,又有幾個呢,這樣的人又有多少話語權和組織能力呢。
於是,2003年7月1日香港街頭爆發50萬人大遊行,抗議香港房價下跌,要求港府救市,董建華滾蛋,八萬五公屋計畫是造成香港房價下跌的主要原因等等言論充斥媒體。沒有人會承認自己當年是因為貪婪或者愚昧高位買入房產的,他們把一切原因都推給政府。挽救負資產者,拯救香港中產階級,讓房價上漲居然成了最大的政治正確。
於是,八萬五公屋計畫被實質暫停,大幅減少供地數量,董建華想讓全香港人都安居樂業做一個大政績,結果成了最大的行政敗筆。
2005年,董建華黯然離任,香港在繼任特首的帶領下,房價就開啟了一路飛漲的模式,到今天已經翻了五倍。香港人再度成為房奴,高房價讓港人不堪重負,壓制香港經濟活力的論調再次出現在媒體之上,要求政府想辦法讓香港人能安居樂業,和1997年的輿論差不多,歷史總是在不斷的輪迴。
但是這一次,有董建華悲慘的先例在,還有哪個香港特首敢讓每個香港人都住得上房。
哈哈國民黨沒有推一國兩制阿!但國民黨的馬英九說不排除統一,反對台獨,不使用武力,這網路上都查的到,吳敦義也是說,簽訂所謂的和平協議,但共產黨說得很清楚九二共識就是精神就是一中,所謂的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國兩制是習近平提出的現在進行式,
這意圖非常明顯阿,打壓台獨(就是在打壓多元的聲音),這個走回一黨專政,獨裁政權又有什麼差別,你可以解釋一下?
歡迎理性討論,如果是人身攻擊或者威脅,那這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了

mindcry wrote:
政府賣地賺稅收也很...(恕刪)


香港稅收不上繳中央
不用繳保護費買軍火
錢多的花不完都發霉了
還差賣地的小錢
董建華的公屋計劃地都白送市民不要錢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