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紅色滲透:被中國買下的台灣新聞

紅色滲透:被中國買下的台灣新聞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根據美國「自由之家」所公佈的《2010世界新聞自由度報告》,台灣的新聞自由度在2008年排名亞洲第1,全球第32;2009年退居亞洲第2,全球第43;而2010年則遽跌到亞洲第8,全球第47。2018新聞自由指數(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表明,台灣的排名上升至42位,重歸亞洲第1位。
台灣新聞自由度之所以會發生這種起落現象,緣於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台灣研究媒體的學者們發現,台灣媒體的政治環境是自由的,出現媒體報導偏離真實原則的亂象,一則緣於本島政治傳承的因素形成了媒體政治站隊,二則是因中國挾強大的政治、經濟力量介入,這才使得台灣媒體陷入一種少見的混亂。
「自由之家」在《台灣2010年新聞自由度報告》中提到一些與台灣新聞自由度下降的相關事件,比如大陸台商集團在台灣併購報紙和電視台、中央社以及公共電視高層人事變動、政治和商業利益對媒體報導所產生的影響、金融海嘯之下媒體的「置入性行銷」增加等,也特別提到中國政府對台灣言論自由可能產生的影響。
比如:有法輪功背景的新唐人電視台在中國「十一」期間(即中共建政紀念日)遭到干擾;維吾爾流亡領袖熱比婭被台灣當局拒絕入境;在報導對北京而言具有「政治敏感性」的西藏、新疆、法輪功等新聞之時,媒體自我審查的情形越來越多。《中國時報》資深記者黃哲斌於2010年12月辭職後,在部落格上發表文章,揭露台灣新聞媒體受金錢左右的現象。他在文中解釋,「業配新聞」就是「廣告主付費,卻包裝成新聞,意圖與媒體共謀,唬弄消費者的廣告形式」。
台灣新聞自由度下降的原因,還包括某台商購買媒體後影響編輯政策,使其喪失獨立性。編輯部根據老闆的政治立場轉向,導致其新聞自由的程度受到懷疑,連累了全台灣在國際上的觀感。以下是美國「自由之家」在年度評論旺旺中時集團的內容:
自從蔡衍明這位在中國具有龐大商業利益的商人在2008年11月買下中時集團後,2009年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包括蔡衍明自己對中時集團的評論),標誌中時集團編輯政策的轉向,緩和了對馬政府、北京當局或改善兩岸關係上的批評。這也提高了中國政府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台灣的言論自由的憂慮。

「報告主任,我們買了中時」

2008年3月,馬英九在台灣大選當中勝出,藍營翻盤,中國方面加強對台灣媒體的滲透,標誌性事件是旺旺集團斥資買下台灣媒體龍頭之一的中國時報文化集團。旺旺集團以親中聞名,該公司董事長蔡衍明以個人投資名義,斥資204億台幣買下中時集團旗下《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時報週刊》、中天電視及中視等媒體,創報近60年的中時報業易主,讓台灣媒體版圖出現重大變動。
值得關注的是,這位本對傳媒文化事業毫無興趣的蔡衍明在收購中時集團3個月後,又收購了累計虧損數十億港元的香港亞視,並取得亞視49%的控制性股權,引起香港輿論的憂慮。
蔡衍明的資金來源受到質疑,雖然無法查明其來源,但蔡與北京政府官員的關係卻是有目共睹。2008年12月5日,蔡衍明買下中時集團後,曾面見國台辦主任王毅,說明收購中時集團的過程,並指稱收購中時是希望「借助媒體的力量,來推動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王毅當場表態說:「如果集團將來有需要,國台辦定會全力支援。」
這場外界原本不知情的會晤,因旺旺集團在中國發行的內部刊物《旺旺月刊》曾發表短文並配以王毅及蔡衍明兩人會面照片報導,《天下》雜誌2009年第2期以此文為據,以〈報告主任,我們買了中時〉為題加以諷刺報導。報導根據兩人會面的照片,形容蔡衍明「挺直背脊,以身體三分之二坐姿坐在沙發上,雙手緊握放在大腿上」的恭謹之態,而「報告」一詞往往用於下級對上級,意在諷刺國台辦與蔡衍明之間事實上的領導與被領導關係。
蔡衍明在中國大陸投資巨億,早就以中國為其事業版圖的核心,在其入主媒體後,對媒體有許多自己的規訓。比如要加重中國的新聞比例;對台灣歷史上的「二二八事件」要改寫成突顯中國在這道台灣歷史傷痕中的「英雄」角色等。蔡衍明將中時集團報系當作自己謀求中共重視的資本,自他從時報余家手上買下「三中」──中時、中視、中天以後,就頻頻邀請中國高層及同業前往中天參訪,一週兩、三團也不足為奇。有中天電視的主管戲稱,當時為了接待中國貴賓,每天上班可以看公文的時間只有不到10分鐘。

當媒體成為另一個政權的喉舌

蔡衍明視民主政治下的選民與政府高官的關係,如同企業的僱員與老闆的關係。蔡衍明要求中時「不應批評總統與政府官員」,因為「公司老闆不好,你應該做的是離開公司,而不是批評老闆,馬英九就像是大家選出來的老闆,所以我覺得不應該批評」。電視主播黃鵬仁因為在某日晨間播報當日報紙頭條時,依照某平面媒體所下的標題,直接稱呼馬英九為「宅男總統」,蔡衍明因此勃然大怒,堅持要處分這位電視主播。
從此以後,作為台灣龍頭媒體的中時集團形成了一種非常滑稽的報導風格:對台灣本土的政治雖然有時批評,但其更重要的功能卻是成為中國大外宣鏈條中的一環,「全力哄抬中國」。蔡衍明曾公開發話,說「批評中國沒人權是一種扭曲」,並舉例證明:「你看四川地震他們(指中國政府)那樣救災,比美國紐奧良水災的救災好太多了,到底哪一國比較沒人權?」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副教授陳順孝比較研究幾家媒體後指出,四川地震週年前夕,中國維權人士譚作人只為想瞭解川震傷亡人數,就被中共逮捕,以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起訴、重判。此事中央社、《自由時報》等都有報導,但在中時「知識贏家」資料庫卻搜尋不到。同一時段,中時報系的媒體大力報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宣示四川重建工作將提前完成的「成就」。陳順孝對中資「登台」媒體深表擔憂,在目前台灣仍限制中資經營台灣媒體的情況下,中國媒體是否透過與台灣企業合作方式「登台」辦報,比《人民日報》登台更令人擔憂,因為媒體受眾無從得知新聞背後的政商利益。
北京對台灣媒體內部人事也產生消極影響。比如2009年12月,《中國時報》總編輯夏珍因12月26日一篇報導惹起北京不快而被迫下台。整個經過如下:第四次江陳會期間,台灣政黨領袖爭相會見陳雲林,《中國時報》以頭版頭條報導這是「A咖對C咖」,這條消息引起社會重視,卻成為夏珍去職的原因。有人感嘆:「最配合中國、簡直已成了《人民日報》台灣版的《中國時報》,只不過登了一個『A咖、B咖』的新聞,總編大人竟然就被換掉?現在還沒被中國統一,中國就對台灣媒體如此粗暴,一旦統一了,這些媒體難道還幻想會有什麼活路?」

被中國收買的媒體,已經是國安問題

據詹姆斯頓基金會那篇題為〈中國政府是如何試圖控制美國的華語媒體〉的報告,中國政府滲透海外中文媒體的方式主要有4種:1.以全資或控股方式直接掌控報紙、電台和電視台。2.利用經濟手段影響與其有商業來往的獨立媒體。3.買斷獨立媒體的廣播時間和廣告,用於登載明顯來自中共官方的宣傳內容(台灣稱為「置入性行銷」)。4.讓來自政府的專業人士受聘於獨立媒體,伺機發揮其影響力。
這些手法也用之於台灣。但這份報告寫作於網路剛興起的2001年,此後,網際網路使大眾傳播手段發生極大變化,中共在台灣媒體業的輿論操控還多了一些手法,即張錦華教授總結的「輿論控制六部曲」當中最後那條:「駭客攻擊與論述心理戰」。
2010年11月,台灣監察院吳豐山監察委員在超過半年的調查後,確認中國政府以置入新聞的方式購買台灣報紙版面,對陸委會提出糾正案。在此糾正報告中,吳豐山指出,《聯合報》在8月3日、8日刊登的湖南專題報導,包括〈魚米之鄉豬糧天下第一〉、〈雜交水稻之父成功增產20%〉、〈八大精品旅遊路線遍覽三湘四水明媚風光與名勝古蹟〉等7篇報導,都是配合湖南省省委副書記梅克保率領的考察團來台採購,以「報導」形態呈現的置入性新聞。陝西省代理省長趙永正於9月來台時,《中國時報》分別在9月13日與17日刊登的西安、陝西的專題報導也均為置入,包括:〈陝西吃喝玩樂旅遊大省〉、〈千年古蹟稀世珍寶舉世獨有〉、〈科技實力超強經貿「錢」力無窮〉等多篇。
吳豐山還出示一份監察院掌握的中國大陸與台灣媒體的合約書,指出,旺旺中時設在北京的公司專門招攬中國政府的廣告業務,再轉包給台灣其他媒體,價格常是行情價的2倍以上。這份《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的契約就載明「付款方式,以匯款方式支付」,足證中國官方以金錢購買新聞的事實。
新聞置入帶來的金錢收益讓合作媒體開始「自律」。張錦華比對湖南省副書記梅克保及陝西省代理省長趙永正來台前後的報紙,發現除了湖南省與陝西省的新聞置入之外,中國大陸的負面新聞也幾乎都不見了。
張錦華認為,這種台灣媒體形同被中國政府「收買」的現象,其實已經是國家安全層級的問題。她警告說,「當這種有效率的不實宣傳全面塑造中國大陸美好的形象時,台灣人民就會覺得中國政府、中國大陸都是好的,卻不知道這個國家有很嚴重的人權、環保問題。當有人指出中國的真實情況時,很多人會覺得有毛病,怎麼可能?慢慢地我們的警覺性越來越低,甚至很多人對中國政府產生了幻想」,最後有可能就是中國大陸「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地實現統一,這無疑讓台灣的民主政治和國家安全面臨雙重危機。

好書推薦:
紅色滲透:被中國買下的台灣新聞
書名: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作者:何清漣
出版:八旗文化
出版時間:2019/03
2019-03-12 19:38 發佈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是被谁买下了呢?我记得FAKE NEWS的指责,是出自当今美国总统之口啊

就更不用说那些轮子系的媒体和自媒体
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在美国境内的有线台网都不播出,那“美国之音”不给美国人看,是要糊弄谁呢?

每次我看见楼主这种站队心战文宣就想笑。
你是如何做到忽略一个更严重的同类问题转而去抨击别人的?

如果说中共对待台湾新闻还需要买。
那么美国对待整个台湾,连买都不需要买,完完全全的殖民地。
台灣的電視新聞也差不多,類似被收買情況.現在剩下
CH13 公視
CH88 新唐人亞太
還可收看
報紙可以兵不血刃實現統一?
都什麼時代了呀~
真的不要人一綠腦就.......
i5-760 wrote: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恕刪)



樓主在隱喻綠派媒體自由時報林榮三家族

反中又趨中的道貌岸然



台獨大纛《自由時報》常開口閉口扣人「中資」。何謂「中資」?一般所謂中資是指大陸資金經營的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國企下屬,或大陸國企轉投資民營企業等。這是很普通的財經用語,就像「美資」、「台資」一樣。但在台灣,受民進黨「逢中必反」影響及《自由時報》推波助瀾,「中資」的解釋人云亦云,只要被貫上中資,已被帶上「賣台」色彩,被打成「人民公敵」。


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就常被扣上「中資」大帽子。蔡衍明在大陸市場五毛、一塊賺來的錢,能叫「中資」嗎?還是大陸經營有成的台商,通通都要叫做「中資」?

尊重多元言論 才是真正民主

蔡衍明和其他台商一樣,年輕就「一只皮箱走天涯」。正是早年台商這樣的闖蕩拚搏精神,開拓了台灣的海外、包括大陸市場,為台灣經濟做貢獻。

如果靠五毛、一塊賺的樸實台商,都叫「中資」,那請問蘇貞昌主席,他敢保證每一塊政治獻金,都沒有來自於大陸台商?如果有,他是不是也是「中資」?同理,我們也要請問《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旗下所屬的聯邦銀行,他們所吸收的人民幣資金,所賺的差點不是人民幣?所賣的房地產,買方不是大陸台商?這些不是中資?旺旺賺的就叫「中資」,蘇貞昌的政治獻金不是中資,林榮三賺的不是中資,這符合邏輯嗎 ?
台灣講言論自由,台灣價值就是尊重多元。《自由時報》主張台獨,儘管我們不同意,但給予相對的尊重。相對來說,旺旺主張兩岸和平統一;好,如果旺旺主張是「箝制言論自由」,那麼,《自由時報》每天扣別人帽子,就不是「箝制言論自由」?

兩岸和平統一 不能說的禁忌

兩岸走向和平,條件成熟後趨向統一,對台灣經濟有好處;台獨,對台灣經濟沒好處。蔡衍明多次提出「真道理性,真愛台灣」,他說,「真愛台灣,就是要理性、和平、經濟成長、過好日子」,讓民眾過好日子,免於被恐嚇、戰爭陰影。

愛台灣主張,都可被說成箝制言論、新聞自由,不是很荒唐可笑?我們請問林榮三,如果你家記者寫出捧馬、捧大陸新聞,你會登嗎?道理很簡單,雙重標準就不對,該為全民、全世界撻伐!


文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14000820-260102




你可以像瘋狗一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可詛咒你的命運‧但是等到最後一刻到了之時‧你只能輕輕放手
党工你好。
出于你推荐是何清涟写的书,想简单说一下。

何清涟没有出国之前,包括出国之后一段时间,是良心作家一枚。提出“现代化的陷阱”。挺令人感动。书里面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只不过,结论误判了。

毕竟,如果一直混的不行,陷阱了,那么就比较难解释为什么美国开始要来打压了。换句话说,改开以前,并没有作为对手的资格。

当然,我不敢说今日中国多么欣欣向荣一枝独秀,起码我看周围人均收入依然距离台湾一大截,所以,同志仍需努力,革命尚未成功。陷阱?要很远很远。

依我看,看到事物的暗面是必须的,所以她以及这类作家的书与言论可以看,应该看,毕竟诤言么。
然而只看到暗面,变莫名焦虑,乃至裹足不前。就完全不值得。

就应该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公知”所以被嘲笑,很大程度上是就是他们很多时候总是摇头晃脑唉声叹气,批评比建设多,胆怯躲避比迎难而上多。
书斋知识分子嘛,反思过多忧虑过剩,真心没有通实务知社情的莽夫更能开拓进取打开局面。




不怕



綠色滲透的更厲害



清流真 台灣人期盼的西瓜幸福國度就快來臨了
i5-760 wrote:
何清漣...(恕刪)


又是一個美其名為流亡美國
實為法輪功、大紀元、新唐人、VOA 之流
不就是美國養來以夷制夷的打手



川普幾乎跟所有的媒體開戰,宣稱反對他的都是"人民的敵人",是他在打壓媒體,不是他被打壓

特朗普加剧了新闻自由的稳步下降

美国在1787年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所载的新闻自由在过去几年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攻击,而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任期的第一年也促使记者的报道权进一步下降。他在对记者的一系列口头攻击中宣称媒体是“美国人民的敌人”,试图阻止白宫访问多家媒体,并经常使用“假新闻”一词来报复批评报道。他甚至要求撤销某些媒体的广播许可证。来自美国政府最高层的暴力反新言论加上地方一级新闻自由违规行为的增加,因为记者因举行抗议活动或仅仅试图向公职人员提出问题而面临被捕的风险。记者在工作时甚至遭受过身体攻击。看起来特朗普的影响只是放大了他担任总统职位之前令人失望的新闻自由气氛。根据“间谍法”,如果他们向媒体泄露公众利益信息,举报人将面临起诉,而仍然没有联邦“盾法”保障记者保护其来源的权利。记者和他们的设备继续在美国边境被搜查,而一些外国记者在涉及哥伦比亚的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或库尔德斯坦等敏感话题后仍被拒绝进入美国。

https://rsf.org/en/united-states
JES45 wrote: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恕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